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人寄語2019# 在我們農村,人們一直以來都很敬重傳統,一些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風俗、規矩等,到了現在人們依然在遵從。農村的老人,就是最懂這些傳承的人。經過一輩子歲月的洗禮,不少農村老人都很睿智,輕易就能看透很多事情。他們還懂得不少俗語、老話,都是一代一代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總結出來的。這些俗語、老話,即使放在現在這個時代,依然很有道理。今天農家人農家事就分享幾句,看看你聽過麼?

農村俗語;“人富親朋多,人窮斷六親”,是哪六親?有講究嗎?

1,“人富親朋多,人窮斷六親”

人一旦非常的富有,那就會迎來很多的親友,即便是那些八竿子打不到的親戚,也會登門攀交情。畢竟人有錢了就會迎來大家的阿諛奉承,就算是到了現在依舊如此。但人窮的時候,不僅朋友將會遠離他,甚至連自己的六親都會離開。當然所謂的六親有多種講究,,一般來說是父母、妻兒、兄弟姐妹六種。當然這種說法比較誇張,在農村大家都會互幫互助,又怎麼能談到斷六親呢?

農村俗語;“人富親朋多,人窮斷六親”,是哪六親?有講究嗎?

2,“冷莫靠燈,窮莫投親”

這句俗語還是非常現實的,在過去農村人最怕的就是溫和飽,可見在過去穿不暖也成爲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到了冬季的時候最怕的就是太冷了,這樣的話自身的取暖達不到,如果在野外的話很容易凍死。此時的室內雖然點着燈光,卻並不能起到保暖的效果。即便一個房間都非常的明亮,但還是需要有棉襖在身上纔行。如果依靠僅有的燈光,那是起不到絲毫的取暖效果,反而會讓自己更冷。當然在人窮的時候,一定要有自立自強的精神,不要隨意的投靠親戚,這樣的話是沒有辦法解決本質問題的,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纔行。

農村俗語;“人富親朋多,人窮斷六親”,是哪六親?有講究嗎?

3,“馬上銅鈴破,好友無半個”

在過去的農村,生產力一直都比較落後,想要能夠提高生活的效率,那就需要不斷的努力。那時候的馬作爲最便捷的一種代步方式,大家都會努力買上一個。這樣運送貨物就可以方便很多,同時也能夠作爲出行的工具。那時候想要買上一匹馬不容易,但在餵養的時候也需要很多的成本。畢竟每天都需要準備好飼料,還需要架上馬鞍,這樣才能更好地騎行。在脖子上總會放着銅鈴,這樣就能夠起到提醒路人的作用。可以避開很多的交通事故。但鈴鐺多半都需要定期的更換,這樣才能保證其使用的功能。如果鈴鐺是破損的,那就意味着這個家庭的經濟實力不行,生活上有所拮据。因此大家都不願意和這種人交朋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