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以來,北京旅遊業持續復甦。與過去不同的是,外地遊客不再僅僅滿足於那些耳熟能詳的旅遊景點,而是利用社交平臺去尋找小衆目的地,牛街就成爲近期的“網紅”打卡地之一。

社交平臺上,牛街被一衆美食博主打造成“小喫愛好者的天堂”。拖着行李箱的外地遊客,循着博主的推薦,在牛街多家小喫店門前排起長隊,卻發現和推薦的有些出入,又發貼表達失望。專家提出,傳統街區的魅力是全方位的,“種草”不該只貼上片面的標籤。

遊客跟着攻略湧入老街

週日下午2點30分,牛街聚寶源總店門前,聚集着大量等位的食客。雖然不是飯點兒,這家老北京銅鍋涮肉店還是排了100多桌。“中桌236號在嗎?可以上樓用餐了!”聚寶源門前,店員舉着喇叭大聲叫着號。“來了來了!”被叫到號的三人,拎着行李箱從人羣中擠進來。

旁邊的白記小喫檔口前,兩條隊伍也排出去幾十米,記者粗略統計,每列隊伍至少有50人。“排了有40多分鐘吧。”快排到窗口的一名中年男人操着南方口音說。

家住附近的馬大爺告訴記者,這種景象已經持續了一陣子,“過去大都是我們老街坊來買東西,最近明顯感覺到遊客變多了,聽口音就聽得出來。”

記者注意到,排隊的人羣中,揹着大揹包、拖着行李箱的人隨處可見,還有不少打扮時尚的年輕人不忘在小喫店的牌匾前拍照“打卡”。“我們是從瀋陽過來的。”一位小夥子告訴記者,“包子、牛肉餅、驢打滾、甑糕,看了好幾篇美食攻略,都想買來嘗一嘗。”

打卡後感失望筆記惹爭議

瀋陽小夥子口中的美食攻略,就是活躍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的博主筆記。記者在小紅書上搜索牛街,“種草”牛街的筆記確實不少。“牛街超全美食清單”“牛街40樣必喫小喫”“牛街小喫大狂掃”……美食博主們整理出的一份份清單,看上去格外誘人。一位名爲“撒歡兒北京”的博主,在製作的“北京牛街超全美食清單”中,就給出了小喫正餐樣樣全、人均30元喫肚歪、一日三餐都在這解決等推薦理由,一篇筆記就得到了8413個點贊、8997個收藏,收藏量位於其所發佈筆記的前列。

在許多遊客的想象中,被美食博主集體推薦的打卡地,怎麼也該是條寬闊明亮的步行街,可以逛上一下午,喫遍各式特色食品。然而不少遊客到地才發現,歷史悠久的牛街街道,美食僅是一部分,博主們沒講的還有許多。

一些遊客由此發出抱怨。“跟着美食推薦特意打車從頤和園出發來到牛街,空了一天肚子準備大幹一場,沒想到人巨多,也沒什麼可喫的。”一名外地遊客跟着小紅書上的筆記推薦來到牛街後,又在平臺上發佈了一篇“避雷”貼,表示不必專程前來。

瞭解街道的人也不滿於博主們在筆記中的以偏概全——“牛街本來就是居民日常生活的街道,並不是一個單獨的旅遊景點,不知道怎麼就被傳成小喫街了?”“真心要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要住下來一段時間,光靠網上的打卡能知道啥?”一時間,老街該如何被介紹成爲討論焦點。

“種草”不該只貼片面標籤

“傳統街區的魅力是全方位的,‘種草’推薦是好的,但別爲了追流量給它貼上片面的標籤。”在北京國際商貿中心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賴陽看來,牛街歷史悠久、民族文化底蘊深厚,原有的居住環境氛圍保留度很高,相當一部分當地居民長期在這裏生活;附近很多衚衕裏有不少歷史文化遺蹟,這也應當作爲重要的特色人文景觀加以保存。“牛街附近的清真古寺是回民民族文化和中式傳統建築的融合;法源寺不僅是佛教文化寺院,也承載了清末社會變遷的歷史;牛街還是歷史上的會館密集區,各地進京趕考尋師訪友的人們都會在此聚集。 ”

賴陽也提出,牛街以文化底蘊爲基礎衍生出的旅遊和商業也具有獨特的文化魅力,比如,許多特色小喫發源於此,聚寶源、吐魯番餐廳也頗負盛名。因此,在保持原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基礎上,這條街道還是具有值得挖掘的商業潛力。“未來可以加強環境修整,增加一些標識牌進行解說;或者開發小程序,提供餐飲在線排號、預約下單等功能,還可以加入旅遊指南、電子解說,幫助遊客更好地領略這條街道的魅力。”他說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