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檢察日報刊文評孫小果案:讓權威信息在關鍵時刻“霸屏”

28日,孫小果案再度“霸屏”。雲南省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領導小組辦公室向社會通報了孫小果案件的辦理情況。消息發出後,受到“蜂擁”關注,網友也紛紛轉發、點贊。這充分說明,面對公衆關注的熱點案件,有關部門更加需要直面焦點、疑點問題,及時作出回應,才能取得良好的法律和社會效果。
首先,是回應社會關切的及時性。孫小果案的輿情,經過了一個從醞釀到爆發的過程。在今年4月下旬發佈的《中央掃黑除惡第20督導組下沉昆明開展督導工作》消息中,“打掉了孫小果、塗力軍等一批有影響的涉黑涉惡犯罪團伙”還只是官方報道中的一句話。隨着媒體的深度挖掘,強姦傷人後沒坐過一天牢,被判死刑卻在幾年後“亡者歸來”等等細節,讓孫小果案及其背景在質疑和猜測聲中,成爲社會焦點。27日,一條《孫小果等9人惡勢力犯罪集團被逮捕》的消息迅速傳開。很快,這一消息被迅速闢謠。這次權威發佈的“烏龍”事件也充分說明,公衆對權威消息的需求和期盼,已經到了一個“爆點”。
其次,是信息發佈的權威性。對敏感案事件來說,權威來源的信息發佈,很容易佔領信息傳播的制高點。特別是在經過5月27日的傳播“烏龍”事件後,來自雲南省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明確信息源頭,很容易滿足迫切希望瞭解權威信息的公衆對信息真實性的心理需求。
再次,是信息發佈內容的針對性。雲南省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領導小組辦公室通報的信息,不是簡單的程序性信息。比如“孫小果的主要家庭成員情況”“孫小果在監獄服刑期間因實用新型專利被認定爲重大立功獲取減刑情況”“孫小果1994年犯強姦罪未被收監執行情況”,都是針對近段時間媒體和公衆關注和質疑的幾個焦點問題一一作出針對性解答,用事實說話,簡潔直接回應疑問,讓人信服。對於尚未查清的問題,比如“對孫小果1997年犯強姦罪一審被判處死刑後,二審、再審改判以及刑罰執行和其他違法犯罪加緊開展調查工作,依法全面深入徹查該案”,積極面對,態度坦誠,這是對法治的恪守,也是對公衆知情權的尊重,同樣值得稱道。
除了上述“戰術意義”,還需要從“戰略意義”上來認識敏感案事件的信息發佈工作。比如,不能把輿情應對當作簡單的危機公關。如果僅滿足於簡單的“救火”或見招拆招,就會陷入滯後和被動,輿情就會隨風逐浪,社會被輿論“牽着鼻子走”。有關部門要提前謀劃,加強輿情的監測、分析、判斷,把案件辦理過程與議程議題設置有機結合起來,讓權威信息在關鍵時刻“霸屏”。
在爲雲南省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領導小組辦公室點讚的同時,也要充分認識到,回應社會熱點關注,不是一勞永逸的事。不是所有的疑慮都能一次消除,新的問題、新的質疑也會不斷產生,這就需要做好長期的謀劃和應對,更充分更及時地滿足公衆的知情權,讓法治正能量“霸屏”。
來源:檢察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