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實,張涼粉在成都分別有三家。涼粉之雅俗共享。

春天一過,天氣漸熱,成都的街面上就必然是涼粉、涼麪、冰粉的天下。尤其是成都家喻戶曉,老少皆知的張涼粉,差不多百年來雄踞小喫江湖,成爲名副其實的“涼霸天”。在成都,尤其是女性,幾乎難以找到沒喫過張涼粉的。外阜遊客,假若你到了成都沒去品嚐過張涼粉店的三大名牌小喫:涼粉、涼麪、甜水麪的話,那你真還不好意思說自己去過成都呢!

其中之成都文殊院張老二涼粉店,那是幾十年顏面不變,竟然還是國營飲食門店的經營格式,門面招牌依舊。雖拒絕與時俱進,但其風味味道與口碑確是一如既往,天天人滿爲患,隨時都在排隊買票,排隊取涼粉,找座位,甚至捧着碗站在街邊上喫也很愜意。儘管如此這般,百年間,張涼粉不僅給成都人提供了永恆的美滋美味,也給一代代成都飲食男女留下了難以忘卻的美好紀念。

張涼粉 小喫江湖涼霸天

成都名聲極佳的璇子涼粉

涼粉之喫情食趣

記得小時候,只要一看見挑擔賣涼粉的,一起玩耍的小夥伴們就你一句我一句的唱起來:“白涼粉、黃涼粉,紅油辣子多放點;辣呼兒、辣呼兒又辣呼兒,嘴上辣個紅圈圈兒。”民間還有竹枝詞唱得更爲精彩深動:“豆花涼粉妙調和,日日擔從市上過。生小女兒偏嗜辣,紅油滿碗不嫌多”“端來涼粉兩三盤,味調宜辣復宜酸;腮旁嘴角紅猶在,就向街前念戲單。”你瞧,這涼粉的魅力多麼生動有趣!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稱,北宋時汴梁已有“細索涼粉”,至於是什麼味道就不得而知了。自來中國各地都有各種各樣的涼粉、涼皮。豌豆涼粉、紅苕涼粉、土豆涼粉、綠豆涼粉、蕎麪涼粉等。但網友喫貨們卻說,中國最好喫的涼粉在成都,譬如張涼粉、川北涼粉、璇子涼粉、米涼粉。是的,四川涼粉取勝並不在涼粉本身,其好喫全在於滋味與口感。

涼粉,算是粗雜糧食物,是最草根、最民俗的路邊小喫。但它與平民百姓所結下的美味情緣,恐怕在巴蜀數百款風味小喫中是難以比擬的。特別是在老少女士的生活中,倘若沒有涼粉,那人生該是何等失落鬱悶啊!

涼粉,柔滑透明、晶晶亮亮,淋一大勺紅紅的辣椒油,黑油油的豆豉滷,滴幾滴香醋,紅黑白鮮明,鹹辣酸甜,刺激得人一陣躁動,聞一聞就食慾暴動。大夾大夾的喫,滋溜滋溜的品,既熱辣酸香,又涼嘴涼心,別提有多爽了!即便不喫辣的朋友,也可以試一試不加辣椒油的,放上一大勺複合醬油、香醋與豆豉醬,一樣美味爽口,美滋美滋的咂嘴巴。

張涼粉 小喫江湖涼霸天

一小碗涼粉,十幾種調味料,這就是張涼粉的祕訣

別看涼粉土裏巴嘰的,四川人喫涼粉卻是少有的講究,十分貪戀它的滋味與口感,關鍵詞便是“辣麻酸香,鹹鮮微甜”。特別是對女士來說,涼粉不辣,就等於姑娘不粉;涼粉不麻,好似女人不媚;涼粉不酸,好比姑娘不雅;涼粉不香,等於素顏淡妝;那簡直就沒得啥看相和喫頭了。在她們口中,辣不出一身汗,麻得周身不酥軟,酸得五官沒錯位,香得不蕩氣迴腸,剩下的佐料湯汁不能一乾而盡,那就絕對不算是一碗資格涼粉。

再看看涼粉店、小攤點,那些坐着的、站着的、蹲着的豆蔻少女、時尚女神們,端着一碗涼粉,筷子熟練地不停拌合,嘴裏已是口水洶湧,夾起幾根“滋溜、滋溜”一下吸進嘴裏,涼涼滑滑,香辣酥麻、酸酸甜甜之味立時在口中炸開,頭皮上萬千毛孔迅速擴張,微微癢痛,像小蟲子在咬,很舒服;接着汗水似泉湧淌,熱淚奪眶而出,甚而鼻涕亦也出竅,臉蛋兒也開始映山紅了;喫到最後,更是大張着嘴哈氣,那嘴脣上的紅圈圈兒,足以秒殺任何名牌口紅。別看老小美女們花容失色的喫相,這還沒完哩!最要緊的尾聲還沒展現,輕抬粉臂將剩下的紅亮湯汁倒進嘴裏,咂咂兩下,方纔是完美享受。

張涼粉 小喫江湖涼霸天

一碗米涼粉,一碗璇子涼粉,喫得是兒女情長。

涼粉之雅俗共享

兒時在川西鄉村,看到親戚家逢年過節大都要做涼粉。鄉里人家的屋檐下都有個大石磨,做涼粉前,先把石磨清洗乾淨,然後把泡好的大米或豌豆用石磨推磨成漿。通常需要兩個人來一起完成,一個用手握住上扇石磨的磨把,緩緩地順時針旋轉,另一個就陸續地把大米或豌豆混合着水一勺一勺地從磨眼裏灌進去,就跟推湯圓一樣,乳白色的漿汁慢慢地就從上下石磨的咬合處滲出來,通過石磨的導流槽匯聚到桶裏。

推磨完了,把漿汁倒在鐵鍋裏,用旺火熬沸,然後以小火煨熬,並用一木棒在鍋中不斷攪動,以免漿汁生鍋燒糊。這時把事先準備好的石灰水緩緩注進米漿鍋中(豌豆漿汁則用白礬水),不斷攪動使漿汁均勻調和,慢慢凝固,接着用小火再熬一下,同時繼續攪動以防糊鍋。當用鍋鏟挑起一點漿汁,其濃粘度恰好處在似滴非滴狀態,並在鏟上很快凝結時,表示火候已到應及時舀出盛在瓷盆中,讓其自然涼透後即成淺黃色的米涼粉,或潔白的豌豆涼粉。

鄉里人愛喫涼粉,不僅方便,且是最開胃下飯的一款小菜。一般將涼粉切成薄條或小方塊,依次放入紅油辣子、豆豉醬、蔥花、蒜茸、花椒粉、香醋、醬油、白糖這些作料,最後撒上芹菜花、蔥花,一份麻辣酸甜、鮮香可口的涼粉就可佐酒助餐了。

涼粉雖貌不驚人,色不傾城,但在善玩味的川人手中,涼粉還登上大雅之堂,成爲川菜名菜。老一輩川菜大師曾國華,用白涼粉創制了一道川菜名餚“涼粉鯽魚”,連當年的美國國務卿舒爾茨聽說了,還專門到在紐約的“榮樂園”品嚐曾師傅的這款名菜,亦喫得舒爾茨辣呼兒辣呼兒,美滋滋的。其他還有米涼粉燒牛腩、米涼粉燒鮑魚等都是經典川菜名菜。民間更有不少涼粉家常菜餚,像涼粉拌鴨腸、涼粉拌環喉、涼粉雞片等,都是借用涼粉的風味特色和大衆百姓的喜聞樂喫應運而生的。

張涼粉 小喫江湖涼霸天

川菜大師舒國重製作的 涼粉鯽魚

洞子口之張涼粉

過去,成都花會中的涼粉攤子,大多打着洞子口張涼粉的招牌,涼粉也是黃白兩種。黃涼粉色深黃,切成勻稱均等的條或片,一刀挨一刀,刀法細緻精準;白涼粉則用鐵皮刮子鏇下的。在挑擔攤子上,兩種涼粉盛在藍花瓷盤中黃白相間,各佔一半。另一排藍花瓷碗,則裝着醬油、紅油辣子、油浸花椒、保寧醋、內江白糖、溫江獨蒜泥、香蔥花、芝麻等。尤其是那花椒,事先浸泡在油碗裏,用時撈出來,用一木製帶圓頭柄的小磨鉢,當着顧客研磨擂碎,倒在涼粉上,這種花椒喫來方纔清香鮮麻,這甚至成了辨別是否正宗洞子口張涼粉的標誌。

張涼粉以涼粉、涼麪、甜水麪堪稱美食三絕。涼粉則以璇子涼粉、條狀的黃涼粉、丁塊狀的米涼粉爲主打,雖風味味道各異,但都是辣麻酸甜,尤其是那豆豉醬,更是別具一格,味道超級可口;煮米涼粉真叫個爽,佐料豐富,喫口豪爽,在大冬天喫一碗冒着熱氣的煮涼粉,辣麻的風味讓人在享受到美味的的同時,感受到冬日的溫暖。

而張涼粉店的甜水麪那才叫個勾魂啊! 特別是那甜水麪更是傳統霸道,麪條筋道彈口,甜辣多滋,越嚼越辣,越辣越香。哪些口舌刁鑽的美女喫家,一碗涼粉,一碗甜水麪,那柔軟細膩,白嫩晶瑩的涼粉與硬朗彈韌,柔滑筋道的甜水麪,亦如柔美少女,一似陽剛少年,真還是男女搭配,久喫不累,張老二涼粉或許就靠這美妙的味道和口感,演繹了半個多世紀的不老神話。近人名士徐艾有詩云:“紅男綠女來品嚐,涼粉家家愛姓張,鬧市閒遊歸去晚,口邊猶帶海椒香。”你看,好個涼粉喫情的真實寫照。

張涼粉 小喫江湖涼霸天

挑擔涼粉是美眉們的永不捨棄最愛

其實,張涼粉在成都分別有三家。上世紀1940年代,洞子口最熱鬧的要數張氏三兄弟的涼粉攤,因其涼粉光韌滑爽、調料地道、風味獨特而頗受民衆喜食,稱之爲“洞子口張涼粉”。張氏三兄弟從小跟着早在1920年代,就在成都開飯館帶賣涼粉的父親,學到了一手精道的製作涼粉的手藝。其後三兄弟在洞子口各樹一幟,上書“洞子口張涼粉”,一把大傘下,幾根條木矮凳就圍成了一個小食攤。三弟兄年輕力壯、手足麻利、操作嫺熟,一隻手能端好幾碗涼粉同時調味,立等即喫,加之喫口香辣酸美、味道正宗、價廉物美,故而生意十分鬧熱,成爲一方名食。

三兄弟中,排行老五的張成民最爲出色,他不僅調味有方,且經營有道。他的涼粉調味,採用自己複製的紅醬油、香醋、複合豆豉醬、祕製紅油海椒、漢源花椒麪等,故其味是爽辣酥麻、奇香誘人。張老五調味還有個訣竅,早中晚風味各異。他認爲,早上食客需要打開胃口,涼粉的味應重點;中午食客已有飢餓感,味道就應該淡些;晚上喫了要休息,則應鹹淡適中減少辣味。這調味既科學又符合人體飲食需求,很爲食客稱道。

經營上,張老五也獨具眼光,他最早把招牌打進成都。每年的花會燈會、賽龍舟、逢年過節,他都要將那面藍底白字的“洞子口張老五涼粉”的招牌旗幟插到現場,遊客食衆老遠就可看見。從那時到於今,張老五涼粉就是人潮湧動排隊候喫,甚而成爲花會燈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道川西民風民俗的動人景觀。

其後,張氏三兄弟都在成都大展拳腳各顯神通。張老二在文殊院對面開有一店,幾十年未移其址,生意長盛不衰;張老三則在人民公園附近開店,亦是生意興隆;張老五在市中心開有幾家店。三兄弟比翼齊飛,招牌打夥用,生意各做各。如果說,川西壩子洞子口張涼粉是笑傲小喫江湖的“涼霸天,倒也不算誇張。

張涼粉 小喫江湖涼霸天

排隊買票,排隊在小窗口取涼粉,成了一道景觀。

《四川省志•川菜志》編委會副主編 川菜文化人 川菜撰稿人

《百年川菜傳奇》《路邊的川菜史》《辣麻誘惑三百年》作者

圖文原創·江湖饕客 向東 2019.05.26 成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