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區一村民吳某某,因岳父家及自家購買的宅基地房屋動遷,分別於2005年、2015年兩次獲得拆遷補償安置。根據相關政策規定,已經享受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的不予再安置,爲何這吳某某戶卻能享有特權?

收到上述情況反映,金山區紀委監委立刻組成調查組對問題線索進行了調查覈實,然而調查的結果卻有些出人意料。

原來,吳某某戶第二次安置時,需要村裏開具之前沒有安置過的證明。村委會負責動遷安置工作的幹部奚某說,"我問了我的前任濮某,他具體經辦過肯定知道,他說吳某某戶沒安置過,我就開了證明。"村主任張某則說,"我問了奚某,他說他問過以前的經辦人了,那我就在證明上簽字蓋章了。"

材料送至鎮動遷安置辦後,工作人員沈某僅書面審查後便提交主任審批,主任沈某在明知吳某某的岳父家曾經動遷,但不清楚吳某某是否因此享受安置的情況下,未進行實體審覈,便直接簽字同意。吳某某戶因此"幸運"地又分得一套安置房。

而當調查組詢問濮某時,濮某則說,"我說吳某某戶沒安置過,但我也讓奚某去鎮動遷辦再查查,是他沒去。"

本是各個環節均有責任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卻因上述責任人個個不作爲、不負責、不擔當,層層審覈成了"層層甩鍋",造成國家財產損失。最終,該鎮動遷安置辦主任沈某被調離崗位,其他相關人員受到誡勉談話處理。因重複安置造成的86.4173萬元損失被追回。

深挖"病竈",上述幹部均存在着同一種思想,都不想出力,想依賴別人,在審覈工作上互相推諉,層層"甩鍋"。此外,缺乏制度保障,責任分散、監管缺位也是造成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因。爲杜絕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該鎮動遷安置辦制定了《動遷(安置)檔案管理制度》及《內部定期審查制度》,成立內部定期審查工作小組,對動拆補償簽約程序、人口認定安置程序、財務收支管理等進行定期審查;明確工作人員崗位職責,對所有崗位進行了廉政風險定級,定期開展幹部作風問題排查整改及廉政教育,實打實地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

"根治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歸根結底還是要解決黨性和信仰的問題,應釐清政府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建立健全對基層組織和公職人員履職既有約束又有激勵的考覈評價體系。"金山區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陳祥鈞說。(上海市金山區紀委監委)

(責任編輯:梁雲嬌 CN079)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