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去年10月的蘇州人工智能博覽會上,京東在蘇州博覽中心展出了X事業部的無人超市,整個購物過程通過出入口的人臉識別,貨物RFID, 移動支付輕鬆完成,新鮮且刺激,超市前排着長隊,大量人羣前往體驗。

值得注意的是,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整個蘇州沒有出現真正的無人超市,甚至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無人超市也並未大規模的鋪開。無論是對於京東或者阿里,目前無人超市存在的意義,僅僅是一個體驗中心,更多的是承擔企業的品牌市場的推廣功能。

然而這麼好的東西爲什麼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商業化?我們真正需要無人超市嗎?數字化的新零售帶來的真正的價值到底是什麼?

很難想象大型的超市類似沃爾瑪或者山姆會員店,由於品類多,面積大,要是實現無人管理是難度極大的。目前的無人超市都是面對中小型的類似社區便利店來設計,其特點是品類單一,面積小。

目前來看無人超市的運營成本更高,消費者需要爲無人“技術”投入支付溢價。首先,無人超市是基於商品的RFID標籤,進行貨品的識別,通過顧客身份識別綁定線上賬戶,實現線上結算的。這要求所有的商品都要加上一個特殊的RFID標籤,增加這一個標籤的成本在0.5-1元左右,而且這個動作需要額外的物流服務來完成,大部分的商品生產廠家並不能在出廠時就附加RFID標籤,這個RFID的額外成本需要消費者承擔。其次,無人超市安裝的高清攝像系統,RFID識別結算系統都是相當大的一筆投入,這些都需要轉嫁到單個商品銷售上。

社區的中小型便利店,也需要人來管理。客戶來實體店的目的就是能立刻獲得所需商品,在人性關懷和溝通的前提下。導購,情感交流以及理貨補貨,這些都需要人來管理。在日本、香港便利店及其發達的地區,便利店都是“有人”管理的。

筆者認爲,數字化的新零售帶來的變化不是實現超市的”無人化“,而是實現”超市收銀的無人化“。和顧客正常的溝通導購,情感交流,技術無法取代人的作用,而對於”收銀“這部分低價值的工作(目前佔據人大部分時間),則完全可以用技術手段替代。

筆者家附近的便利超市”華潤萬家“和”永輝超市“,都實現了自助收銀的功能。以前收銀臺高峯時段的排隊現象,幾乎消失了。之前一條收銀通道也改造成了多個自助式收銀點,顧客可以選擇自己自助掃描收銀,或者用手機邊選購商品、邊掃描一起線上結算,到自助收銀機器前打印小票,即可自助完成收銀。筆者到華潤超市買了3包火鍋肥牛片,具體體驗的步驟如下:

第一,先用微信掃描下店鋪ID的小程序,確定店鋪身份,微信自動進入華潤萬家自助購小程序,如下圖:

我們需要的是“無人超市”還是“無人收銀超市”?我們需要的是“無人超市”還是“無人收銀超市”?

第二,點擊小程序的掃碼購,直接掃描肥牛片包裝背面的條形碼,可以記錄商品信息。如下圖:

我們需要的是“無人超市”還是“無人收銀超市”?我們需要的是“無人超市”還是“無人收銀超市”?

第三,點擊結算,完成付款,即可生成一張離場二維碼。直接去自助收銀機器上掃描,一顆打印小票,離開超市。如下圖:

我們需要的是“無人超市”還是“無人收銀超市”?

以上簡單三步,顧客即可完成自助收銀,無需人工收銀員支持掃描,結算,這纔是技術進步帶來的變化。這將徹底的解放中小型超市”人“的收銀工作,重新定義超市內”人“的工作內容。

可以肯定,”無人收銀的超市“纔是數字化零售帶來的便利,也是市場認可的實質,真正能落地爲中小型超市創造價值技術方案。

今天週一,久違的太陽終於露臉,一掃蘇州兩週來連綿的陰雨和低溫。我自己是十分厭惡陰冷的天氣的。米蘭昆德拉說:”生活在別處“,在潮溼陰冷的冬天,不妨回憶一下過去,想象未來的未知,可以有不同的空間和愉悅。希望讀者們在這個冬天都能找到安放自我的空間,找到內心的安靜和溫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