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新聞出品



張衛健一如既往的戴着頂針織帽子,今天的帽子是灰色的,這與他一身灰色休閒服很是般配,問他到底有多少頂這樣的帽子,他一臉略顯誇張的表情:“哇,數不清。因爲除了我自己買,家人會送我,同事會送我,粉絲也會送我”,好像對於張衛健來說,帽在人在,帽亡人亡一樣。“所以這樣的帽子真的有很多,各種配色。但我用來用去還是黑的、灰的、咖啡的這幾個比較老實一點的顏色。”


人物攝影/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張衛健已經很久沒有接拍影視作品了,這一次他再次擔任男主角,出演TVB的臺慶劇《大帥哥》,播出後收視率不錯。言談間不難看出,他很開心。回顧已經過去的2018年,張衛健說最大的收穫便是——“沒有看錯”。“在我沒拍戲的這幾年裏,我知道有一批觀衆一直等着我回來拍喜劇給他們看,到今年(2018年)真的做這件事,各方面的反饋告訴我,我沒有看錯。”


採寫/新京報記者 張坤玉

人物攝影/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TVB是“母校”

一頓飯決定接演《大帥哥》


張衛健一直把TVB看做自己的“母校”,他在這裏出道,在這裏學習,在這裏得到機會,在這裏成爲男主角,在這裏獲得了人生的第一次成功。


“畢業”後他雖然離開了TVB去了很多其他地方發展,但一直覺得自己對這裏是有感情的,“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我也和這裏的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特別是一位製作部的經理,她在我小時候給了我表演的機會,也給了我很多表演上的輔導,這個人就是鄭立珍小姐。”


《大帥哥》劇照



就在一年多之前,鄭立珍和張衛健一起喫午飯,對方問他有沒有可能回TVB幫她們拍一部戲,“我覺得有一些恩我是想還的,人還是飲水思源比較好,所以什麼都不用多說,一句OK。”除了還人情,張衛健也一直覺得這幾年拍的電視劇裏喜劇實在太少了,“我覺得現在大家都很匆忙壓力都不少,如果我可以拍一部戲讓大家在一天的辛勞之後,哪怕只在這一個小時裏把快樂帶給大家,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大帥哥》播出後,不錯的收視率讓張衛健很高興,他也會去看網友的評論和彈幕,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個網友說:“張衛健你知道嗎?我們很久沒有試過一家人坐在一起看電視了!”張衛健說,聽到這句話,比聽到收視率攀高更讓他開心。“我第一反應就是,對喲,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越來越普及之後,大家都各玩各的,沒了溝通,而且不止中國,全世界很多國家都一樣。以前我們都是晚飯後一家人一起看電視,一起娛樂的,所以這個網友的留言,讓我感受到了作爲藝人的價值,這是拋開名與利的。”


弟弟的離開

讓他更珍視和家人的相處


這幾年,張衛健特意放慢了腳步,“之前那麼多年實在是太少時間陪家人,還有我香港的那些兄弟們,我的太太還有我自己,我覺得我整個人生的90%都放在了我的戲裏,是時候留點時間給自己了。”


這個念頭源於一次張衛健和母親的對話:某天他醒來看見天花板的油漆有點脫落,喫早飯的時候他和母親說,需不需要找裝修師傅,油漆怎麼會那麼快就脫落了?張媽媽說:我們搬進來都五年了,就算有點破損也是正常的。張衛健聽完嚇了一跳,原來自己已經在那個地方住了這麼。“在我眼裏,這個家是新搬進來的,因爲這張牀我沒睡過幾次,幾乎一直都生活在劇組裏。我就覺得真的要多撥點時間給家人,特別是老人家了。因爲不知道還有多少時間可以陪他們。”


2018年,張衛健最大的遺憾就是弟弟的離開,這讓他更加珍視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年輕人有些時候不知道該和老人聊些什麼,聊工作他們也不明白,聊情感我們又不願意說,可能10句20句就聊完了。”張衛健說,其實每次和母親聊工作她也不太明白,但還是要照樣講。


這幾年,張衛健把更多時間留給家人。


“比如我會說:我今天接了一部戲叫《大帥哥》,我演一個軍閥,他其實是一個很自卑的人,但卻把自己武裝得很強,你知不知道軍閥那個年代是怎樣的,反正有話說就甭管她明不明白了。再比如,我會陪她去做一些她感興趣、她擅長的事,比如去菜市場她就相當在行,‘這菠菜怎麼可能賣那麼貴,走我們去另外一家!’比如陪她去鮮花市場買花,一來一回一兩個小時過去了,她就很開心了。我也明白,很多人都是離開自己的家鄉,背井離鄉出來工作,也不能做到時時刻刻陪在父母身邊,那就打電話呀。”張衛健不在香港的時候,堅持每天都給媽媽打一通電話,“其實來來回回就是那幾個話題,但一通電話他們就很安心了。”


在監獄演講

尷尬又有點不知所措


問張衛健,《大帥哥》收視率這麼好,算不算是迴歸之作?他一臉認真,“不會,我想認真的說明就是這一次,我感謝大家對於《大帥哥》的喜愛,但這部戲播完是否會代表着我很快又會拍其他作品,不會,我真的想用更多時間去回饋社會。我已經有那麼多作品了,也對得起我的觀衆了。”


不久前,張衛健曾發微博調侃自己,拍一部戲就會死很多腦細胞。



在不拍戲的那幾年,張衛健一直都在做公益活動,去一些老人院、孤兒院、戒毒所、監獄裏給他們做演講。“那種觸動很大,我想說的是感覺很奇妙,尷尬又有點不知所措”。


在張衛健看來,雖然同是演講,但和做晚會主持、開演唱會、參加綜藝節目的感覺完全不一樣。做節目,音樂響起、觀衆掌聲、藝人走出去表演,這是一個既定流程。但在戒毒所或者監獄裏,獄友們的心情和看晚會時臺下觀衆的心情是截然不同的。


此前,張衛健也經常在內地參加公益活動。


“看晚會的人都是自願來的,是來享受的,但監獄裏的囚友們不一定也未必有心情聽我講話,他們的眼神裏透露出來的不是喜悅,甚至有一點喪志,有點絕望。我必須給他們啓發,但他們未必會有反應,這就是我說的尷尬,但我又必須繼續下去,我覺得我有一個很好的心態:慈善工作一定不是立竿見影的,不是收穫的工作,是播種的工作,今天你看不到效果,搞不好有一天夜深人靜的時候,某位囚友想起張衛健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可能會改變他一生。”


【新鮮問答】


新京報:隨着年齡的增長,你覺得自己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張衛健:我很反對年輕人,特別是女孩子整天對着鏡子說:哎呦我老了我老了,魚尾紋都出來了,我老啦,哎呀都27了。27就老了?那我就應該快死了,在我的概念裏面男的也好女的也好,任何一個年齡都應該有他帥的一面、有她漂亮的味道。男人四五十歲該有的魅力和味道,能夠釋放出來的話,不是更美好嗎?在每一個年齡段裏,都對自己充滿自信是很重要的。


我覺得帥不帥並不是看他有沒有皺紋、有沒有下垂、有沒有雙下巴,在我眼裏看男人帥不帥會看他的態度,比如我會覺得崔健老師很帥,你不會覺得崔健老師他的眉毛好翹好迷人,但是你就是覺得他帥。我覺得姜文老師也挺帥的,他的態度,所以我覺得任何一個人哪怕是小孩子都可以很有態度的,所以態度決定一切。



新京報:鮮肉時期是很多人心中的男神,現在可能更像是很多人長大後的童年回憶,會有心理落差嗎?


張衛健:落差?我覺得很幸福,這是我的福氣,在我的微博上,或者是在其他的一些平臺我會看到很多評論。我發現有70後、80後、90後,連00後都有,我嚇一跳,爲什麼?原來00後的粉絲是看我演的程咬金(《隋唐英雄》)認識我的。這就是福氣,夫復何求。


新京報記者 張坤玉  攝影 郭延冰  編輯 吳冬妮  校對 翟永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