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調整課桌高度防近視,學校別忽視這件“小事 ”

▲資料圖。圖/視覺中國

北京“兩會”進行時。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舞蹈學院教授劉巖已經是多次上會的“老委員”。她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帶來了三個提案,其中一個是關注中小學生課桌椅高度調整。她建議,北京中小學校儘快調整課桌椅高度,與學生身高匹配。

劉教授的建議是基於北京市疾控中心發佈的一份報告。報告提出,學生看書、寫字使用的課桌椅高度與其身高是否匹配爲兒童近視的因素之一,而數據顯示,北京市超四成中小學生課桌椅高度從未調整過,不合適的課桌椅將會對學生的坐姿、視距等近視發生相關因素造成很大影響,進而導致視力不良。

可以說,劉教授是借北京“兩會”,將此前疾控中心的建議提升爲提案,希望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其實,根據目前課桌椅的設計(大多有自動調整高度的手柄),調整課桌椅高度並不需要額外的成本支出。

可爲何這麼簡單的工作卻有很多學校沒有做到呢?這既是因爲缺乏統一的規範要求,也是因爲很多學校對學生身體健康成長的重視程度不夠,以及對“教室美”的認識有偏。

據統計,北京市中小學生總體視力不良檢出率是58.6%,處在較高的水平。影響學生視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室環境不佳也是重要原因,而這部分因素,是完全可以儘快改善的——比給學生減負容易多了。

像課桌椅高度調整,可謂舉手之勞,但舉手之勞都沒有做好,值得反思。

超四成中小學生課桌椅高度從未調整過,很大的可能是學校沒有這方面的意識,沒有認識到孩子的身高變化,導致課桌椅高度已經不適合但不調整。

另外,我國一些中小學還習慣於對學生進行統一的管理,以整齊劃一作爲“美觀”標準。因此,不願意對課桌椅按學生身高進行調整,擔心影響教室美觀。

這就是更深層次的育人理念問題了。我國中小學的課堂,大多還是圍繞講臺的秧田式佈局,學生排排坐,這是以教室爲中心、以教師爲中心、以課本爲中心的講授模式。

而歐美髮達國家中小學校的教室佈局,卻很少整齊劃一,有的分區域佈置,有的根據不同上課任務自由調整桌椅。教室的多元化佈局,也體現學校個性化教學的特點。

因此,對於中小學課桌椅高度調整這一問題,一方面可以通過明確調整規範,要求每所學校必須一個學期根據孩子的身高變化調整一次,最好能做到針對不同學生進行個性化調整。學校課桌椅調整可納入對學校預防學生近視的考覈指標體系中,建立報告制度。

另一方面,學校要有個性化育人理念,以學生爲中心,圍繞促進學生個性、興趣發展,鼓勵學生思考、參與,對教室進行科學佈局,創建多元的課堂文化。

□熊丙奇(學者)

編輯 孟然  校對 楊許麗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