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在跑馬圈地太慢?

周黑鴨財務數據難看引爭議 賣鴨脖“直營已經不如加盟”?

“周黑鴨”董事長周富裕

滷製品界第一品牌周黑鴨“遭遇滑鐵盧”。

8月30日,周黑鴨(01458)股價暴跌15.99%,報4.15元,盤中最低見4.08元,創下歷史新低。

主要原因在於,根據8月29日晚間周黑鴨在港發佈的中期業績公告,周黑鴨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5.97億元,同比下滑了1.3%,這是周黑鴨最近幾年首次出現營收下滑。

仔細來看,除了營收,周黑鴨半年報上的其他數據也不容樂觀。

截止2018年6月30日止6個月,周黑鴨自營門店數目1196家,去年同期則爲892家,增長304家,覆蓋中國16個省份及直轄市內78個城市。但是,總銷量卻從去年同期1.9461萬噸降至如今的1.8235萬噸。也就是說,過去半年,周黑鴨的門店數量增加了304家,總銷量卻同比下降0.1226萬噸,平均單店銷量也下降30%。

期間,周黑鴨實現毛利潤9.56億元,同比下滑3.1%,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下降1個百分點,爲59.9%。淨利潤實現3.32億元,同比減少17.3%,淨利潤率下降4個百分點至20.76%。

銷量、毛利率和淨利潤率下滑的同時,公司的銷售費用與管理費用出現較大幅度增加。產生銷售費用4.28億,同比增長15.6%,銷售費用率較去年同期上升了4.55個百分點至31%。產生管理費用0.87億元,同比增長22.4%,管理費用率1.06個百分點至5.45%。這意味着周黑鴨的成本優勢也下降了。

與此同時,周黑鴨存貨週轉和應收款項週轉表現也變差。平均存貨週轉天數由上年同期的61.8天增加至68天。平均貿易應收款項週轉天數由上年同期的0.9天,輕微增加至2.7天。

簡單說,周黑鴨的多項關鍵財務指標都降到近年最差。

周黑鴨財務數據難看引爭議 賣鴨脖“直營已經不如加盟”?

對此,周黑鴨在中期業績發佈會上給出的解釋是:收益下降主要由於線上線下銷售及營銷資源的競爭不斷加劇;集團面臨來自門店老化的壓力,某些區域及部分門店客流量有所流失。收益略微減少,且經營開支及成本的增長大於門店網絡擴張。而平均存貨週轉天數增加,主要由於集團以較低的現行市價增加了若干主要原材料的存貨儲備。平均貿易應收款項週轉天數增加,是由於若干交通樞紐門店的付款結算週期於2017年下半年續期後增加至約一個月或以上。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爲,對周黑鴨來說,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上半年競爭加劇的確是事實。除了絕味食品、煌上煌、久久鴨脖等原有的競爭對手,期間還出現了一些表現不錯的新競爭對手,有線下店模式的,也有線上品牌,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全品類休閒品牌進入滷製品領域。這些品牌在此期間的發展相當迅速,其中有些因爲資本的介入,擴張速度大大提升。

這期間,絕味食品的擴張尤爲搶眼。周黑鴨幾乎都是直營門店,而絕味食品則是“以直營連鎖爲引導、加盟連鎖爲主體”的模式,擴展起來更快。截至報告期末,絕味食品在全國共開設了9459家門店,目前主營業務收入90%以上來源於加盟模式的產品銷售。也就是說,絕味門店總數已經是周黑鴨的8倍,市場搶佔效果明顯。

這同時意味着,規模效應讓絕味食品能以比周黑鴨更低的價格拿到同樣的產品原材料。而且在滷製品行業,產品原材料佔主營業務成本的比重較大,比如鴨脖、鴨掌、鴨鎖骨、鴨腸、鴨翅等約佔原材料採購總額的50%左右。這讓絕味食品在成本上佔據重要優勢。也導致周黑鴨爲了在成本上扳回一城,選擇了以增加平均存貨週轉天數爲代價,“以較低的現行市價增加了若干主要原材料的存貨儲備”。

快消品行業分析師竇曉勇認爲,周黑鴨現階段的確是輸在了直營模式上。直營模式的好處是可以更好地把控產品品質、服務水平、品牌調性等,但目前來看周黑鴨並沒有把直營的優勢發揮好,之前落菌數量超標的事件就暴露出這個問題。而且目前行業的競爭重點是跑馬圈地,所以當前階段,周黑鴨做直營是喫虧的。

而且,就整個零售行業來看,加盟模式一般都比直營模式發展得更快更好,比如做加盟的肯德基和做直營的麥當勞等就是很明顯的案例。加盟模式不代表做不好管控,只是配套需要更嚴格、標準化的管理體系。

周黑鴨財務數據難看引爭議 賣鴨脖“直營已經不如加盟”?

不過朱丹蓬的觀點有所不同。他認爲,食品品牌最重要的永遠是品質和安全,對上市公司來說,尤其如此。周黑鴨的直營模式雖然擴張較慢,但更穩。從長久來說,周黑鴨的品牌優勢和質量優勢會越來越突出。(北京時間財經 矽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