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消費者的品味爲導向,歐時力何故難成大品牌?

服裝市場是極好的。據相關數據,2012-2017年間,我國服裝類零售一直保持平穩增長趨勢。其中,2017年,服裝類零售總額達14557億元,相比2012年的9778億元增加了4779億元,預計2018年全國服裝零售額將達到15231億元。

服裝市場之所以如此蓬勃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服裝是剛需,無論服裝業態怎麼變換,市場對服裝都有穩定的需求。另一方面,隨着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服裝也有更多的要求,需求量也隨之不斷增大。正因市場的需求不斷增大,服裝行業呈現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

服裝行業的巨大潛力使得市場上湧現了很多服裝品牌,例如,zara、優衣庫、H&M等等。這些都是小有名氣的牌子。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實還不錯但是並不廣爲消費者所知的品牌。其中,最典型要數歐時力。該品牌一直以消費者的衣着品味爲導向,其時尚潮流的標籤也頗受消費者喜愛。但是歐時力一直未能發展成大牌。這其中的原因怕是要從歐時力自身說起。

前有品牌質感領路,後有雄厚資本撐腰,歐時力仍不能名聲大噪

歐時力,英文名ochily,是赫基國際(香港)集團旗下的一個自創品牌,主要經營女裝、男裝和飾品。據瞭解,歐時力的品牌靈感來源於佛羅倫薩的市花玉簪花。這種花典雅靈秀、亭亭玉立的形態,雨後在凍結的石頭上閃着微亮的各種色彩,成爲了典雅不羈、變幻色彩的歐時力之創作源泉。

雖然說歐時力女裝和男裝都有在經營,但是從歐時力的經營現狀上看,女裝佔了主導地位。這從歐時力的品牌定位上就能看出一二。歐時力品牌的目標用戶目標是成熟、自信、獨立、高貴、大方的時代女性。歐時力主張藝術與商業融合,打破常規,從設計到工藝、從顏色到板型、從細節到搭配,發動混搭概念。混搭的概念使歐時力的品牌充滿了質感。

歐時力自1999年上市以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中國市場發展壯大。在短短的兩、三年間,歐時力在北京、上海、深圳等60多個一、二類主要消費城市開設了160餘家加盟店以及專櫃,這些加盟店和專櫃年銷售額達到了2.5億。

再來看看歐時力的母公司赫基國際集團,其總部位於廣州,2011年股市值約20億美元(約150億人民幣)。赫基集團在業內可以說頗有實力。2012年赫基搭上知名奢侈品企業LVMH集團的順風車之後一路高走。據相關數據,2014-2017年,赫基集團直營模式收入分別爲22.41億元、23.65億元、26.94元和29.43億元,佔集團主營業務收入之比分別爲39.15%、42.12%和45.14%,截至2017年總資產高達52.98億。

可以說,赫基的實力頗爲雄厚,這自然對歐時力有所助益。歐時力作爲赫基旗下的自創品牌也始終與集團的發展方向同步,秉承着集團以消費者爲導向的時尚品牌運營理念。歐時力母公司赫基過往的營業數據,也證明這種理念在服裝市場上很是受用。有了一定營收的赫基集團也於去年揚言進軍IPO。

此番看來,歐時力品牌本身挺有質感,背後的資本後盾又堅挺,照理說這樣的服裝品牌應該會快速發展成爲消費者所熟知的大品牌。然而,就歐時力目前在服裝行業的名氣而言,顯然不那麼回事。

戰場太兇險,後盾不得力,歐時力欲殺出重圍難之又難

雖然歐時力前頭有品牌質感作爲門面,後方又有母公司作爲後盾,但是在這個紛雜的服裝市場上還有很多別的原因在掣肘歐時力成爲一個真正的大牌。

一方面,服裝行業雖然繁華,但是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各大服裝品牌都加大馬力以最快的速度崛起,大家你爭我搶蠶食市場。且不說中國本土的服裝品牌,光是國外入駐中國的服裝品牌就已經非常多了。早在2016年,光是韓國入駐中國市場的服裝品牌就有Elite、8seconds、Good People、帆布威等12個。

然而,在這些新品牌入駐之前,中國服裝市場上已經盤踞了很多外國的品牌。例如前文提到的zara、優衣庫、H&M等等。這些品牌已經累計了非常大的用戶量。而歐時力在中國市場上擴張,必將與這些服裝“地頭蛇”正面交鋒。歐時力想要在這樣已經有雛形的市場格局上撕開一道口子並不是那麼容易。

再加上現在隨着新零售的概念深入人心,服裝行業的業態也在發生很多變化。很多服裝品牌已經在服裝新零售的道路上行走了很遠。在沒有樣本可循的服裝新零售探索道路上,走在前頭的品牌總能最大程度享受到紅利,而跟在背後的品牌只能是撿漏。而目前並未有消息顯示歐時力在新零售上有任何建樹。

另一方面,歐時力雖得母公司資本加持,但母公司不只有歐時力一個品牌,雨露均霑的寵愛到底不太夠。據瞭解,目前其旗下除了歐時力之外,還擁有 Five Plus、TRENDIANO、COVEN GARDEN等多個自創品牌。此外,赫基還收購了MISS SIXTY,通過合資方式在中國運營Superdry、 DENHAM 等國際品牌。

可見歐時力母公司的網撒的非常大。可是網撒得大了不見得是好事,因爲捕撈的面積大了會出現很多很多的問題。比如說某一處出現了問題一時間是不容易找到,這會使已經入網的魚兒從出現漏洞的“破網口”溜走。而赫基的“大網”顯然也是存在問題。

據相關數據,2014-2017年,赫基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爲58.03億元、60.96億元、64.46億元和65.90億元,2015-2017年同比分別增長了5.05%、5.74%、2.24%;同期對應淨利潤分別爲11.44億元、11.26億元、11.53億元和9.61億元,2015-2017年淨利潤同比增長率分別爲-1.6%、2.42%、-16.66%。顯而易見,赫基營業收入增速放緩,淨利潤甚至步入負增長的尷尬境地。

而母公司營業收入增速放緩後仍然不警惕,還要計劃持續擴張。據瞭解,赫基最新的招股書中顯示,赫基此次計劃募集資金18.39億元用於營銷網絡建設項目。該項目擬採用購置和租賃方式,在全國多個一、二線城市進行營銷網絡佈局,即直營門店的建設,計劃建設6家體驗中心和350家標準店。事實上,2015-2017年,赫基股份各期末直營店鋪數量已經分別從765家飆升到1184家。

總的來說,服裝市場的戰場上的“敵軍”太多,競爭十分激烈,“敵軍”們乘着新零售的東風已經飛出很遠了,而歐時力還在原地沒什麼大作爲。而歐時力的母公司自創品牌和代運營的品牌非常多,並未能全力支持歐時力在中國服裝市場的發展。這兩大方面的原因使得歐時力並未能迅速成長爲服裝大牌。

雙重原因掣肘下,歐時力何以成爲服裝大牌?

在蓬勃的服裝行業戰場上強敵當道,而在這戰場背後歐時力的後盾又不足,在雙重掣肘下歐時力行動不便。那麼,當如何發展成爲服裝大牌?

首先,歐時力既然得不到母公司百分之百的支持,就要在自身上發掘能量。例如,歐時力的混搭風賦予了品牌質感,爲消費者提供一個全新的時尚風格。歐時力完全可以憑藉這一優勢爲自身鍍金。即憑藉着消費者對混搭風格的喜愛,打造獨特的混搭標籤,做服裝混搭風的NO.1,讓消費者只要想到混搭風格的衣服就想到歐時力。

其次,市場激烈的競爭無法避免,但是要在市場上站得住腳就需要有足夠多的用戶。換言之,歐時力需要時間心思去培養品牌本身的粘性用戶。服裝是屬於低價高頻的商品,每一次季節的更替,都會產生大量的市場需求。尤其是在當下,消費者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很多時候消費者就是爲了美觀而去不斷購買衣服而不單單隻因爲季節的變換。所以,粘性用戶的培養十分重要。

最後,歐時力當在服裝新零售方面加大馬力。在新零售的東風下,服裝行業的業態將趨於多元化,業內也將會湧現非常多新的元素,這些元素將會爲吸引用戶的作出非常大的貢獻。舉個例子,以前服裝行業只有實體店等傳統業態,不久後電商來襲,爲服裝行業注入了新的元素,爲此也帶來了巨大的紅利。而此次新零售來勢洶洶,其背後潛藏的商機非常大。所以,歐時力發展新零售非常之必要。

總而言之,歐時力作爲一個以消費者的品味爲導向服裝品牌具有一定市場影響力。但是,這種影響力還不夠大到足以支撐歐時力成爲一個大品牌。換言之,歐時力想要成爲服裝大牌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只是歐時力在注重深耕產品的同時,也要看到營銷的重要性。歐時力當新零售策馬揚鞭,拓寬品牌的營銷途徑。如此,才真正成爲一個廣爲消費者所知的時尚服裝大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