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被俘後,在戰犯管理所抗拒改造,卻想幹件大事,結果失敗了。最頑固的戰犯,爲逃避改造,全力研發永動機,結果失敗了。黃維的“永動機”與龐青年的“水氫車”,誰比誰更靠譜?

黃維被俘後,在戰犯管理所抗拒改造,卻想幹件大事,結果失敗了

近幾天來,一則新聞讓“加水就能跑的汽車(龐青年的“水氫車”)”的話題引爆網絡,人們或羣情激憤,或興奮猜測,譭譽之聲雜起。由此,老黃突然想起了黃維兵團的司令長官黃維的一段“科研往事”來——

黃維被俘後,在戰犯管理所抗拒改造,卻想幹件大事,結果失敗了

黃維,江西貴溪人,黃埔一期生,參加過淞滬會戰、武漢保衛戰、緬甸反攻等,尤其在淞滬會戰號稱“血肉磨坊”的羅店戰役中表現神勇,是抗日有功之臣。解放戰爭期間,曾任十二兵團(俗稱“黃維兵團”)司令長官,在淮海戰役中兵敗被俘。在戰犯管理所裏,黃維是最頑固的改造者,他爲了逃避學習,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永動機的研究。

黃維被俘後,在戰犯管理所抗拒改造,卻想幹件大事,結果失敗了

所謂的永動機,是不需外界輸入能源、能量或在僅有一個熱源的條件下便能夠不斷運動並且對外做功的機械。不消耗能量而能永遠對外做功的機器,它違反了能量守恆定律,故稱爲“第一類永動機”。在沒有溫度差的情況下,從自然界中的海水或空氣中不斷吸取熱量而使之連續地轉變爲機械能的機器,它違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故稱爲“第二類永動機”。這兩類永動機是違反當前客觀科學規律的概念,是不能夠被製造出來的。

黃維被俘後,在戰犯管理所抗拒改造,卻想幹件大事,結果失敗了

永動機的想法最早起源於印度,公元1200年前後,這種思想從印度傳到了伊斯蘭教世界,並從這裏傳到了西方。在歐洲,早期最著名的一個永動機設計方案是十三世紀時一個叫亨內考的法國人提出來的。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達·芬奇也造了一個類似的裝置,他設計時認爲,右邊的重球比左邊的重球離輪心更遠些,在兩邊不均衡的作用下會使輪子沿箭頭方向轉動不息,但實驗結果卻是否定的。達·芬奇最後的結論是:“永動機是不可能實現的。”

黃維被俘後,在戰犯管理所抗拒改造,卻想幹件大事,結果失敗了

雖然有了前人的無數次失敗,但是,後來者對永動機的熱情卻有增無減,直到脫下戎裝被迫接受改造的黃維有了大把時間後,也將目光盯上了永動機。

黃維被俘後,在戰犯管理所抗拒改造,卻想幹件大事,結果失敗了

在軍界,黃維可謂將才,在從軍生涯中,鮮有敗績。在北伐戰爭中黃維已是營長,1928年秋調任新成立的陸軍第十一師的團長,1938年,34歲的黃維就任“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十八軍軍長。只是,到了淮海戰役的戰場上,他卻被老同學陳賡給打敗了。

黃維被俘後,在戰犯管理所抗拒改造,卻想幹件大事,結果失敗了

黃維被俘後,在北就的功德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初到功德林時,牴觸情緒很大,處處與管教人員對立,還吟誦于謙的《石灰吟》“自勉”。當時監獄規定,每個戰犯讀被指定的書後,要結合自己的罪行談讀書體會。有的戰犯在談體會時,發言長達2個多小時,只有黃維不講話、不表態。與宋希濂、杜聿明這些積極改造的戰犯相比,黃維成了“抗拒改造”、“最頑固不化”的典型。

黃維被俘後,在戰犯管理所抗拒改造,卻想幹件大事,結果失敗了

爲了改造好這個“老頑固”,監獄方面也是操碎了心。黃維剛進監獄時,身患多種疾病,管理所每天都爲他提供一斤牛奶、兩個雞蛋和三兩豬肉,即使在最最困難的三年自然災害期間都沒斷過。即使如此,黃維仍然懷着牴觸情緒,認爲他們是想先把他治好後再讓他交代罪行,所以態度仍然不好。

黃維被俘後,在戰犯管理所抗拒改造,卻想幹件大事,結果失敗了

一個意外發現,讓黃維產生了研發永動機的衝動。黃維被俘後,曾在石家莊附近的井陘集訓了一段時間。他看到外面有人來打水,搖那個轆轤,看得久了,便產生了奇想。他認爲,重力無處不在,他要設計一種發動機,把重力變成動力,那麼這部機器可以永遠自動運轉。黃維向管理方要求提供研究條件,遭到理所當然的拒絕。

黃維被俘後,在戰犯管理所抗拒改造,卻想幹件大事,結果失敗了

後來,張治中奉上命到管理所看望戰犯,黃維乘此機會委託張治中把申請從事永動機研究的報告帶給中國科學院。科學院回覆說,他設想的機器叫永動機,永動機早已被科學證明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這項工作沒有意義。但是,頑固的黃維仍不死心,還要堅持他的永動機,黃維此舉也被理解成他牴觸改造的一種方式。

黃維被俘後,在戰犯管理所抗拒改造,卻想幹件大事,結果失敗了

後來,他們被轉到秦城監獄,他在秦城監獄裏也落下“惹不起”的稱號。1966年之後,因爲被抓進來的“壞分子”越來越多,監獄人滿爲患。1968年4月,黃維等一批戰犯被轉押到撫順戰犯管理所。

黃維被俘後,在戰犯管理所抗拒改造,卻想幹件大事,結果失敗了

撫順戰犯管理所的管理也更人性化一些,在他們瞭解了黃維的想法後,覺得即便是幻想也可以肯定,所以放手讓黃維試驗,還專門從管理所電機廠調來4名技術人員,與學理科出身的幾名戰犯成立科研小組,幫助他研製“永動機”。

黃維被俘後,在戰犯管理所抗拒改造,卻想幹件大事,結果失敗了

最終,“永動機”按照黃維的設想造出來了,但是,只轉動幾圈便停了下來。一次失敗的實驗,卻讓黃維打開了心結,他後來開始誠心誠意地檢討自己。由於他覺醒得太晚,與他同來的其他戰犯早就獲得特赦,他直到1975年12月才獲得特赦,被人戲稱爲“最後的戰犯”。

黃維被俘後,在戰犯管理所抗拒改造,卻想幹件大事,結果失敗了

黃維的“永動機”夢,或許是爲了驗證自己的一時之想,又或許真的是爲了逃避學習與檢討,他就是想讓自己生活在“夢”中,幹自己想幹的事。

黃維被俘後,在戰犯管理所抗拒改造,卻想幹件大事,結果失敗了

明知不可爲而爲之,有時是爲了信念,有時也可能就是騙局。科學的發展是無止境的,允許失敗是應有之意,但是,被無數次證明了的謊言,就沒有再拿出來炒作的必要了。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