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於「上熱下寒」體質的人來說,一般會同時出現下述左右列表中的一個或多個症狀:。對於「上熱下寒」體質的虛浮之火來說,需要用合理的方法把它引到應該去的地方,同時依靠外力驅散積聚在身體下部的寒邪,那麼艾灸就是非常合適的選擇了。

如果你出現了口腔潰瘍、口乾口臭、牙齦出血、長痘痘、眼睛紅腫、嗓子疼、胸悶煩躁等等問題,第一反應會是什麼呢?

我想,絕大多數人都會用倆字概括:「上火」。

兵來將擋,見招拆招。既然上了火,那當然是想盡辦法「下火」。去火藥、綠茶、苦瓜、菊花、蓮子心……總有一個法子能搞定當下困擾你的症狀。

容易上火又怕冷?上熱下寒!你的陽氣跑錯地方了!

不過,有這麼一類人,雖然常年上火不斷,但同時又會表現出很多虛、寒、弱的症狀,尤其是身體的中下部。

而且呢,這類容易上火的人,越是用性寒涼、味苦澀的清熱瀉下之物「滅火」,虛寒的表現越會加重。哪怕是心煩氣躁,就貪了兩口水果、一杯冷飲,可能痛經、拉肚子等等問題都會跟着找上門來。

如果你被這樣的怪現象糾纏許久,那麼就該考慮考慮自己是不是變成了傳說中「上熱下寒」的體質。

「上熱下寒」到底是個什麼鬼

在中醫的概念裏,人體內的氣血陰陽運行有如自然界天地的循環一樣。心主火,位居人體的上部,好比天上的太陽;腎主水,位居人體的下部,好比地上的河流。

正常情況下,心火藉助胃氣的下降,向下沉降以溫煦腎陽,人就不會因腎陽不足而畏寒、痛經、腹瀉、腿腳冷等等;腎水借脾氣的升發,向上升騰以濟心火,人就不會因爲心火亢盛出現紅腫熱痛、心情煩躁等問題。

上面描述的這個狀態,中醫稱之爲「水火既濟」。說白了,就是體內氣血陰陽的循環正常,能讓該暖和的地方暖和着,該涼快的地方涼快着。

容易上火又怕冷?上熱下寒!你的陽氣跑錯地方了!

話說到這裏,大家應該能夠明白幾分了,所謂的「上熱下寒」,其實就是「水火不濟」造成的結果。

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大多數人的情況都是心火總有餘、而腎水常不足。

想想看,現在的生活習慣和社會氛圍,不斷撩撥人的慾念,不斷刺激人的感官,,導致很多人的心神難以平靜安定,內心的邪火總是在騰騰地灼燒着;同時,太多人已經習慣於熬夜勞神、恣情縱欲的生活方式,又不知節制和填充,腎的精氣沒完沒了地流失,所以「腎虛」便成了當下一種非常時髦的體質。

腎的精氣匱乏,自然不會有足夠的物質基礎保證「上濟心火」這個生理功能順利完成。更不能忽視的是,腎精腎氣不足會導致身體呈現「電量不足」的狀態,這麼一來,身體中下部呈現出一派虛寒之相也就不足爲奇。

容易上火又怕冷?上熱下寒!你的陽氣跑錯地方了!

另外,腎陽虧虛也是導致「上熱下寒」體質不可忽視的因素:

「陽氣過衰,陰氣過盛,而陰中一線之元陽,勢必隨陰氣而上行,便有牙疼、腮腫、耳腫、喉痛之症,粗工不識,鮮不以爲陰虛火旺也」。

——鄭欽安《醫理真傳》

當我們的生活方式在不斷變化之時,損傷陽氣的方式也變得多樣化。

過食生冷瓜果、過飲冰鎮飲品、貪享空調風扇、露臍露腰露腳踝的穿搭方式、久坐久臥懶得動……很多人都習以爲常,殊不知這些習慣都在從不同的方面傷害着陽氣。

人體陽氣受損,導致陰寒之邪大量內生或外侵,逐漸沉降,積聚於下。此時腎臟之中的元陽(命門之火)已經無力應對如此多的寒邪,只能一個勁地向上遷移。

長此以往,命門之火無法迴歸本該在的地方溫煦全身,而上焦部分(頭面部)總是無辜地被這團小火苗灼燒着,因此就出現了這種「上熱下寒」的怪現象,且總是反覆出現。

「上熱下寒」的具體表現

對於「上熱下寒」體質的人來說,一般會同時出現下述左右列表中的一個或多個症狀:

  • 口腔潰瘍、舌瘡、嗓子疼、牙疼、腮腫、流鼻血等反覆發作

  • 慢性中耳炎

  • 目赤紅腫

  • 眼乾眼澀

  • 青春痘

  • 甲狀腺類問題

  • 肚腹不溫,經常拉肚子

  • 腰膝酸冷

  • 女性痛經,男性男性陰囊冰冷潮溼

  • 手腳冰涼,特別怕冷

  • 飲食耐溫不耐寒

  • 膚色暗沉,長黑斑,甚至有水腫

「上熱下寒」怎麼破?

適當運動

我認爲,之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會出現「上熱下寒」的體質,除了大家熟知的熬夜勞神、恣情縱欲、飲食生冷、露體受寒等因素之外,久坐久臥、缺少運動同樣是不可忽視的一大原因。

運動不足,經脈的運行自然會逐漸下降,接着會導致陽氣生髮不暢、鬱閉阻塞,該暖的地方又暖不到,「上熱下寒」也就不足爲奇。

適當的運動可以使陽氣有序運轉流動,去到該去的地方。操練八段錦便是非常合適的選擇,可以通過簡單的動作,極大的帶領氣血的運行。

針對「上熱下寒」體質,可重點練習「搖頭擺尾去心火」和「雙手攀足固腎腰」兩式:

在公衆號對話頁面回覆「八段錦」學習全套姿勢

容易上火又怕冷?上熱下寒!你的陽氣跑錯地方了!容易上火又怕冷?上熱下寒!你的陽氣跑錯地方了!

自制貼敷,引火歸元

制吳茱萸50克,肉桂50克,兩藥磨成細粉後用40ml陳醋和適量熱水調和成膏狀(禁止內服)。

到藥店買小號的空穴位貼(易過敏的皮膚可以選擇防過敏介質穴位貼),晚上睡前取適量藥膏放在穴位貼的圓圈裏,貼於腳底的湧泉穴上,睡醒揭下,連敷七天。

容易上火又怕冷?上熱下寒!你的陽氣跑錯地方了!

湧泉穴:卷足,足底前三分之一處可見有一凹陷處,按壓有酸脹感,即爲此穴。

有些同學屬於敏感膚質,可能會對中藥粉過敏,這樣的話就要考慮選擇其他方法了。

泡腳降火

若畏寒、四肢不溫十分明顯,泡腳便是再合適不過的法子。

取艾葉(最好是艾絨)15克,桂枝10克,制吳茱萸10克,加入適量清水煮沸20分鐘,然後放涼到你能接受的溫度,切記別兌涼水,直接泡,水溫不夠了就直接再續熱水。

一般來說,泡腳水最適宜的溫度大概是40~44℃,水面超過腳踝大概2~3釐米最好,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微微出汗爲宜。

容易上火又怕冷?上熱下寒!你的陽氣跑錯地方了!

邊泡腳邊用雙手搓後腰,效果更佳。泡完之後再搓搓腳底的湧泉穴,滋養腎水,既能補陽,又不至於讓人上火。

自制肉桂小米飯

上熱下寒,火不歸元,不妨試試「火神派」大家李可先生名方「油桂米丸」的簡化版:

取肉桂6克(若能買到「企邊桂」最好不過),磨成細粉;小米150克,蒸至爛熟。食用時將肉桂粉均勻撒在小米飯上,拌勻,當作主食喫。

容易上火又怕冷?上熱下寒!你的陽氣跑錯地方了!

肉桂

肉桂能補火助陽、引火歸元,小米可以養腎氣、去脾胃中熱、益氣。兩者配合,同氣相求,不僅能讓上竄的火歸位,還能補脾腎、助陽氣,兩全其美。

如果自制食療方的法子不太可行的話,也可以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桂附地黃丸+附子理中丸。

艾灸調理

對於「上熱下寒」體質的虛浮之火來說,需要用合理的方法把它引到應該去的地方,同時依靠外力驅散積聚在身體下部的寒邪,那麼艾灸就是非常合適的選擇了。

調理時,取神闕、關元、三陰交、湧泉等穴位,每個穴位灸25~40分鐘左右最佳,連續灸5天,休息兩天,然後繼續進行。

容易上火又怕冷?上熱下寒!你的陽氣跑錯地方了!

在這裏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腳心的湧泉穴應當放在最後灸,而且不可缺少,這樣做纔算是讓「引火歸元」這個過程實施完成,而且不至於讓你因爲艾灸重新上火。

攤上了「上熱下寒」的問題,對於女性朋友的月經來說,會造成非常多的麻煩。除了小腹不溫、痛經之外,很多人的月經週期和月經狀態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而且每一次來姨媽都像是受折磨,不是情緒波動,就是上火。

體質有問題,姨媽必然會存在種種狀況;而姨媽如果脫離了正規,反過來又會連累到體質。所以說改善體質,調整「上熱下寒」的問題,應該從調理姨媽開始。

夏至姨媽福袋

經前、行經、經後、排卵

生理期的各個階段

都有專門的調養建議和飲食生活配品

讓你安心美美的度過夏天

問題明確,解決起來才精準。先做活法兒姨媽測試來了解自己的身體↓

根據你的月經測試結果,活法兒爲你的身體,特別定製了姨媽福袋,有茶飲、膏方、代餐食療、零嘴、日用等,好喫方便又省心,自2016年夏至開售以來,有很多很好的反饋。

容易上火又怕冷?上熱下寒!你的陽氣跑錯地方了!容易上火又怕冷?上熱下寒!你的陽氣跑錯地方了!

每期¥199元,這次是夏至版,會在夏至節氣(6月21日)前送到你手上。

容易上火又怕冷?上熱下寒!你的陽氣跑錯地方了!

夏至節氣姨媽調理福袋

¥199

掃描二維碼購買

容易上火又怕冷?上熱下寒!你的陽氣跑錯地方了!

戳!養好姨媽,和上熱下寒說再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