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唐朝的辉煌大家有目共睹,唐朝时期的中国国力空前强大,几乎是达到了古代封建王朝的巅峰,其中唐朝控制的版图是历朝历代中最大且不需要修建长城的王朝;唐朝的科技、文化、经济、艺术达到了多元化的出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书画名家颜真卿、吴道子等等;唐朝的强大甚至声誉海外,很多亚欧国家纷纷慕名前来拜访,使得如今很多外国人称呼中国人仍为唐人。纵观唐朝一朝,共经历二十一个皇帝,享国共二百八十九年,从617年李渊发动晋阳之变开始,到907年朱温窜唐结束,很多人认为唐朝之所以覆灭是因为朱温窜唐,但小编认为其实不然,早在安史之乱的时候,唐朝就开始动摇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衰弱,虽然后来经历了一段时期的中兴之治,但随着黄巢的出现,唐帝国的根基彻底被毁灭,所以唐朝这个强大的帝国应该是被黄巢推翻的。

黄巢出生于820年,是曹州冤句人(今山东菏泽西南),他出生于盐商家庭,小时候家里条件比较好,所以他学习了骑射本领和诗词笔墨,从小黄巢的家人就希望他以后能够考个一官半职来光宗耀祖,但黄巢参加了很多次科举,屡试不第,最后也就死心了,决定子从父业,当一名盐商贩子,由于古代盐业属于官府专卖的行业,所以严格说来,黄巢是一名走私盐贩子。

到了乾福元年(874年)的时候,全国很多地方都发生了连年的旱灾,其中河南等地旱灾最是严重,种下的麦子仅有一小半收成,到了秋天的时候,收获的庄稼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以王仙芝、尚君长和柴存为首的灾民开始揭竿起义,攻打州县,很快曹州、濮州和郓州就被拿下了,气势正盛的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开始四处散发唐朝朝廷的昏庸无道、吏治腐败和赋税繁重等罪恶。到了875年的时候,一怒之下的黄巢也决定起义,很快他就聚集了数千人响应王仙芝的起义,以黄巢为首的义军迅速攻下了阳翟、郏城、汝州等地,到了876年的时候,黄巢更是准备转战于唐朝的东都洛阳。

一方面朝廷派出重兵防守洛阳,一方面王仙芝率军占领汝州,杀死唐将董汉勋、刑部侍郎和当地刺史,公元878年的时候,王仙芝一战失利兵败被杀,而王仙芝的部队纷纷选择投靠黄巢,共同拥护黄巢为黄王,黄巢自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并设立了一部分官职。随着黄巢人马越来越多,朝廷也是非常的慌,赶忙从各地调兵,黄巢在江西、新郑、郏城、襄城、阳翟、浙西的兵马受到了朝廷兵马猛烈的攻击,损失惨重,为了保存实力,黄巢选择渡江南下,在攻陷饶州和信州后,黄巢进入了福建等地,在一番屠杀后,当地富商均遭到了黄巢的洗劫。洗劫完福建后,黄巢率兵又向广州进军,期间给朝廷表示,自己要做广州节度使,你们赶紧册封。朝廷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后,黄巢大怒,决定洗劫广州。

当时的广州居住的不仅仅是中国人,还有很多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犹太人,但黄巢才不管你三七二十一,破城后就开始了洗劫,城内十万多外国人均遭到了黄巢的屠杀,在《中国印度见闻录》和《黄金草原》中对此事均有记载。黄巢在广州呆了几年后,始终不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加之后来发生了一场瘟疫,黄巢兵马损失惨重,于是再次率兵背上,经过湖南、湖北后进入了河南并迅速占领潼关。

880年十二月十二日的时候,黄巢进入了长安,并在含元殿登基称帝,国号为“大齐”,建元金统,并大赦天下,对于那些“有功之臣”更是不吝册封,凡有有功之人几乎人人有赏,可惜这种好日子没多久就到头了,881年,唐僖宗反攻长安加之朱温投降了唐朝,黄巢只能逃跑,884年,黄巢兵败被杀。经历了十年左右的黄巢之乱结,这也就是为什么强大的唐帝国走向毁灭,原因就是因为一个走私贩黄巢的造反,使得唐朝的统治根基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只能苟延残喘。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