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衣食住行,是現代人類四個最基本的、最原始的需求,而“衣”排在首位。從亞當、夏娃蔽體遮羞的樹葉,到楊貴妃迷人的霓裳羽衣,再到現代社會絢麗的模特T臺秀,衣已經跟隨人類文明書寫了數千年的歷史。

服裝行業是中國這個人口大國的傳統行業。傳統行業的意思,就是需求大、產值高、相關企業多、從業人口衆多。而從財務的角度講,傳統就代表着利潤低,產量大。服裝行業又分爲生產企業、零售企業、代理商等多種業態,本文主要探討代表服裝行業金字塔最底端的民營服裝生產企業成本。

一、爲什麼要說成本

爲什麼要說成本,總結起來,有以下三個理由:

服裝企業不改革,只會走向倒閉

1、成本決定了老闆掙錢還是虧錢

2、成本決定了老闆掙多少錢

3、成本決定了老闆的產品配置

我們都知道,企業的利潤=收入成本=(單位售價單位成本)×銷售數量,銷售數量暫且不說,服裝生產企業的單件售價是老闆或者銷售員在拿訂單報價時,按照單位生產成本加成一定的利潤率來確定的。所以報價是服裝生產企業經營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服裝企業不改革,只會走向倒閉

然而民營企業財務基礎普遍較差,很多企業成本無法明確到每一個產品批次,或者單批次的成本算不準,甚至根本沒有成本覈算。到了報價的時候,老闆看看財務,財務看看老闆,說出來的往往是大概、或許、應該、差不多之類的話,老闆們只好拍拍腦袋,差不多就差不多吧。所以這個重要的環節反而成了最無法掌控的環節。

而服裝生產企業的一大特點就是利潤薄,利潤薄到什麼程度?我們很多客戶的利潤加成率只有15%,注意,這可是毛利。再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10年前就有這麼一個說法,8億件襯衫換一架波音飛機,現在呢?估計得9億件了。所以報價數據一旦稍微偏差,掙錢和虧錢只有一線之隔。

同時,中國年產值在2000萬以上的服裝生產企業多如牛毛,幾百萬的小作坊更是不計其數,而這種小微企業最大的風險,就在於錯誤的經營決策,沒有應用量本利分析。量本利分析又叫保本分析,或者盈虧平衡分析。一個工廠生產某個產品1000件,就能盈利;相反,生產999件,就是虧損。往前一步是天堂,退後一步就是地獄。而量本利分析的基礎,就是精準的單件成本、報價和銷售數量。

所以說,精確地成本覈算是服裝生產企業經營管理的基礎中的基礎。民營企業的老闆們日子不好過,服裝生產這種利潤微薄行業的老闆們日子更難。老闆們都很辛苦,拉客戶找貨源愁死,招人招幹部哭死,屁大的事都要找老闆彙報煩死,在車間盯生產氣死。結果產品做完賣完了一算賬,還虧錢!有這個時間精力去喝茶打牌不好嗎?

深圳一家制衣廠的李老闆,公司年產值在8000萬左右,專門爲大品牌女裝代工生產,在業內小有名氣。財務諮詢師見到李老闆的時候,李老闆正在爲冬裝報價煩惱。這可是一筆3000萬的大單,可財務只能給出全廠的成本和利潤,沒辦法,李老闆只好參照去年的報價了事。諮詢師在經過深入的調研之後,爲李老闆量身定做了成本覈算解決方案,建立了成本覈算流程,解決了李老闆最頭疼的問題。

所以說,想掙錢的老闆們,一定記住這兩個字,成本!

二、服裝生產企業生產流程

就生產流程來說,服裝生產企業還是有自己的特點,下面先簡單介紹下服裝生產企業的生產流程。一般來說,一個典型的服裝生產企業包括研發、市場、設計、計劃、採購、生產、銷售等多個部門。

服裝企業不改革,只會走向倒閉

服裝企業不改革,只會走向倒閉

服裝企業不改革,只會走向倒閉

三、成本覈算辦法和對象

服裝行業跟其他生產行業相比,有自己獨特的行業特點,如產品分色分碼、季節性強、生命週期短等,而且一般按照產品季來區分批號批次,如14秋冬季、15春夏季等。產品分類多,生產工序相對複雜,一條簡單的褲子,大概就需要幾十道工序,所以選準成本覈算方法和核算對象至關重要。

首先是成本覈算方法,可選的方法有:品種法,分步法,分批法。選擇成本覈算方法時,在考慮成本覈算準確性的同時,還要考慮管理精細度要求、成本覈算付出的人工和精力等幾個要素。服裝生產企業車間一般有裁牀、車縫和尾部等,從上一個工序到下個工序,半成品的狀態很多,採用品種法和分步法難度較大,所以分批法應該是服裝生產企業較爲普遍的選擇。

成本覈算對象方面,一般以生產任務單爲主線以產品款號,生產批號作爲成本覈算對象。

四、成本要素組成

生產成本的組成要素主要包括材料、人工和製造費用。下面將逐一介紹。

首先是材料。服裝產品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面料和

輔料,PMC部門下達生產任務單後,財務部門就需

要根據生產任務單來確定產品的成本覈算對象,而且

要確認此成本覈算對象的唯一性。在領料時,要求倉

庫和領料人將產品領料對應到作爲成本覈算對象的批

號和款號。

另外,這裏還要單獨強調一下生產物料清單(BOM)。製造BOM對於生產型企業的重要不言而喻,尤其是有ERP系統的生產企業,不僅僅是計劃管理的基礎,更是財務成本覈算的依據。設計部門在完成樣衣設計後,就需要提交產品BOM。如一件衣服需要面料多少平米,各種裁片,以及輔料如釦子、線、拉鍊、嘜頭等等。

其次是人工。這也是服裝生產企業老闆們最關心和最頭痛的問題。作爲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服裝行業一般都是計件工資,人工成本佔總成本的30%左右,老闆們做夢都在琢磨怎麼提高勞動生產率,怎麼算準人工成本。服裝生產一般都是流水線作業,尤其是車縫工種,確認每道工序的工價和準確計量工人工作量是覈算人工成本的基礎。

這裏面有兩個重點,一個是工價IE,一個就是打

菲。工價E的主要工作就是測算、確定每個工序的工價,計算每道工序需要的時間,然後乘以日工資基數,得出每個工序單價。再有就是打菲。打菲的作用有兩個,一個是規範工序流程,還有就是統計工人工作量。傳統的打菲都是用人工統計的方法,既費時,又不準,統計員在計菲過程中很容易產生主觀或者客觀上的錯誤,甚至可能有舞弊的出現。現代服裝生產企業一般都已經採用計菲軟件,可以有效地避免統計過程中的錯誤和舞弊的風險。

第三就是製造費用分攤。因爲一件服裝產品的工序相對複雜,很多產品中間還有繡花、洗水、燙染的過程,現在服裝行業也是向專業化方向邁進,很多企業的洗水、繡花都是外發來解決,所以很多民營企業的衣服生產週期較長,月末在產品的出現不可避免,所以月末需要用約當產量法計算在產品,並分攤當期製造費用。

總之,服裝生產企業的成本覈算和管理有其獨特的特點,而中小型服裝生產企業由於老闆不重視或者沒能力重視,在這方面幾乎都是空白。老闆們在努力需找訂單,努力找人,努力抓生產效率的同時,還需要重視財務管理,重視成本覈算,才能真正發現成本改進的空間,掌控企業利潤,提高競爭優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