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倪匡说郭靖是“假人”,因为他没有见过郭靖这样的人吧。人一生会面临不少艰难的选择,但郭靖活得很明白,有取有舍,愿赌服输。

一年一度春风十里,一年一度感慨万千。

所有的金迷都有老去的一天,就像金庸他老人家一样。

现在轮到我们来老了。

很多金迷都是这样吧,小时候喜欢郭靖,喜欢他武功高强,感情专一,忠厚正派,为国为民。后来长大了,开始嫌弃郭靖人设单调,没有魅力。

尤其是当我们走出桃李春风一杯酒的象牙塔,踏上江湖夜雨十年灯的社会,发现现实离理想越来越远,郭靖式的简单似乎行不通,令狐冲式的复杂才真实。金老说郭靖“缺乏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倪匡说“郭靖是假人”,说到了我们心里。

那时候我们更喜欢令狐冲。他的豪情和失意,他的纠结和坚持,都让我们惺惺相惜。我们老气横秋地说,郭靖这个人物啊,太简单太脸谱化。

又一些年过去了。现在,快要到听雨僧庐下的年纪了,也是天凉好个秋的心情了。这才知道,其实无论我们走多远、在哪里,无论我们经历过什么、现在在做什么,无论我们有多喜欢令狐冲,终有一天,我们会重新回归郭靖。

不是因为令狐冲不够好,是因为令狐冲是年轻的我们。我们留不住令狐冲,正如我们留不住时光的脚步。郭靖,以及郭靖的方式,才是即将老去的我们,和我们的方式。

人们说,这是一个复杂的世界。可是郭靖活得很简单。对于自己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对什么无所谓,他心里都清清楚楚。

事不用多想,他按自己的原则行事就好。招不去细究,以降龙十八掌应对就好。你有千种变化,我有一定之规。从前以为这是单调,现在看来何尝不是通透? 把复杂的生活过简单,这是水平,是境界。

人一生会面临不少艰难的选择,但郭靖活得很明白,有取有舍,愿赌服输。聪明人容易纠结,因为他们贪心,总想靠自己的聪明多得到一些,少失去一些。

然而,这世上并无十全十美、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事。所谓选择,只是决定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国仇家恨,三角关系,郭靖面临的选择不比金书别的男主少,但他目标明确,心地清楚。不纠结,不抱怨,不贪心于不得不放弃的东西。

即便是金轮法王要他在郭襄和襄阳之间选择,他也不曾迷失和不知所措。我未必同意他的选择,但真心佩服他活得明白。

郭靖并非没有过迷茫困惑,他也曾像释迦佛一样苦行苦思,方才破解困惑,找到人生方向。他明白了武功本身并无善恶,只看人如何用它。

正如权力本身也无善恶,只看人如何用它。当然,权力本身不坏,却容易使人变坏,这是要警醒的。“咱们学武之人,品行心术居首,武功乃是未节”。金老说郭靖不甚服丘处机,但郭靖一生的确是按邱处机这话来看人待人的。

我等交友、用人,亦是如此:态度和品质比能力更重要。只要心地纯良,踏实努力,稍加点拨,假以时日,能力总会提高的。而人品不好的话,再聪明也不堪为伍。

不说《射雕》,即使在《神雕侠侣》里,杨过也从未盖过郭靖的光彩。只“我辈学武,所为何来?”这一问的气势,杨过再潇洒倜傥甚至厥功至伟也盖不住。

在历史和现实面前个人是渺小的。武功高、人脉硬、运气好、意志坚强如郭靖,也不能改变历史规律,不能化干戈为玉帛,不能救生民于倒悬。但他尽了自己的责任。正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太多时候我们无法决定事情的结果,但我们可以坚持自己的动机。在现实的压力和诱惑下保持善良柔软正直的心,尽我所能善待芸芸众生特别是弱势者,这就当得起侠义二字了。

郭靖常说自己蠢笨。其实再多活几年就会知道,机灵也未必是好。年纪越大越是如此。黄蓉在她妈妈墓前就悟到了,“世上之物,是不是愈有灵性,愈不长久?”大巧若拙,重剑不工。逍遥游掌法不能与降龙十八掌相比。

越厚重,越坚实,越持久。

有一种东西叫情怀。很多人都说过了,但讲郭靖练功还是不能不提这一点。为什么郭靖能练成降龙十八掌? 绝不只是因为遇到了洪七公,也不只是因为郭靖练得认真。

周伯通援引王重阳跟郭靖说的那一段话切中要害:

“师哥当年说我学武的天资聪明,又是乐此而不疲,可是一来过于着迷,二来少了一副救世济人的胸怀,就算此生勤修苦练,终究达不到绝顶之境。”

当时我听了不信,心想学武自管学武,那是拳脚兵刃上的功夫,跟气度见识又有什么干系?这十多年来,却不由得我不信了。兄弟,你心地忠厚,胸襟博大,只可惜我师哥已经逝世,否则……他那一身盖世武功,必定可以尽数传给你了……

不愧是大师见地,字字珠矶。周伯通练武是纯而又纯,但终究匠气。正如写文章,如果没有一种叫情怀的东西,写再多精致美丽的字句也不是好文章。

评论家陈墨说过,郭靖是儒家之侠,令狐冲是道家之侠。

当时觉得很对,现在看来对郭靖的评价未必全面。他破撒麻尔罕城、擒完颜洪烈、报得父仇后,见遍地尸骇,雪满平川 ,尽染赤血,想的是:

战祸之惨,一至于斯。我为了报父亲之仇,领兵来杀了这许多人。大汗为了要征服天下,杀人更多。可是千万将士百姓却又犯了什么罪孽,落得这肝脑涂地,骨弃荒野?

他对成吉思汗说过,“以我之见,杀得人多未必算是英雄。”“只是大汗一人威风赫赫,天下却不知积了多少白骨,流了多少孤儿寡妇之泪”。他的眼里看不到建功立业治国平天下,只看到了一将功成万骨枯。

眼见蒙古军队屠城,他宁肯放弃千载难逢的退婚良机,也要要求成吉思汗停止屠城。这不正是佛家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么?舍一己之幸福,换百姓之性命。

他对大千世界声色之娱看得极淡。

膏腴美食不过是医治饿病之药,“玉笛谁家听落梅”和“好逑汤”只是裹腹充饥的肉和汤,他不会为贪吃误了救人。酒是英雄豪杰进入状态不可或缺的道具,可他不需要。令狐冲与群豪痛饮的时间,想必郭靖用来读武穆兵书了。

既无争强夸耀之心,也无声色享乐之念,倒有一片慈悲心肠。这品性修为未见得逊于那些少林高僧。郭靖是儒家之侠,亦是佛家之侠。

有一件事,郭靖的人生哲学似乎最终解决不了。

在母亲自尽、黄蓉失踪之后,他茫茫漫游,自思:

“我一生苦练武艺,练到现在,又怎么样呢?连母亲和蓉儿都不能保,练了武艺又有何用?”

“我一心要做好人,但到底能让谁快乐了?母亲蓉儿因我而死,华筝妹子因我而终生苦恼,给我害苦了的人可着实不少”。

这个问题无解。

正因为一心想做个好人,才不会快乐。

坏人只为自己,毫无顾忌,当然更容易快乐。好人往往既许家,又许国,而家国又不能两全。好人又往往满怀对亲人爱人友人的责任,如不能使至亲之人快乐,自己又如何能快乐?

黄蓉说过,在这世上,欢喜快活原只是一忽时光,愁苦烦恼才是一辈子的事。

倪匡说郭靖是“假人”,因为他没有见过郭靖这样的人吧。

可是,他没见过并不表示没有。也许郭靖不是“缺乏内心世界的复杂性”,而是某种人活到某个阶段的状态。

流光容易把人抛。我们终会在流逝的光阴中跨过我们钟爱的令狐冲,鬓发斑白、沧桑而平静地回到郭靖身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