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艰苦奋斗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理解的,也是每一个人为了追求物质可以去努力的,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站在巨人肩膀上继而奋斗的。但这样的想法,对于已经有了妻子和孩子的男孩子来说,并不再是奋斗的动力,砖家们也说了:“低房价会导致家庭失去奋斗的动力。

艰苦奋斗艰苦当先,你是否已真的做好准备?

撰文丨墨黑纸白

前天有某号称:“我们要做好艰苦努力的长期准备,不能嘴里说为什么牺牲奉献,物价一涨就骂娘。”

10万+的阅读量背后,却没有惯例风潮般的激情跟评,可能是曾经澎湃的人们,也还在思考,自己是否做好了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

没有一种爱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

它说:“人们不能谈起爱什么的时候头头是道,但涉及切身利益就胡乱开喷。”这段话纸白君是认可的,因为没有一种爱是不需要代价的。

比如说,你追求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你对她足够挚爱,你要思考为她买一座同居的房子,买她喜欢的化妆品、衣服,以及为她放弃沾染其他女性。

这都是爱这个姑娘需要付出的代价,在时代的进步之下,很多人还保持着不就是结婚生子嘛,哪来这么多物质矫情?

能把姑娘忽悠来结婚和生子就行了,有没有钱不重要,你爱她就好了。这样的话看着是挺符合广大男同胞的利益,但却也是90后离婚多的原因之一。

我们用习惯了过去的经验,连90后这代人结婚的事也用过去的经验,所以一无所有的结了婚,一无所有的继续混沌度日,直到一无所有中离婚。

女孩子们起初是真的不那么在乎物质生活,即便你不用很刻意的去给年轻的女孩们输入对物质追求是肤浅的人生价值观。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心理的成熟,对物质生活是有一定的追求,但男孩子们还是保持艰苦的心理,那么矛盾是不可避免要产出的。

这个矛盾是男孩子在成长中对艰苦二字的依赖和理所应当,对奋斗二字的不理解和无所谓,就像我们真的搞懂了长期艰苦奋斗这个老词的意义了吗?

有些女孩子们搞懂了,后悔太早结婚,后悔太快失去单身的生活,就有些以物质为要求,希望自己的男人可以上进,可以奋斗,可以努力。

但这样的想法,对于已经有了妻子和孩子的男孩子来说,并不再是奋斗的动力,砖家们也说了:“低房价会导致家庭失去奋斗的动力。”

砖家们可能并没有搞懂,很多为婚姻没有付出多大代价的男孩子们,本来就晚懂奋斗的动力,和房价的高低有半毛钱关系吗?

所以某号怒斥大多数人只会喊口号,却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在纸白君看来是没毛病的话,大多数人也别心里觉得被指责了。

如果你爱什么都是在不牺牲自己的基础上,那么不要说你爱什么,也不要在口号中胡乱挑唆,你可能并不会为可能的失败去承担上自己的责任。

人到中年最怕的是失去家庭话语权

那么不愿意付出什么的时候,就让自己保持理性;自己的女人和家庭还在对自己有更多物质上的要求,那就不要动辄就梭哈了,就重新光脚了。

有句话说的好:“中年人最怕的是在家庭中失去话语权。”请注意这个话语权并非权威式的话语权,而是在家庭延续、进步关键期失去提供方向性的分量。

什么情况会导致中年人在家庭中失去话语权?就是时刻把艰苦奋斗这个曾经年轻时的奋斗状态,在中年的时候依旧运用。

这很容易让自己辛苦积攒二三十年的财富瞬间丧失,请注意这个丧失与家庭的成长和延续毫无关系。

用某人的话说:“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得而复失。”好好想想,人到中年的时候,到底该做什么?到底该注意什么?是继续艰苦奋斗这几个字吗?

而实际上这几个字,其实更适合那个年代的青年们,但并不适合90后这代青年们,虽然90后现在已经面临了自己的家庭危机,很多女孩子们开始醒悟。

那么我们应该给予这代人更多的机会,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更为与世界轨道并行的关联性,只跟他们说又要艰苦奋斗了,可能并不会让他们有所飞跃。

这个时候确实很适合去认真的问一问,中年人、青年人、少年们、孩童们,大家是否都做好了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

大家的回答可能并不那么重要,但却也是值得去仔细瞧一瞧、看一看的,毕竟所有的一切都是需要每一个人来去执行的。

某号还说:“今天,是父辈们用勒紧裤腰带的艰苦努力拼出来的。他们把一个空前繁荣的社会交到了我们手上。我们该给出怎样的回答?”

这个问题纸白君前文已经给出了答案,人到中年不能因为自己的意气风发而丢失了家庭方向话语权,社会也是一样,年轻人才能更好的继而奋发。

不再迷恋艰苦才能奋斗,而是认知智慧也能奋斗

不是说人们不能吃苦了,而是说前人们因曾经的吃苦初级阶段,在收获之后对自己后半生和后人的人生应有更高级阶段的追求和提醒。

有这个一个观点认为:“年轻人应该永远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混迹社会,而不能时刻依靠父母的资本去混社会。”

这样的观点对不对?纸白君认为是对的,但需要依靠社会环境来进一步分析,生活的成本和环境是否能让年轻人只依靠自己?砖家们在研究什么?

而已拥有的家庭力量,是否应该在要求年轻人只靠自己的观点中,消泯在其他地方?然后在都失去之后责怪还没成功的年轻人太失败、无能?

年轻人对父辈母辈们不啃老本身是一个很好的观念,但现在社会营造的环境却是,不啃老的注定要比啃老的失败。

牛顿也对那些无限赞美他的人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他并没有在人们赞美他成功后,去强调艰苦奋斗的重要性,而是强调巨人肩膀的重要性,这段话在我们这一些理性的成功者身上都有相关表述。

因为艰苦奋斗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理解的,也是每一个人为了追求物质可以去努力的,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站在巨人肩膀上继而奋斗的。

正如某人这次接受某TV采访时说:“在山顶,我们不会和他们拼刺刀,我们会去拥抱,去欢呼,我们的理想是为人类服务,又不是为了消灭别人。”

当然他澎湃完理想,也得从现实角度进行解释:“我们拼不过他们的刺刀,因为他们带着牛肉、罐头、咖啡,而我们只有干粮。”

他也很懂得艰苦奋斗这四个字,但他更懂得艰苦奋斗这四个字该是升级的状态,正如他们不用艰苦也可以奋斗,而奋斗到的结果反而是更优势且先进。

所以我们是要讲艰苦奋斗的历史?还是要讲艰苦奋斗过后,应该让后人们站在前人苦难的肩膀上,开启不依艰苦而依智慧的奋斗新时代呢?

相信也唯有后者,才能让某号忧虑的科技创新、科技不造假成为现实,因为被面包摁在地上的人群,不会有卓越的远光和高贵的创新精神。

为此,我们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准备好了吗?这样的疑问句,才应该是最能促进我们所有人一起珍惜时间、共同努力、绝不倒退的句式。

2019—5—28落笔于墨辩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