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坑俄羅斯再陷美國,帝國墳場阿富汗到底有什麼魔力?

在亞洲的中南部心臟位置有這麼一個內陸國家,國土面積65萬平方公里,領土中大部分交通不便,主要的經濟支柱爲農業和畜牧業,人口3000多萬。 同時他也是世界上最貧窮落後的國家之一,但是他卻因爲“本拉登”這位恐怖大亨的驚世之作——911事件,在21世紀初便聞名全球。而美國隨後對其發動的報復戰爭,更加使這個原本毫不起眼的貧弱小國,在之後的20年成爲中東甚至是全世界關注的焦點。他就是阿富汗。

不過,戰爭的聚焦,對阿富汗這個國家以及國民來說絕非幸事。即使消滅恐怖組織,是世界局勢的大勢所趨,但這一打就是10多年,時至今日美國依然沒有完全撤軍。經濟不能發展,主權不能獨立,恐怖勢力依然存在,對阿富汗人民來說簡直就是災難。

而對美國來說同樣如此,號稱“和平使者”的堂堂世界霸主,卻在這塊不毛之地一打就是10年,至今卻依然無法完全控制局勢。事實上,最近幾年塔利班武裝組織越戰越勇,據路透社報道:2019年1月塔利班武裝組織控制阿富汗40%以上的土地,並且擴大趨勢依然存在。

由此可見即使身爲世界強國的美國,在阿富汗戰爭中依然是一敗塗地。

不過美國並不是唯一失敗的國家。40年前,也就是1979年的蘇聯也同樣攻打過阿富汗,同時也推翻了當時的政權。而蘇聯的結局比美國似乎更慘——這場原本預計1個月,最終卻長達10年時間的持續戰爭,不僅以狼狽退兵收場,同時還間接的引發了蘇聯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加速的蘇聯的土崩瓦解,由此看來美國已經是最大的幸運。

就是這麼一箇中亞小國,究竟擁有何等魔力,能使世界上兩大霸主均折戟沉沙,讓我們共同來深入剖析一下。

先坑俄羅斯再陷美國,帝國墳場阿富汗到底有什麼魔力?

首先看一下阿富汗的基本情況。阿富汗地處亞歐大陸內陸中心,國土面積65平方公里,人口3000多萬。地理格局上,長達1600公里,寬約320公里的巨大山脈由東北綿延至西南,是東亞與南亞的天然分割線。伊朗高原由西向東延伸,是阿國領土最大的組成部分。

阿富汗境內多爲高山與荒漠,其中山地與高原佔據了全國面積的4/5,低地平原地區甚至連1/5都不到。同時由於地處中亞內陸腹心位置,全年降雨量十分稀少,加之高山山脈阻隔,造就了阿富汗典型的乾旱氣候,所以即使存在極少的平原地區,也都是廣闊無垠的沙漠,幾乎可以說是不毛之地。從內部看,阿富汗內部基本上沒有可開發程度較高的地緣板塊。從外部看,由於地處內陸中心,阿富汗沒有任何港口,周邊又都是高原、山脈將其團團圍住,如甕一般,天然的封閉格局就此形成。

由此可以看出阿富汗國內地自然條件惡劣,形地勢奇差無比。但在地緣格局上,阿富汗卻有着自己獨特的優勢。由於地處東亞、中亞、西亞、南亞四大板塊交匯之處的特殊地理位置,扼四方之咽喉、據八面之要塞,使他成爲周邊多個勢力的衝突中心。無論是哪方勢力,只要能把阿富汗據爲己有,便掌握了向周邊其他板塊拓展地緣影響力的能力,從而對其他地緣勢力構成更大威脅。

所以,國家的孱弱,加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阿富汗地區長期以來就是各大國際勢力覬覦的對象。

先坑俄羅斯再陷美國,帝國墳場阿富汗到底有什麼魔力?

在文化交流方面,從農耕時代開始,由於地緣關係上相對緊密,這裏就早已納入成爲伊斯蘭文明;而到近代之後,伊斯蘭文明整體衰弱,影響力日漸甚微,雄踞中北部的俄羅斯和佔據南亞大陸的英國雙方夾擊,在南北兩個方向,對阿富汗展開爭奪。後期隨着日不落帝國的衰弱,英國勢力逐漸退出阿富汗,俄羅斯便成爲對其影響最大的地緣勢力。

但是,無論是早期的伊斯蘭國家也好,還是後來居上俄羅斯也罷,他們對於阿富汗的影響都是十分有限的。雙方地理位置上的距離,加之阿富汗極端封閉的天然環境,大大降低了他們地緣影響力的映射效果。

就早期的伊斯蘭國家而言,雖然農耕時代阿富汗就早已納入自身勢力範圍,但這種納入只是文化上的。政治上,任何伊斯蘭政權,唯有在其本身爲最強盛時期,才能將這個既偏遠又閉塞的板塊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一旦自身稍有衰落,阿富汗就會揭竿而起,成爲獨立的地區。從這裏可以看出,阿富汗與伊斯蘭文明的關係,和農耕時代東南亞國家與華夏文明的關係如出一轍——文化上可以交融,政治上難以吸納。

早期的伊斯蘭文明尚且如此,後面的俄羅斯的形勢則更爲不利。我們都知道俄羅斯國土呈東西向橫貫亞歐大陸,雖說絕大部分都位於亞洲板塊,但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都集中位於最西端的東歐,由此產生的影響就是其向亞洲投射地緣影響力受到一定限制;然而中亞因距俄羅斯東歐本部較遠,加之又位處於俄國長條形國土的南面,因此遠離了俄羅斯地緣主軸,故而受到俄羅斯的地緣影響力微乎其微。

其中的阿富汗更因爲處於中亞五國南方,北靠南亞邊緣,加之封閉式的地理環境,形成天然的阻隔屏障,所以基本上受到俄羅斯地緣影響微乎其微。以當前俄羅斯的世界影響力以及綜合實力看來,根本無法對阿富汗產生絕對影響力更別說控制阿富汗。

70年代的蘇聯,俄羅斯文明處於巔峯時期。正是具備了這樣的內在條件,所以蘇聯纔出兵阿富汗,目的就是希望通過戰爭的方式,能夠對這塊區域達到完全的掌控,再輔之以自身強大的綜合實力,從而對西亞、南亞甚至東亞的地緣政治格局起到決定性影響。

在當時,憑藉着蘇聯的強大實力,最終輕而易舉的摧毀了當時的阿富汗政權。然而在後期的治理上,蘇聯卻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艱難。

先坑俄羅斯再陷美國,帝國墳場阿富汗到底有什麼魔力?

由於地緣關係過於疏遠,俄羅斯文明對於這一地區的影響較爲微弱,而且阿富汗自然條件及其惡劣,不是高山就是荒漠,國內經濟建設基本處於停滯狀態,所以即使蘇聯綜合國力較強,也無法在經濟融入上取得顯著成效。即使到21世紀的今天,以目前俄羅斯的國內經濟情況,也無法通過經濟建設的方式侵入阿富汗,更別說文化融合的方式,所以想到實現對該地區的有效控制。軍事和政治上的高壓統治,成爲當時蘇聯控制阿富汗能夠採取的唯一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但是,經濟和文化上的獨立,加之獨特的地理環境,決定了阿富汗對俄羅斯不存在依賴和認同。所以即使在軍事與政治上受到高壓統治,阿富汗人也從沒有放棄獨立自主的念頭。換句話說,俯首聽命於遠在東歐的莫斯科,甘爲傀儡政府對於阿富汗人民來說絕不可能,阿富汗人所能做的就是反抗到底。

而阿富汗以山地爲主的內部地形結構,更加使得蘇聯掌控局勢的情形難上加難。阿富汗人憑藉這複雜的山地地形,採取迂迴潛伏、化整爲零的作戰方式,使得當時蘇聯軍事優勢大幅削弱。

縱觀以上兩點,也未見得就一定能逼退蘇聯。畢竟蘇聯當時的國力在全世界數一數二,而對手阿富汗的實力微不足道,就好比大象與螞蟻。即使存在巨大的區位劣勢,但憑藉其強大的絕對實力,只要蘇聯能多花些時間,依然是有可能夠取得既定的戰略目的 。

縱觀世界歷史,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至今,任何一場戰爭都不僅僅只是兩個國家的問題。蘇聯和阿富汗的戰爭同樣如此,能夠左右世界局勢的國家當中,至少還包含美國和中國,其中的任何一個都不願意看到蘇聯能輕易掌控阿富汗局勢。

美國雖然地處北美洲,和中亞隔海相望,但畢竟是世界第一超級大國,太平洋艦隊長期遊弋印度洋、波斯灣等;80年代的中國雖然國力孱弱,但勝在區位優勢明顯,與中亞接壤。所以,獨特的地緣關係,決定了此時的美、中儘管都無軍事能力直接干涉蘇阿局勢,但通過其他的多種方式,依然更夠影響到阿富汗局勢。

於是,以美國爲主,中國爲輔,大量的資金、武器彈藥以及其他能源補給源源不斷的流入阿富汗,通過直接或者間接的方式落入阿富汗抵抗勢力之手。而以信仰爲力量的部分伊斯蘭勢力也加入其中——本拉登即於此時入阿。

雖然美、中、伊對整體的局勢影響都比較有限。但美、中、伊的加入就如天平上加了一塊小小的砝碼,即使再小也能打破平衡。雖然這些支持未能立竿見影,但卻使蘇聯始終無法完全取勝,戰場上未能一鼓作氣,國內實力消耗殆盡,國際上譴責此起彼伏,最後蘇聯也只能狼狽退場。阿富汗戰爭曠日持久,歷時10年,給蘇、啊兩國人民帶來沉重災難。多達130萬阿富汗人死於戰爭,500萬人淪爲難民;蘇聯前後共計150多萬官兵在阿富汗作戰,累計傷亡5萬餘人,耗資450億盧布。阿富汗戰爭的失敗削弱了蘇聯國力,蘇聯被迫改變其全球戰略,對國際戰略格局影響深遠,蘇阿戰爭被認爲是蘇聯解體重要原因之一。

蘇聯侵阿的失敗,證明了在阿富汗特殊的地緣條件下,任何一方外在勢力想要把阿富汗據爲己有都難比登天。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縱然外來勢力實力超羣,當在面對阿富汗本土勢力時,也最多隻能夠體現出微弱優勢甚至均勢。就算侵入者痛下血本,但只要有其他勢力從中作梗,阿富汗本土勢力就能使侵略者陷入泥潭。

鑑於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所決定的地緣影響力,任何一方勢力想在其他勢力視而不見的情況下控制阿富汗這個風暴中心,實在難如登天。帝國墳場,正是在這種外來勢力內外交困的格局下形成。

蘇聯退出後,塔利班武裝組織順利接手。隨後,本拉登以此爲根基,建立聞名世界的基地組織 ,並在911事件之後轟動世界——而此事件也爲美國入侵阿富汗找到合理理由,同時也標誌着反恐戰爭的開始。美軍官方指出這場戰爭的目的是逮捕基地組織成員,然而真是目的恐怕沒有這麼簡單

此時的美國正如日中天,稱霸全球,放眼全球無出其右。正是憑藉着這份超強實力,才能使他藉以反恐的名義,迫使中、俄、伊等周邊勢力都不能向基地組織施以任何形式的援助,從而使自己不受其他任何勢力的干擾與阻擾——這幾乎是幾百年來第一次!

但即便外部條件如此之好,美國的阿富汗戰爭依然舉步維艱,時至今日美軍依然未能完全掌控阿富汗局勢,塔利班武裝組織依然活躍在黑夜之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