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8,拒絕寒冬藉口

2018年是資本寒冬之年,這一點已成全球共識。

從中國股票市場看,上證指數3307點-2494點,年跌幅24.59%;深成指11040點-7239點,年跌幅34.42%;中小板指指數7555點-4703點,年跌幅37.75%;創業板指數1752點-1250點,年跌幅28.65%。

從全球股票市場看,2018全年,標普累跌6.24%,道指累跌5.63%,納指累跌3.88%,均創2008年以來最大的年度百分比跌幅,是十年來最差年度表現。歐洲STOXX 600指數全年累計下跌約13%,是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年。法國CAC40指數全年累計下跌10.95%。英國富時100指數全年累計跌12.5%,爲2008年以來最大年度跌幅。MSCI新興市場股市全年跌近17%。日本股市跌了13%。香港恒生指數全年下挫14%,是2011年以來的最糟糕年度表現,當年跌了20%。重要指數中,唯有印度股市全年上漲,漲幅近7%。

事實上,2018年對應於2017年,中國股市給投資者展示了更殘酷的一面。2017年,股市的熊性更多地體現在中小市值股票的暴跌上,尚有上證50在以白酒、電器、金融爲首的藍籌股票可以抱團取暖取得不錯的業績;但在2018年,暴跌之下仍有暴跌,且由局部轉入集體,這樣的過程,便不難接受關於股票型基金只有一隻善空倉的基金淨值增長率爲正數,其它全軍覆沒的結果了。數據顯示,2018年新發行基金總數1167只,同期清盤基金達641只(A/B/C類分開統計)。

所以,2018年無論是對於曾經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的大咖,還是正在叱吒風雲的民營企業家,乃至股票市場的大神級人物,無一不感到深深的寒意,甚至被貿易環境、金融去槓桿、債務危機、質押平倉、行業地雷、強制退市等等一系列一個接一個的事件折腰。

但是,資本寒冬,並非沉淪藉口。

歷史發展的規律,與股市波動的規律大致相似,也遵循ABC波浪運行的大體路徑。地球芸芸衆生的思想行爲與走過的路,也大體呈現相似的規律,即,有人在寒冬中長眠,有人寒冬中健體。春天終究會來,當春天到來的時候,不同的人生軌跡由此誕生。

2018年,我們現在應該知道,最大的成功是需要主動禦寒。我在股票市場的投資,整個下半年其實是滿倉的,多個賬戶都是重倉一隻股,這是基於資本市場基本面的殘酷與持有個股的基本面的溫暖,從而得出的以守待攻的決策思路。事實證明這是正確的,該只個股基本沒跌,這樣,儘管沒有博取資金效率的最大化,但是避免了踩雷避免了資金的回撤,爲後市的復甦把握了先機。

事實上,無論牛熊之年,2018年與以往年份有一個共同點,在於並不乏結構化機會,這個機會可以說是火中取栗,但是我們卻完全可以汲取其中的精華,給2019年乃至以後,帶來希望的感受。

有人統計出如果恰巧每一個月都攤上當月的暴跌地雷股,這一年的時間恰恰可以讓賬戶市值接近零。但如果恰巧每一個月都攤上當月的暴漲明星股,那這一年時間裏恰恰也可以讓賬戶市值翻十倍。儘管2018年前十大非次新的牛股,竟然無一能翻一倍,但是,每一個月的牛股,卻能給我們很強的邏輯。

比如:

一月的藍曉科技(300487)、泰禾集團(000732)、建新股份(300107);

二月的美聯新材(300586)、用友網絡(600588)、神馬股份(600810);

三月的萬興科技(300624)、智能自控(002877)、合肥城建(002208);

四月的華鋒股份(002806)、中國軟件(600536);

五月的宏川智慧(002390)、亞夏汽車(002607)、羅牛山(000735);

六月的超頻三(300647)、紅宇新材(300345)、曉程科技(300139);

七月的斯太爾(000760)、丹邦科技(002618)、成都路橋(002628)、通產麗星(002243);

八月的東方新星(002755)、滬電股份(002463)、德新交運(603032);

九月的寶德股份(300023)、攀鋼鈦鈦(000629);

十月的恆立實業(000622)、國海證券(000750);

十一月的市北高新(600604)、光洋股份(002708)、羣興文具(002575)、魯信創投(600783)、超華科技(002288);

十二月的通產麗星(002243)、東方通信(600766)、泰永長征(002927)。

每一個階段,每一段邏輯,下跌有下跌的故事,上漲也自有上漲的理由。它需要我們去認識這個市場、審視其中的核心規律。如果你能掌握其中的一二,那麼,十二個月中我們總能把握二三次,其實只要做好這二三次,那一年的投資便能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所以,正如春天到來前總要有一輪寒冬的肅殺一般,2018,寒冬中的洗牌,正在孕育着新一輪的生機,當發令槍響,誰能率先衝出、誰有體能耐力,其實已定勝負。

2018年,擠出資本的泡沫,擠出內心的雜念,輕裝上陣,正待新年。

二、2019,艱辛中的希望

世界終屬樂觀主義者,信心比黃金更貴。

借用中美兩位元首的賀詞:2019年將是“複雜”但是“偉大”的一年;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

2019年中國股市如何走,目前券商、機構及知名財經人士,多數表達了樂觀的觀點,最基本的理由是前三年跌出了補漲的空間。這當然是一個僞命題,我們可以從過去的結論中去尋找答案,比如,2017年中小創跌幅較大,但是2018年仍能跌得更多;再比如,2017年1元股只有2只,但到2018年1元股達47只,另外其間還有跌下1元的退市股。所以,跌得過多並不是該漲的充分理由。

2019年,需要在2018年未曾好轉的多啓重大事項,回暖或至少有所明朗的情況下,股市才能開始出現大幅的轉機。具體的主要事項有:美方對於雙邊貿易方面的態度進展、中國的經濟增長速率與PMI等關鍵經濟指標的動向、地方債務及房地產經濟的着陸狀況、民營經濟的活力重現、新三駕馬車的出現等等。

目前的轉機主要在於這幾個方面:中美近期加強了溝通交流並有好轉跡象、一帶一路與區域經濟帶動大基建提速、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均有寬鬆的餘地、以5G爲首的大科技商用領域具備一定的競爭力、內生消費市場具備較大空間。

歷史性機遇:A股市場處於底部區域

2018年滬指從最高3587點下跌至最低2449點,年內最大波動幅度高達32%,創史上第五大跌幅記錄,市盈率不足十倍。過去28年來,A股出現過四個重要底部,分別是1994年的滬指325點,2005年的滬指998點,2008年的滬指1664點和2013年的滬指1849點。目前滬指在2500點徘徊,從市盈率、市淨率和期間個股跌幅中位數等各項指標來看,估值水平已與四次重要底部接近,再一次處於底部區域。

隨着權益類核心資產投資吸引力的增加,各類長線資金也開始了相關資產的配置。各地方養老金持續增加委託社保基金的投資規模,保險資金可以財務性和戰略性投資的方式投資優質上市公司,權益類投資規模快速增長。MSCI擬在2019年將A股在其全球基準指數中的權重由5%提高至20%;富時羅素指數公司將於2019年中將A股納入其全球股票指數體系。各類外資機構也通過QFII、互聯互通渠道積極投資A股市場。

此外,26只養老目標基金獲批發行,其他44只養老目標基金正在積極申報;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發佈,四大行等衆多國內銀行積極籌備理財子公司。滬倫通機制已在2018年底啓動。

可以預見,隨着國內外資金投資A股市場渠道的完善,機構投資者規模將持續增長,投資A股的長期資金也將不斷增加。

我們再從股市的技術層面去着力探討一下趨勢。

日線上,大盤在歷史重要低點998點-1849點趨勢線上目前已獲得了支撐;

月線上,大盤的250月線構成中長線支撐,這個位置位於2330點左右。

季線上,大盤目前是連續下跌了5季,歷史上,1993-1994上曾經連跌4季,之後一季大漲68.58%;其它時候有兩次連續下跌過5季,分別是2004-2005年度,隨後一季上漲了6.91%;2007-2008年度,隨後一季上漲了30.34%;可見,2019年第1季度上漲概率是很大的,且有隨後若干季重心上移的趨勢。當然,1季度並不是馬上就得上漲,可以在3月份實現上漲補上漲幅也可,如果1季度小概率收出季線6連陰,那麼,2019年第2季度那基本是極大概率上漲的,這是週期規律使然。

所以,2019年完全是有機會的。只不過,作爲對內外的不確定性機會的未消除,使得2019年我們並不願意去盲目測市與判市。實際上,除了投行做研究報告需要明確預期外,那些點位方面的東西其實沒有任何的用處,近期人們將某機構2018年初十條預測錯了九條半的報告當成了笑料。

對於2019,如同前段文字指出的2018年的結構性機會與邏輯性機會所述,我們更應該去用實際的方法、做實際的事情、賺實惠的收益,2019年這樣的機會一定會更多會更具持續性和更確定。這取決於我們的眼光、技術和執行力。

從暴漲邏輯中着手,抓階段性與結構性機會,有的放矢,將是我和我們應對2019不確定性的法寶。你準備好了嗎?

這種做法將一直到2019年下半年,一切變得略微清晰一些時,再來和大家一起談價值投資。

作爲本文的組成部份,需要提幾點行業性機會與個股機會。我認爲,至少從目前的相對較爲確定性的機會來看,2019年將伴隨着降稅於民、穩定經濟與戰略中國構造等大體宏觀方針大計下,以大基建驅動經濟穩定與增長,以大科技推動中國智造核心競爭力,以大消費刺激民生幸福感,將會帶動相應的結構性投資機會。

至於個股,目前並不能得到有效的選擇,因爲很多誤傷的個股與公司,可能會在超跌後成爲階段性的牛股,比如低價、科創板、重組等,只要一陣風來,便有一些股票立即暴漲。所以,如果目前談個股,暫時還只能從技術層面結合基本面,來選擇相對穩健、資金青睞和突破壓力區域的個股中去尋找,這些個股在股市走好時,或能上行得比別的更穩更遠。

長期看簡單高效的投資策略:A股龍頭效應顯著,主流資金投資指數化

爲什麼在指數投資領域,“龍頭”因子存在超額收益?在中國產業結構轉型期,行業集中度提升的時候,行業龍頭股票由於具備顯著的資源整合優勢、品牌優勢、管理優勢,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在互聯網的加持下,呈現強者恆強、強者更強的現象,從盈利層面支撐龍頭效應延續。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的觀點也強調了A股龍頭效應。他認爲中國企業今後整合的道路,會與成熟市場類似,即大企業的市場份額越來越高,行業進入壁壘也越來越高。新興產業的崛起和淘汰過程都會很快,那些經歷了幾輪經濟週期起落、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考驗後生存下來並且依然活得很好的企業,將更有能力獲得確定性溢價。

此外,從市場資金流向、陸股通北上資金搶籌標的來看,同樣驗證了投資者對龍頭股的追捧。消費龍頭、家電龍頭以及基建龍頭受到北上資金的青睞,頻繁出現在滬股通和深股通前十大成交活躍股的名單中。數據亦顯示社保基金也對板塊龍頭股進行了提前佈局。

各個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有很多。作爲普通投資者,是不可能把這些股票都買了。指數類產品則是對市場風格進行降維後的投資標的,投資者如果對市場趨勢或者板塊有了明確的判斷,就可以採用指數基金進行佈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