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7 17:00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杨晓双

当第一缕阳光闪耀虞北大地的时候,也许有人还在梦乡,而有人已忙碌在征途。

其实并非事事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帮扶负重前行。

作为“枫桥经验”的践行者,沥海镇人大积极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充分利用人大代表和民间资源,探索走人民调解社会化发展之路,在平凡中彰显不平凡。

基层民主调解 永远不会停止

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上世纪90年代初,沥海镇经济落后,邻里矛盾纠纷多、社会治安差等问题困扰着当地政府。1991年,沥海镇召开第3届人民代表大会。会上,许多人大代表积极建议镇政府和镇人大尽快出台相关措施,加强基层民主调解工作。

“大会结束后,镇人大走村入户,调研并掌握了全镇矛盾纠纷基本情况,以最快的速度集思广益,创新性地设立了沥海镇基层民主分级调解制度,这在当时的上虞乃至绍兴地区都是先例。”沥海镇人大主席蒋岳雨介绍道,该分级调解制度是在村级层面设立村民调解室,在片级层面设立片调解中心,在镇级层面设立镇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大多是在沥海群众中有知名度、有威信的人大代表。

很快,基层民主分级调解制度成为维护沥海镇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当层出不穷的矛盾纠纷出现时,调解员总会第一时间出现。他们奉献着自己的智慧与辛劳,担负起平凡而光荣的人大代表使命。在不懈努力下,沥海镇的民主调解成功率不断上升,保障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稳定局面。1992年,沥海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国家司法部评为“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基层民主调解 永远不会停止

“解决矛盾要做到三个结合,即法律与感情的结合、原则与灵活的结合、理性与感性的结合,讲法不离情,讲情不离法,法情互动,解决问题。”蒋岳雨回忆起多年前发生的一则突发事故。2009年7月23日上午,村民郭某在海涂96丘绍嘉高速前期通道的一座便桥上钓鱼,其钓鱼线碰到便桥上的10千伏高压线,致使郭某当场被高压电击倒,经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郭某死后,其亲属认为电力公司应负主责,要求赔偿,但电力公司认为线路设置符合国家标准,拒绝作出赔偿。了解纠纷后,镇调委会立即采取了“稳定情绪、现场勘测、坐下商谈”三步法稳步推进。在稳定死者亲属情绪的基础上,7月25日下午镇调委会牵头组织电力公司、死者亲属并邀请安监局人员前往事故现场勘测。经实地测量,事故发生点的线路安全距离达到国家标准,而便桥最北端的线路安全距离确实未达到国家标准,且便桥附近未设置禁止钓鱼标志。当晚,镇调委会组织双方当事人协商,在坚持法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几名人大代表的耐心劝说,当事双方最终达成协议,这起因钓鱼引起的意外触电死亡事故最终被圆满处理成功。

基层民主调解 永远不会停止

实现“老娘舅”调解模式的全覆盖

进入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不变中发展,在应变中创新,形成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特征,实现了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新提升,成为新时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经验。“面对矛盾纠纷,镇人大主动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核心内涵,打造了一支形式灵活、密切贴近群众的人民调解队伍。”蒋岳雨告诉记者。

基层民主调解 永远不会停止

2010年初,第一个“老娘舅”调解工作室在华东村酝酿产生。该工作室由两名退休干部组成,为矛盾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协调。经过半年多的试点、总结、推广,至2010年10月18日,全镇24个村居全部成立了“老娘舅”调解工作室,并正式挂牌面向村民服务,40多名“老娘舅”上岗工作。

打铁还需自身硬。怎样把这支新成立的战队锻造成沥海镇“化解民间纠纷的主渠道、构建和谐社会的助推器”,成了摆在沥海镇人大面前的课题。为此,沥海镇人大认真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成立“老娘舅”调解工作室的实施意见》,对“老娘舅”工作室的组织体制、工作职责、人员来源等进行了统一、规范。同时,每年邀请司法局领导和崧厦、滨海法庭的法官举办业务知识培训班,重点讲授常用的法律法规,调解工作的方式方法、技巧经验等。

基层民主调解 永远不会停止

成立8年多来,“老娘舅”调解工作室让“枫桥经验”在沥海镇开花结果。“老娘舅”在现场教育纠纷当事人息诉止纷的同时,向广大群众宣传法律知识,达到“调处一起纠纷,教育一片群众”的效果;他们随时掌握社情民意,真正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为化解矛盾纠纷赢得了主动权;他们不仅助力传统婚姻、邻里、赔偿等常见性、多发性民间纠纷的调解,还妥善解决了诸多可能引起群体性事件的民间纠纷。例如,华东村近年来大量新居民涌入,当地村民纷纷自建小屋出租,导致大量的宅基地纠纷、邻里纠纷出现。该村的两名“老娘舅”放弃休息,不计报酬,主动上门沟通协调,使大量矛盾纠纷得到了化解,得到了村领导和群众的点赞。

沥海镇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热潮正在蓬勃兴起。解放思想、走在前列,需要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据悉,全镇“老娘舅”调解工作室已接待群众来访1000余人次,成功调解各类民间纠纷600余起,为全镇的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基层民主调解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沥海镇人大竭力付出,换一方百姓平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