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16時30分許,陝西省神木市百吉礦業李家溝煤礦井下發生煤礦冒頂事故,造成21名被困人員全部遇難。

什麼是煤礦冒頂?發生前有何徵兆?該如何預防?14日,記者就此採訪了太原理工大學礦業學院李雙鎖教授。

李雙鎖說:“煤礦冒頂,就是在煤礦地下開採中,巷道上部礦岩層塌落下來的現象。”煤礦冒頂事故是較常見的煤礦事故之一,在煤礦所發生的頂板事故中佔據很大比重。李雙鎖介紹,冒頂的類型衆多,發生原因也多樣,絕大多數是由礦山壓力變化的活動所造成。在礦山開採過程中,頂板會因壓力變化發生不同程度變形,一般先沿頂板節理出現裂隙,並伴有離層現象產生。如果此時防護不當或支護的質量不好,壓力持續增大,岩石變形超過極限,就會出現斷裂、垮落、片幫或局部冒頂。

“煤礦冒頂事故的發生一般都會有徵兆,但人的認知能力有限,有的徵兆可以發現,有的難以發現。”李雙鎖介紹,局部冒頂常有以下預兆,如頂板裂縫、裂隙張大增多,裂隙內夾有活矸,煤層與頂板接觸面上有矸石片不斷脫落等。從發生冒頂事故的原因分析,有的屬於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不足,比如對地質結構情況沒有準確把握,而較多的則是現場管理不善所造成。“冒頂事故救援難度要看具體情況。如果發生冒頂面積小,周圍地質條件好,則利於救援;如果冒頂面積大,尤其是周圍地質結構條件差的情況下,救援難度會很大。”

李雙鎖說:“採煤工作中有計劃地放落上部煤層,也稱爲‘放頂’。”他介紹,一般煤礦開採都要“放頂”。煤層挖走之後,形成不同大小的空洞,爲了防止大面積的冒頂發生,就要人爲採取措施,主動地讓頂層塌方下來。放頂工作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和作業程序進行,不得違章。要觀察周圍頂板情況,發現異常要及時採取措施,回柱後頂板仍不得冒落,超過規定懸頂距離時,必須採取措施強制放頂,在最後幾根支柱受力大,不易回出時,應先打上牢固的臨時支柱,然後再回柱。(科技日報太原1月14日電)

神木煤礦冒頂事故中的“冒頂”到底是個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