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开发的“个人所得税”App自上线以来,已连续十几天位列各大应用商店排行榜的榜首。不过,在使用APP的过程中,一些用户却发现了蹊跷的事:

在App的个人工作信息中,为什么了出现了一些从来没有打过交道、也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公司和单位?

为什么有的企业要冒用你的身份给你发工资?原因如下!

个人所得税APP里发现“被就业”

最近,成都市民龙先生就遇上了这样的事:为了早点享受个税税收优惠,他第一时间在手机上下载了“个人所得税”App,并通过人脸识别方式对个人信息进行了认证。

不过,在通过认证后,龙先生却发现,在App所显示的“任职受雇信息”中,他竟然被两个公司同时雇佣!

有关报道内容显示,在“个人所得税”APP中,除了自己目前所就职的单位(成都一家医药企业)外,龙先生还发现了另一家自己闻所未闻的企业信息——“四川XXX嘉商贸有限公司”。信息显示,龙先生“任职受雇”日期为2018年10月1日。

既然是一家从没有打过交道的企业,又为什么会出现龙先生“任职受雇信息”?甚至还有具体的“入职日期”?

为什么会出现信息冒用的情况?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信息冒用的情况呢?各地税务部门给出了这样的回应: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有可能是这些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虚列工资,虚增企业成本,意图偷税。

企业虚列“隐形员工”其实是为了偷税漏税。这些企业所逃的,究竟是什么税?为什么要通过这种方式逃税?

相信做会计的都知道,根据我国现行税法,大部分企业需要缴纳税率为25%的企业所得税。不过,法律法规同时也明确,企业一部分合理的支出可以被免于征税。而对于企业来说,最大块的支出,就是员工的工资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就对此明确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

为什么有的企业要冒用你的身份给你发工资?原因如下!

也就是说,企业的工资支出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样一来,一部分企业就意图钻法律法规的空子,通过增加“隐形员工”的方式逃税。因为只要员工的数量有了增加,工资支出的总额就可以跟着增加,这样一来,准予免征企业所得税的额度就更大了,纳税额自然也就减少了。而这往往只需要制作一份虚假的员工花名册就可以实现。

此外,虚列员工可以方便逃缴个人所得税。由于工资薪金适用超额累进税率。当企业雇员的工资薪金收入额较大时,将适用较高的税率。因此,一部分企业在扣缴个税时,可能会将每个人的收入拆分到“隐形员工”的头上,以适用较低的税率。

为什么有的企业要冒用你的身份给你发工资?原因如下!

金税三期下这样发工资=偷税

这类案例不少见。例如,2017年1月,浙江省宁波市国税局第三稽查局便查处了一起虚列人员领取工资、实施偷逃企业所得税的案件,3个年度总计涉税金额121万元。

据税务部门介绍,根据资料显示,该企业每月员工人数多达11人,但根据检查人员前期踩点与正式下户时的所见,企业的经营场所无法满足11人办公。该企业财务人员承认,企业通过虚增员工名单来虚列工资,以偷逃企业所得税。

很多企业都这样发工资,但这三种方式发工资就是偷税:

1、虚列人数,给银行发的付款指令却跟申报人数不符,员工参保人数和个税申报人数也对不上;

2、虚增工资的方式虚增薪资费用,银行流水明细跟工资表不匹配;

3、分摊高新员工薪水。

这类操作的特点很明显:

大部分员工的工资都在起征点上下徘徊,企业平均薪资值也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这类小微企业很多,受到波及的必然少不了。

如今社保由税局统一收取,社保和个税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税局很容易发现异常。特别是金税三期以后,税务稽查成本非常低。

经过大数据对比,系统分分钟预警,就看税局是不是查。要查的话,哪些是重点查处对象呢?

所以说,企业按实际员工薪资发放情况计提费用、申报个税,老老实实交税,才是真的。公司的业务往来也一定要按照规定走公帐,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想着走私账偷逃税款,不要因小失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