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雷斯林

來源:爲你寫一個故事(ID:raistlin2017)

關於調查記者,最近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案例。

同樣一件事情,說甘肅火書記被雙開的,在正規媒體財新網上發出來,無人問津,但在自媒體呦呦鹿鳴上發出來,刷爆朋友圈。

自媒體文章刷屏後,財新網記者,《甘肅武威原“火書記”被雙開,曾製造抓記者事件》的作者王和巖在朋友圈表示憤慨。

很多人在對比了兩篇文章之後,覺得王和巖矯情、計較,但可能只有做過調查記者的人,才知道她抗議的究竟是什麼。

在之前“新記者”一篇介紹王和巖三姐的文章中,她表示調查記者要想獲取第一手信源,是非常苦非常累非常麻煩的。

要去受訪者小區一個接一個問,要去學校,工作單位冒着被趕出來的風險,厚着臉皮採訪,要了解受訪者的鄰居,同事,朋友,同學,儘可能多的瞭解受訪者的資料。

有時候在通過一些特殊途徑獲取信息的時候,甚至會有很大風險。

比如《人間世》的編導秦博,是上海電視臺的一名記者,他們團隊曾在屠宰場裏被涉黑團體拿刀追趕,“那是我人生最瘋狂的一次五百米衝刺,那種拼盡全力的衝刺,發自肺腑的奔跑,讓我知道,這纔是逃命。”秦博回憶道。還有一次,幾個涉黑人員拿着磚頭、長棍來砸他們的車子,嚇的司機連車都發動不起來。

還有的時候,冒着很大風險獲取信息,對比幾方信源,字斟句酌寫下報道後,因爲報道涉及深水領域,反而給記者帶來很大麻煩。

比如2010年3月,山西疫苗事件經《中國經濟時報》報道後轟動全國,但5月,該報社社長,總編輯包月陽被免職,深入山西進行調查的該報首席記者王克勤,連同他領導的部門整體被解散,部門人員待崗。

現在,一個優秀的新媒體寫手,每天都能寫出一篇文章。但上面這些嚴肅調查記者,有時候一個月能出一篇長文就不錯了。

你說,頂着這麼大壓力,經過多方信源,從一個可能會迫害記者的地方得來的消息,被別人不費吹灰之力就用了,就刷屏了,她會是什麼心情?

吐槽兩句不過分吧。

換來的就是用了她報道的鹿鳴君帶着流量的嘲諷:

我能寫出《甘柴劣火》,你們寫得出嗎?

不只是鹿鳴君一個人的問題,事實上現在所有在朋友圈刷屏過的,包括我自己的許多自媒體文章,真要去推敲,會發現其中都充斥着大量未經求證的道聽途說,大量臆想出的內容。

比如在說到“韓國人侮辱中國人”的時候,一定要臆測出韓國樂天集團會長說出過這樣的話的謠言。(出自刷屏爆文《D&G撤回道歉宣佈與中國決裂:感謝這些中國人,給了我們辱華的勇氣》)

比如在收到15億光年外的FRB之後,人民日報這樣的官媒會採訪業內大咖,給出比較專業的意見。

還有滴滴悲劇發生後,某公衆號用臆想腦補出當時姦殺的情景,會引起大家不適,就不放截圖了。

還有杭州捕殺流浪狗事件中,某公衆號把保安說成是城管,把外地說成是杭州,把舟山說成是餘杭,把日本人說成是中國人,反正就是去百度上隨便搜了幾張捕狗的圖,就硬說是杭州的事情。

刷爆朋友圈。

除了臆想內容造謠之外,做自媒體還需要會裝傻。

曾經有一位劍橋的博士朋友,要去某著名公衆號工作,寫了一些稿子之後,著名公衆號主筆對他說。

“你的東西太嚴謹太理性了,看了不會讓人有心潮澎湃的感覺。”

“你得煽情,你得呼籲,你得得出一些驚世駭俗的結論,否則沒人愛看的。”

劉強東出事後,某公衆號第一時間寫了篇《劉強東事件:世道變壞,是從小人狂歡開始的》,說劉強東捐過錢,發過聲,所以我們不應該質疑他的公衆號。

你說這公衆號知不知道劉強東捐錢和他那會兒涉嫌性侵毫無邏輯關係?

我想應該是知道的,但他必須裝傻,才能做出這樣的呼籲:

權健事情發生後,某公衆號採訪了一位老人,說他買保健酒其實也不是相信保健品,只是因爲這樣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喝酒了。

你說這公衆號知不知道這可能只是這位老人的個例,不能當作普遍的情況?

我想他也應該是知道的,但他必須裝傻,才能得出“老人都是自願被騙的”的結論。

當時范冰冰出事後,李晨沒有發聲。

關於這件事可以有很多猜測,比如這件事在內部解決啊,比如這是兩人商量後的結果啊,比如覺得發聲也沒有用反而會更糟啊。

但就是有人,得出李晨是在逃避責任,要很快分手的結論。

你說作者他明不明白這只是他的揣測,這樣說是沒有根據的,況且這是別人生活中的私事?

我想他也是明白的,但這樣他就沒辦法得出這樣的結論了:

還有一名學生在和心理醫生聊了之後,被關進了精神病院,所以某公衆號得出結論“心理醫生都不是什麼好人”;一家幼兒園可能有問題,所以我國所有幼兒園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類似這樣的結論,廣泛存在於2018年刷屏的各種公衆號“爆文”裏,也是現在各公衆號寫手正在做的事情。

我不說這是錯誤,因爲這根本不是錯誤,反而正是如何做好一個公衆號的祕訣。

把個案當普遍。

把可能當必然。

在毫無關係的事情中間加上若有若無的聯繫。

並且絕對不去現場瞭解情況,因爲了解的越多,反而越沒辦法下簡單粗暴的結論。

這四點應該是如何做好一個“關注現實”的公衆號的祕訣。

混遊戲貼吧的應該知道有一個詞叫做“帶節奏”,即專門挑起爭端,煽動喫瓜羣衆情緒,用焦慮帶來流量——現在那些被你們喜愛的,關注現實的公衆號,包括我自己,做的其實就是帶節奏的事情。

我以前經常做這樣的事情,我非常抱歉。

現在看到我很多同行依然在做這樣的事情,我爲我們生產這樣的文字垃圾感到非常抱歉。

經常有人會問我,藝考生出事啦,浙江高考出事啦,他們那有個村長欺負人啦,他們公司不發獎金啦,我爲什麼不寫。

我當然知道這些話題我如果寫了,一定會有更多人看——我以前也是這麼做的,滿滿全是10萬+。

但我現在會問自己。

我能從當事人那裏獲得第一手信息嗎?

我能確定給我報料的人,說的就是事實嗎?

我有時間去核查信息,寫出其他人沒寫過的東西,不造輪子嗎?

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如果我是從各種網友留言,從新聞媒體那裏獲取第二手信息然後寫東西。

那我還不如像我前幾天那樣,去寫我看了什麼電影,電影給了我什麼靈感,至少那些東西都是我自己的,沒有那麼多的私貨。

前兩天,看到某著名造謠抄襲公衆號,說自己要“爲蒼生寫作”。

我替蒼生求求他。

“請您放過我們吧。”

點擊進入專題: 甘柴劣火報道之爭:財新與呦呦鹿鳴開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