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8,拒绝寒冬借口

2018年是资本寒冬之年,这一点已成全球共识。

从中国股票市场看,上证指数3307点-2494点,年跌幅24.59%;深成指11040点-7239点,年跌幅34.42%;中小板指指数7555点-4703点,年跌幅37.75%;创业板指数1752点-1250点,年跌幅28.65%。

从全球股票市场看,2018全年,标普累跌6.24%,道指累跌5.63%,纳指累跌3.88%,均创2008年以来最大的年度百分比跌幅,是十年来最差年度表现。欧洲STOXX 600指数全年累计下跌约13%,是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以来表现最差的一年。法国CAC40指数全年累计下跌10.95%。英国富时100指数全年累计跌12.5%,为2008年以来最大年度跌幅。MSCI新兴市场股市全年跌近17%。日本股市跌了13%。香港恒生指数全年下挫14%,是2011年以来的最糟糕年度表现,当年跌了20%。重要指数中,唯有印度股市全年上涨,涨幅近7%。

事实上,2018年对应于2017年,中国股市给投资者展示了更残酷的一面。2017年,股市的熊性更多地体现在中小市值股票的暴跌上,尚有上证50在以白酒、电器、金融为首的蓝筹股票可以抱团取暖取得不错的业绩;但在2018年,暴跌之下仍有暴跌,且由局部转入集体,这样的过程,便不难接受关于股票型基金只有一只善空仓的基金净值增长率为正数,其它全军覆没的结果了。数据显示,2018年新发行基金总数1167只,同期清盘基金达641只(A/B/C类分开统计)。

所以,2018年无论是对于曾经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大咖,还是正在叱咤风云的民营企业家,乃至股票市场的大神级人物,无一不感到深深的寒意,甚至被贸易环境、金融去杠杆、债务危机、质押平仓、行业地雷、强制退市等等一系列一个接一个的事件折腰。

但是,资本寒冬,并非沉沦借口。

历史发展的规律,与股市波动的规律大致相似,也遵循ABC波浪运行的大体路径。地球芸芸众生的思想行为与走过的路,也大体呈现相似的规律,即,有人在寒冬中长眠,有人寒冬中健体。春天终究会来,当春天到来的时候,不同的人生轨迹由此诞生。

2018年,我们现在应该知道,最大的成功是需要主动御寒。我在股票市场的投资,整个下半年其实是满仓的,多个账户都是重仓一只股,这是基于资本市场基本面的残酷与持有个股的基本面的温暖,从而得出的以守待攻的决策思路。事实证明这是正确的,该只个股基本没跌,这样,尽管没有博取资金效率的最大化,但是避免了踩雷避免了资金的回撤,为后市的复苏把握了先机。

事实上,无论牛熊之年,2018年与以往年份有一个共同点,在于并不乏结构化机会,这个机会可以说是火中取栗,但是我们却完全可以汲取其中的精华,给2019年乃至以后,带来希望的感受。

有人统计出如果恰巧每一个月都摊上当月的暴跌地雷股,这一年的时间恰恰可以让账户市值接近零。但如果恰巧每一个月都摊上当月的暴涨明星股,那这一年时间里恰恰也可以让账户市值翻十倍。尽管2018年前十大非次新的牛股,竟然无一能翻一倍,但是,每一个月的牛股,却能给我们很强的逻辑。

比如:

一月的蓝晓科技(300487)、泰禾集团(000732)、建新股份(300107);

二月的美联新材(300586)、用友网络(600588)、神马股份(600810);

三月的万兴科技(300624)、智能自控(002877)、合肥城建(002208);

四月的华锋股份(002806)、中国软件(600536);

五月的宏川智慧(002390)、亚夏汽车(002607)、罗牛山(000735);

六月的超频三(300647)、红宇新材(300345)、晓程科技(300139);

七月的斯太尔(000760)、丹邦科技(002618)、成都路桥(002628)、通产丽星(002243);

八月的东方新星(002755)、沪电股份(002463)、德新交运(603032);

九月的宝德股份(300023)、攀钢钛钛(000629);

十月的恒立实业(000622)、国海证券(000750);

十一月的市北高新(600604)、光洋股份(002708)、群兴文具(002575)、鲁信创投(600783)、超华科技(002288);

十二月的通产丽星(002243)、东方通信(600766)、泰永长征(002927)。

每一个阶段,每一段逻辑,下跌有下跌的故事,上涨也自有上涨的理由。它需要我们去认识这个市场、审视其中的核心规律。如果你能掌握其中的一二,那么,十二个月中我们总能把握二三次,其实只要做好这二三次,那一年的投资便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所以,正如春天到来前总要有一轮寒冬的肃杀一般,2018,寒冬中的洗牌,正在孕育着新一轮的生机,当发令枪响,谁能率先冲出、谁有体能耐力,其实已定胜负。

2018年,挤出资本的泡沫,挤出内心的杂念,轻装上阵,正待新年。

二、2019,艰辛中的希望

世界终属乐观主义者,信心比黄金更贵。

借用中美两位元首的贺词:2019年将是“复杂”但是“伟大”的一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2019年中国股市如何走,目前券商、机构及知名财经人士,多数表达了乐观的观点,最基本的理由是前三年跌出了补涨的空间。这当然是一个伪命题,我们可以从过去的结论中去寻找答案,比如,2017年中小创跌幅较大,但是2018年仍能跌得更多;再比如,2017年1元股只有2只,但到2018年1元股达47只,另外其间还有跌下1元的退市股。所以,跌得过多并不是该涨的充分理由。

2019年,需要在2018年未曾好转的多启重大事项,回暖或至少有所明朗的情况下,股市才能开始出现大幅的转机。具体的主要事项有:美方对于双边贸易方面的态度进展、中国的经济增长速率与PMI等关键经济指标的动向、地方债务及房地产经济的着陆状况、民营经济的活力重现、新三驾马车的出现等等。

目前的转机主要在于这几个方面:中美近期加强了沟通交流并有好转迹象、一带一路与区域经济带动大基建提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均有宽松的余地、以5G为首的大科技商用领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内生消费市场具备较大空间。

历史性机遇:A股市场处于底部区域

2018年沪指从最高3587点下跌至最低2449点,年内最大波动幅度高达32%,创史上第五大跌幅记录,市盈率不足十倍。过去28年来,A股出现过四个重要底部,分别是1994年的沪指325点,2005年的沪指998点,2008年的沪指1664点和2013年的沪指1849点。目前沪指在2500点徘徊,从市盈率、市净率和期间个股跌幅中位数等各项指标来看,估值水平已与四次重要底部接近,再一次处于底部区域。

随着权益类核心资产投资吸引力的增加,各类长线资金也开始了相关资产的配置。各地方养老金持续增加委托社保基金的投资规模,保险资金可以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的方式投资优质上市公司,权益类投资规模快速增长。MSCI拟在2019年将A股在其全球基准指数中的权重由5%提高至20%;富时罗素指数公司将于2019年中将A股纳入其全球股票指数体系。各类外资机构也通过QFII、互联互通渠道积极投资A股市场。

此外,26只养老目标基金获批发行,其他44只养老目标基金正在积极申报;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发布,四大行等众多国内银行积极筹备理财子公司。沪伦通机制已在2018年底启动。

可以预见,随着国内外资金投资A股市场渠道的完善,机构投资者规模将持续增长,投资A股的长期资金也将不断增加。

我们再从股市的技术层面去着力探讨一下趋势。

日线上,大盘在历史重要低点998点-1849点趋势线上目前已获得了支撑;

月线上,大盘的250月线构成中长线支撑,这个位置位于2330点左右。

季线上,大盘目前是连续下跌了5季,历史上,1993-1994上曾经连跌4季,之后一季大涨68.58%;其它时候有两次连续下跌过5季,分别是2004-2005年度,随后一季上涨了6.91%;2007-2008年度,随后一季上涨了30.34%;可见,2019年第1季度上涨概率是很大的,且有随后若干季重心上移的趋势。当然,1季度并不是马上就得上涨,可以在3月份实现上涨补上涨幅也可,如果1季度小概率收出季线6连阴,那么,2019年第2季度那基本是极大概率上涨的,这是周期规律使然。

所以,2019年完全是有机会的。只不过,作为对内外的不确定性机会的未消除,使得2019年我们并不愿意去盲目测市与判市。实际上,除了投行做研究报告需要明确预期外,那些点位方面的东西其实没有任何的用处,近期人们将某机构2018年初十条预测错了九条半的报告当成了笑料。

对于2019,如同前段文字指出的2018年的结构性机会与逻辑性机会所述,我们更应该去用实际的方法、做实际的事情、赚实惠的收益,2019年这样的机会一定会更多会更具持续性和更确定。这取决于我们的眼光、技术和执行力。

从暴涨逻辑中着手,抓阶段性与结构性机会,有的放矢,将是我和我们应对2019不确定性的法宝。你准备好了吗?

这种做法将一直到2019年下半年,一切变得略微清晰一些时,再来和大家一起谈价值投资。

作为本文的组成部份,需要提几点行业性机会与个股机会。我认为,至少从目前的相对较为确定性的机会来看,2019年将伴随着降税于民、稳定经济与战略中国构造等大体宏观方针大计下,以大基建驱动经济稳定与增长,以大科技推动中国智造核心竞争力,以大消费刺激民生幸福感,将会带动相应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至于个股,目前并不能得到有效的选择,因为很多误伤的个股与公司,可能会在超跌后成为阶段性的牛股,比如低价、科创板、重组等,只要一阵风来,便有一些股票立即暴涨。所以,如果目前谈个股,暂时还只能从技术层面结合基本面,来选择相对稳健、资金青睐和突破压力区域的个股中去寻找,这些个股在股市走好时,或能上行得比别的更稳更远。

长期看简单高效的投资策略:A股龙头效应显著,主流资金投资指数化

为什么在指数投资领域,“龙头”因子存在超额收益?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期,行业集中度提升的时候,行业龙头股票由于具备显著的资源整合优势、品牌优势、管理优势,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呈现强者恒强、强者更强的现象,从盈利层面支撑龙头效应延续。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的观点也强调了A股龙头效应。他认为中国企业今后整合的道路,会与成熟市场类似,即大企业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高,行业进入壁垒也越来越高。新兴产业的崛起和淘汰过程都会很快,那些经历了几轮经济周期起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考验后生存下来并且依然活得很好的企业,将更有能力获得确定性溢价。

此外,从市场资金流向、陆股通北上资金抢筹标的来看,同样验证了投资者对龙头股的追捧。消费龙头、家电龙头以及基建龙头受到北上资金的青睐,频繁出现在沪股通和深股通前十大成交活跃股的名单中。数据亦显示社保基金也对板块龙头股进行了提前布局。

各个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有很多。作为普通投资者,是不可能把这些股票都买了。指数类产品则是对市场风格进行降维后的投资标的,投资者如果对市场趋势或者板块有了明确的判断,就可以采用指数基金进行布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