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次沙龍,鋅鏈接創始人龔海瀚與中國區塊鏈測評聯盟祕書長、藍石科技副總裁李劭輝邀請了多位業內人士,以 “標準啓示錄——區塊鏈話語權爭奪和產業新秩序”爲主題進行了圓桌討論,開展了一場區塊鏈技術標準制定與行業發展的關係、意義、價值探討的思維碰撞。企業參與區塊鏈標準制定的初衷是什麼。

區塊鏈技術自誕生至今,已經走過了十個年頭。然而,在走向技術與產業融合的過程中,不同的業內人士對區塊鏈有着不同的解讀,不同的公司使用着各自以爲的區塊鏈,互相之間沒有操作、協議和測試的標準,彼此之間呈競爭和割裂狀態,標準制定成爲了產業區塊鏈進一步發展的迫切需求。

“共識機制”是區塊鏈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實世界中,產業技術標準的制定過程也就是“共識”達成的過程,標準制定好了才能助推各公司的產業技術互聯互通,往更清晰的方向發展。

標準啓示錄:區塊鏈話語權爭奪和產業新秩序

圖片來源於unsplash

2019年是中國區塊鏈標準制定的“元年”,行至過半,各項標準制定的現狀和趨勢如何?企業參與標準制定的情況怎樣?標準制定的意義和價值如何體現?

5月25日,鋅鏈接在北京舉辦了“鋅火燎原•產業區塊鏈生態沙龍” 第四期。本次沙龍,鋅鏈接創始人龔海瀚與中國區塊鏈測評聯盟祕書長、藍石科技副總裁李劭輝邀請了多位業內人士,以 “標準啓示錄——區塊鏈話語權爭奪和產業新秩序”爲主題進行了圓桌討論,開展了一場區塊鏈技術標準制定與行業發展的關係、意義、價值探討的思維碰撞。

中國區塊鏈測評聯盟祕書長、藍石科技副總裁李劭輝:

1)國內外區塊鏈標準的發展現狀以及趨勢?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李鳴:

首先,標準在推進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可以起到非常大的價值,但也需要整合政府、企業、高校等更多的資源,共同發揮標準潛在的作用,協同推進產業發展。

第二,就是有些人說區塊鏈處於在一個早期的狀態,不適合制定標準,否則會束縛了區塊鏈的創新,這個其實是一個誤區。

因爲標準本身也是需要迭代的,標準制定之後,需要根據產業發展情況進行迭代、修訂、更新。標準是通過對現階段實踐的總結,形成一定的共識,並在一定時間內引導產業的發展。

中國區塊鏈測評聯盟祕書長、藍石科技副總裁李劭輝:

2)區塊鏈行業尚處於早期,對區塊鏈的認知並不充分,那現階段制定區塊鏈標準的意義是什麼?

微衆銀行金融科技首席研究員李斌:

標準的制定可以貫穿技術發展的全過程,發展早期不妨礙標準制定。因爲標準有很多類型,包括國際、國家、行業、地方、團體、企業標準等,不同類型的標準難度和深度也不一樣,還可以制定不同程度要求的標準如參考、指引、規範等。此外,具體標準本身也是可以與時俱進、持續修訂的。

從過去參與標準制定的經驗看,我認爲現階段制定區塊鏈標準的意義有三個:

第一,標準的制定可以讓同業從分歧走向共識。一開始新技術出來的時候大家都很迷茫,不知道方向在哪裏,因此制定標準的過程更多的是同業之間可以一起碰撞,越辯越明,便於洞察到未來的發展方向。

第二,用標準指引研發。企業本身可以在國際、國家、行業、團體標準的基礎上,找到重點關注的維度,並在這些維度上加強技術研發或定出企業自身的標準。

第三,標準可以幫助規範技術發展的通用性,有助於底層技術的互聯互通,便於跨境或跨企業間展開商業上的合作。

中國區塊鏈測評聯盟祕書長、藍石科技副總裁李劭輝:

3)衆所周知,標準是公益性的,但制定過程卻耗費心力。企業參與區塊鏈標準制定的初衷是什麼?參與制定標準能給企業帶來什麼好處?

京東數科區塊鏈產品創新負責人、區塊鏈聯合實驗室創新生態負責人張作義:

首先,我從企業價值觀的角度來講一下參與的初衷。客戶爲先,是我們從最開始零售賣貨,後來開始做物流,到做京東數科一直想要堅持的。區塊鏈技術的標準化應用能給客戶創造價值,提供更好的服務。第二點是誠信,誠信的建立需要持之以恆,區塊鏈技術可以幫助企業更值得客戶信賴。

第二,談到給企業帶來的好處,從合規角度來說,參與標準制定有利於我們第一時間瞭解國家和行業標準要求,然後更好地規範自身技術和應用,標準用好了,對於行業內部夥伴之間的合作效率也有很好的幫助。

最後,從企業社會責任角度來說,這也是大企業應該做的。

中國區塊鏈測評聯盟祕書長、藍石科技副總裁李劭輝:

4)一個標準成功的基礎是什麼?如何做到一個標準能夠具有廣泛的適用性?

首都版權產業聯盟常務副祕書長、全球版權公鏈計劃發起人宣宏量:

標準實際上就是一種共識。爲什麼建立標準很難?就是因爲建立這個共識的過程很慢。那麼如何加快這個過程?我覺得標準的建立有很多種方法,但是從產業層面推動的時候可能會加快這個標準的建立進程。

舉一個例子,前段時間全國都在熱議的黑洞照片版權事件,這個事件就是由版權信息不準確的原因造成。

在互聯網時代,國際上數百家供應商和數十萬攝影師羣體都在提供圖片內容。面對這麼龐大的體系,在線圖片的數量是以億爲單位計算的,沒有標準不可想象。之後大家也都知道了,這件事情的爆發引發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倒逼了這個行業的規範。

除了技術,還要有對產業的理解和洞察的能力,以及行業的資源,這三要素如果能夠形成疊加,形成共識的話,產業的標準界定的速度就會很快。

中國區塊鏈測評聯盟祕書長、藍石科技副總裁李劭輝:

5)標準只有滿足行業生產需要纔有價值,請從所在行業角度談談區塊鏈+政務這個行業應用標準應包括哪些內容?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李鳴:

標準的定義是在一定範圍內,經過多方協商達成的最佳秩序。我們做一個標準之前,需要明確標準需要解決的問題和標準使用的範圍。這個非常重要,一個標準無法解決產業中所有問題。

因此首先要明確相關標準的標準化目的、對象和範圍。不然在標準研製過程中會很容易陷入迷茫,導致標準延期或無法完成預期莫標。

微衆銀行金融科技首席研究員李斌:

我認爲在政務應用方面,可以重點關注或包括這三方面的標準:

一、政務數據在鏈上的交換標準。因爲區塊鏈政務應用往往涉及跨城市或跨部門的數據共享,不同城市不同部門的數據格式和接口可能是不一樣的,因此建議包括接口規範、數據格式規範等互操作標準。

二、政務數據在鏈上的隱私和安全標準。政府部門的數據具有高保密性的需求,建議制定隱私和安全相關的標準,確保數據在不被泄露的前提下進行交互。

三、政務應用的治理標準。政務應用關係國計民生,建議涵蓋鏈上鍊外治理、追責、監管、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要求和標準。

首都版權產業聯盟常務副祕書長、全球版權公鏈計劃發起人宣宏量:

政府部門數據包括橫向的和縱向的。首先需要弄明白,政務區塊鏈的數據要共享數據給誰?有一些數據是橫向的,有些數據是縱向的,比如在一個城市裏面的,水電氣這些與城市有關的是橫向,但是有一些數據,如版權,需要縱向管理。

第二個,現在電子政務數據有一些上雲,有一些沒有上雲,數據從局域網到雲或鏈之間,這個數據的交換的機制是怎樣的需要弄清楚。而且有一些數據是上鍊的,先在政務的平臺中處理,後上鏈,有一些在鏈上完成了以後,說不定還會回到政務平臺,所以還不是單向的上鍊,還要下鏈,這裏面都會涉及到大量的安全問題。

所以一個是數據的橫向還是縱向共享,一個是數據單向還是雙向,這都是政務區塊鏈面臨的比較共性的問題。

京東數科區塊鏈產品創新負責人、區塊鏈聯合實驗室創新生態負責人張作義:

第一個方面,首先政務是以服務爲主。例如工商、公安等部門也提供很多政務的公共服務,這裏面需要處理很多數據信息,我們採用聯盟鏈的方式,幫助政務更好地去把數據、流程處理好、協同好。

第二是監管方面的規範。政務的很重要一塊職能是做監管,區塊鏈做爲一種信息化技術的組合,也不例外,也是要遵守國家法律和監管要求的。

還有一點就是跨國的應用標準,各國政府之間要把共識落實到技術標準上,這樣企業間的協同,比如我們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企業做協同,就會更方便、更順暢。

文:易柏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