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参考消息网5月29日报道 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5月27日发表美国耶鲁大学杰克逊全球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的文章《那时是日本,现在是中国》称,美国把别国当成自身经济问题的替罪羊,如今对中国的抨击就像上世纪80年代对日本的抨击一样,但这一次结局可能完全不同。参考消息网5月29日报道 澳大利亚洛伊解读者网站5月7日刊发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的文章称,美国难以撼动中国在印太地区的经济影响力,特朗普政府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决定是个灾难性的战略错误。

参考消息网5月29日报道(文/何大隆)当前中美经贸摩擦正热,从中可见一条脉络:在冷战后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抓住机遇,综合国力迅速增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体现;而美国陶醉于冷战“胜利成果”,忽视经济全球化对其自身的冲击,国力式微,资本主义道路又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美国现将自身经济发展问题全都怪罪于中国,表面上挑起与中国贸易摩擦,实际上是想从经济上、科技上、制度上打压中国,迟滞中国的发展。

西方对全球化冲击反应迟缓

上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三大因素促成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和新一波经济全球化快速兴起:一是柏林墙倒塌,苏联东欧阵营解体,为全球形成统一大市场创造了条件;二是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为生产要素快速流通与交易提供了技术支撑与保障;三是中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十多亿人加入了世界市场,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这三大因素综合起来造就了新一波经济全球化快速兴起。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五大影响:使得资金、技术、信息、市场、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有效配置,生产规模和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全球财富快速增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向生产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流动,造成自身一些产业转移,出现所谓产业空心化、铁锈地带现象;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物美价廉商品进入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当地形成激烈竞争;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进入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对当地有限的就业、住房、医疗、交通、教育等公共资源造成巨大压力;五是西方国家资本家赚取高额利润,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政府又缺失监管,出现所谓“反全球化”现象。

世界各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与挑战基本上采取三种模式:一是消极被动的“美国模式”,即全靠社会保险兜底,对失业工人给予失业救济;二是稍微积极主动的“德国模式”(德国在兼并前东德过程中的做法),即对失业工人进行补贴和职业培训,让其转岗再就业;三是更为积极主动的“中国模式”,即加大对教育、职业培训和社会保障投资的同时,对产业进行改造升级,鼓励创新创业,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冲击与挑战。

全球化呈“东西方共治”趋势

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一个从“单向流动”到“双向流动”的历程:在发展初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经济、技术优势,大力推动它们的技术、资金、信息、商品大量单向向发展中国家流动,极大地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之后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它们的技术、资金、信息、商品也开始向发达国家流动,经济全球化呈现双向流动态势。

这一双向流动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建设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西方发达国家在单向流动时期,热衷于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资本高额回报和物美价廉消费;而到了双向流动时期,却忽视经济全球化对就业机会乃至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带来的深刻影响,政府迟迟未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更谈不上如何改革、有效应对了。

经济全球化还经历了一个由“西方治理”到“东西方共治”的历程。在发展初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经济、技术优势,主导世界经济的运行和贸易规则的制定,经济全球化基本上由西方推动与治理;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经济增长乏力,贫富差距扩大,治理明显滞后,“反全球化”思潮抬头,此时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发展壮大,及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经济全球化治理的新理念,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东西方共治”的趋势。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阴影中,经济增长动力明显不足;南北发展差距扩大;国际局势持续紧张;恐怖主义、难民危机、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经济全球化受到广泛质疑,国际经贸体制面临严峻挑战,这都亟待有识之士出来指明出路和前进方向。中国政府及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一是为经济全球化发展增添强劲动力;二是为全球治理提出全新理念,提倡包容、开放和共商、共建、共赢、共享,摒弃零和游戏;三是大幅提升中国自身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确立开放空间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延伸,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

西方施政不当却找替罪羊

正当中国“一心一意搞改革、聚精会神抓建设”时,西方国家也干了两件事:一是忙于到处推广“民主自由”政治经济制度,给中东、中亚地区和世界局势带来持续不断动荡;二是忽视经济全球化的严重冲击,不仅不实施自身改革,相反却放松制度监管,以至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危机。之后,中东、欧美地区又相继发生“难民潮”和“恐袭潮”,西方国家政府更加难以应对,错失发展良机。

西方国家本该坐下来冷静反思自己这些年所犯失误,予以纠正,走出困境。遗憾的是,它们现在大搞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一错再错。英国从“公投脱欧”到最后脱离欧盟,至少失去五年发展机遇;美国目前至少失去四年发展机遇;法国等摆平了“黄背心”运动,也至少失去四年发展机遇。

美国在经济全球化中自身发展得了“美国病”,却“急病乱投医”,拿中国作为“替罪羊”,根本治愈不了美国病。特朗普现在认定美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吃了大亏,将美国当下的困境全部归咎于经济全球化。他在国际上不断“退群”,在国内又没想好怎么去搞改革、抓建设。他可以“砸烂一个旧世界”,却未必能“建立起一个新世界”。特朗普既找不到美国病的内因,也开不出治愈美国病的“处方”,他现在的所作所为纯属“拆东墙、补西墙”,面对一大堆发展难题,是“剪不断,理还乱”。在经济科技全球化时代,特朗普政府反对意大利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自己又一次错失合作发展的机遇,还不惜围堵华为公司,逆时代潮流而动,不仅徒劳,而且可悲。

中方坚守原则且灵活应对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既是经济全球化风起云涌的40年,也是中美建交风风雨雨走过的40年。处理好中美关系发展,为中国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环境,始终是中国面临的一大课题。

中国改革开放之际,正值中美两个大国建交之时。美国是当代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中国的改革开放从中美关系发展中获得不少“正能量”:大量资金、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及管理经验,还有最惠国待遇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但同时,美国也不免带来一些干扰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负能量”。但中国几任领导人力挽狂澜,化危为机,使中美关系保持总体平稳健康发展,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创造了良好环境。

应对当前中美经贸摩擦,将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再出发新时期的又一次“化危为机”新实践,须将“灵活性”和“原则性”结合好,对于美方要求中符合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方向的予以考量,而对美方有关涉及中国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诉求,中国必须坚守原则,寸步不让。

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和中国自身发展需要,近来中国对外开放进程加快。2018年4月中国领导人博鳌讲话,宣布金融、汽车等行业放宽限制,大幅降低关税,保护知识产权。2019年3月中国又宣布加快制定外商投资法相关配套法规,扩大电信、医疗机构、教育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等对外开放。中央政治局再次强调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扩大外资市场准入,落实国民待遇。

中国现在的改革到了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刻,唯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冷眼观世界,改革更自信”,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既定目标稳步前行。(作者为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前常务副主任)

【延伸阅读】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美国难以撼动中国在“印太”影响力

参考消息网5月29日报道 澳大利亚洛伊解读者网站5月7日刊发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的文章称,美国难以撼动中国在印太地区的经济影响力,特朗普政府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决定是个灾难性的战略错误。

文章称,近年来,已经有许多文章探讨了美国因中国不断扩大的影响力而将政策重点转向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问题。然而,不那么明确的是,该地区本身是如何应对华盛顿在2017年12月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宣告的战略竞争新时代的。

文章称,尽管更广泛地区的表现有好有坏,但底线是:虽然华盛顿改变了姿态,可中国经济的引力正在对整个印太地区的战略行为产生长期影响。

文章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讲,日本仍然是美国在亚洲盟国中最稳固的持久支柱之一。尽管如此,如果以为日本把所有赌注都下在同一项战略上,那就太天真了。安倍2018年10月对北京的访问打破了持续七年的日中关系僵局,表明东京有意开始对未来的战略双面下注。安倍还为日本未来在“一带一路”倡议项目上的合作敞开了大门。

文章称,在中国、美国及其盟友的战略竞争中,东南亚现在已经成为新的“大博弈”舞台。从菲律宾到文莱再到缅甸,中国的经济存在为其创造了一系列政治和外交政策机遇。美国必须认识到中国经济影响的分量。

在印度,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在过去五年里推动印度与美国建立了比其他任何时期都要密切的战略关系。尽管如此,印度还是对与美国的经济关系感到不满,因为特朗普政府决定剥夺印度此前在向美国市场销售印度商品时享有的优惠关税地位。文章指出,与日本的安倍一样,莫迪也在对美战略和对华战略上双面下注。

文章认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大战略中缺少的因素是经济力量。无论美国新国家安全战略会在整个地区催生什么样的新军事能力和军事原则,事实证明,就美国的长期国家利益而言,特朗普政府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决定都是个灾难性的战略错误。

(2019-05-29 11:49:57)

【延伸阅读】外媒:美国未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参考消息网5月29日报道 外媒称,美国特朗普政府5月28日未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这避免了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贸易战进一步升级。

据路透社5月28日报道,美国财政部在提交给国会的半年度报告中称,美国所有主要贸易伙伴都不符合2015年认定的汇率操纵的相关标准。美国财政部称,过去一年中国央行对外汇的直接干预有限。

美国财长姆努钦在一份声明中说:“鉴于在双边贸易顺差巨大且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过去一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了8%,财政部将继续加强与中国在汇率问题上的双边接触。”

声明称,中国改善经济基本面将支持人民币走强,并有助于减少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

(2019-05-29 11:18:28)

【延伸阅读】斯蒂芬·罗奇:美对中国发难是一个严重错误

参考消息网5月29日报道 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5月27日发表美国耶鲁大学杰克逊全球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的文章《那时是日本,现在是中国》称,美国把别国当成自身经济问题的替罪羊,如今对中国的抨击就像上世纪80年代对日本的抨击一样,但这一次结局可能完全不同。

中日成美国不良习惯的受害者

文章介绍,1985年9月,《广场协议》签署后,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在一段评论日本的话中说:“如果他国政府对假冒或仿造美国产品的行为听之任之,那么这种做法就是在偷走我们的未来,这就不再是自由贸易。”今天的情形在许多方面犹如翻拍这部20世纪80年代的电影,但不同的是,一个电视真人秀明星取代了一个好莱坞影星成为总统,中国取代了日本。

在上世纪80年代,那时的日本被形容为美国在经济上的最大威胁。在与美国的对峙过程中,日本最终退缩了,但它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近30年“失去的”时光,经济停滞,通货紧缩。

文章称,今天同样的情节也发生在中国身上。中日有一个相同点:二者都成为美国不良习惯的受害者,即把别国当成自身经济问题的替罪羊。就像上世纪80年代抨击日本一样,如今美国抨击中国也是美国宏观经济不知不觉日益失衡的结果。在这两起事件中,美国国内储蓄的急剧短缺催生了巨额的经常账户逆差和贸易逆差,从而为美国与亚洲两个经济大国开战——尽管相隔了30年——埋下了伏笔。

美国所谓贸易问题是自己造成的

文章介绍,1981年1月里根上任时,美国国内净储蓄率占国民收入的7.8%,经常账户基本平衡。两年半后,拜里根的减税政策所赐,美国国内储蓄率降至3.7%,经常账户和商品贸易余额陷入长期赤字。在这方面,美国所谓的贸易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造成的。然而里根政府拒不承认。

文章称,里根政府几乎或完全没有认识到储蓄与贸易失衡之间的联系。相反,美国把责任归咎于日本,因为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的前半段占美国商品贸易逆差的42%。抨击日本的言论甚嚣尘上,许多人抱怨日本的贸易行为不公平、不合法。当年打头阵的就是一名年轻的美国副贸易谈判代表,名叫罗伯特·莱特希泽。

30年过去了,历史出现了惊人的相似之处。与里根不同的是,特朗普接手时的美国经济并没有充足的储蓄。特朗普上任时,美国国内净储蓄率仅为3%,比里根上任之初时的一半还低。但是,和鼓吹“黎明重临美利坚”的里根一样,特朗普也选择实施大规模减税——这次是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文章认为,结果是可以预见的:联邦预算赤字扩大、远超私人储蓄的周期性增长额、美国的国际收支余额继续深陷赤字。

文章称,这时中国承担了上世纪80年代日本所扮演的角色。表面上来看,这种威胁似乎更加可怕。中国占美国2018年商品贸易逆差的48%,而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前半段的占比为42%。但这种比较被全球供应链扭曲了,而全球供应链在上世纪80年代是根本不存在的。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在美中双边贸易逆差中,大约35%至40%的部分是由在中国境外生产但在中国组装并运往美国的商品产生的。这意味着在目前的美国贸易逆差中,中国制造的产品所产生的逆差实际上比上世纪80年代日本产生的要少。

美“翻拍打压日本老电影”令人不安

文章称,和上世纪80年代对日本进行的抨击一样,如今对中国的抨击已经被人顺手与美国宏观经济的大背景割裂开来。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在不提高国民储蓄的情况下——按照美国目前的预算走向看,提高国民储蓄的可能性极小——贸易只会从中国转移到美国的其他贸易伙伴身上。由于这种转移很可能转向全球成本更高的平台,所以美国消费者将受到影响,实际效果相当于增税。

文章表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特朗普召来了上世纪80年代对日本发动贸易战的老手莱特希泽,来主导对中国的发难。不幸的是,莱特希泽今天对宏观经济观点的理解一如当年,似乎还是摸不着头脑。

文章指出,储蓄不足的美国经济所面临的严峻宏观经济制约因素被忽视是有原因的:美国没有哪一位选民支持通过削减预算赤字、提高国内储蓄来减少贸易逆差。美国想的是鱼与熊掌兼得:医保体系吞掉了GDP的18%,国防开支超过排在美国之后的七大国的军事预算总和,而减税则导致联邦政府的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6.5%,远低于过去50年来的平均水平。

文章最后写道,至少可以说,翻拍这部老电影是令人不安的。美国再次发现,抨击别人——那时是日本,现在是中国——要比量入为出容易得多。只是这一次,这部电影的结局可能完全不同。

(2019-05-29 11:18:13)

【延伸阅读】外媒称中美竞争将成香会焦点 中国派防长参加对话会

参考消息网5月29日报道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5月28日报道称,5月31日亚洲最重要的安全峰会——香格里拉对话会将在新加坡拉开帷幕。2019年对话会将再次以官员和学者在各种安全问题上的观点为主要内容,但考虑到不断加剧的中美竞争近几周受到的地区和国际关注,这个话题预计将占据这次对话会的头条。

报道称,香会上反复出现的焦点之一往往是中美关系的状态,人们常常老生常谈地将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称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2019年尤其如此,在香会举行之际,加剧的中美竞争将成为与会者和观察人士关注的焦点。在对话会举行之前,新闻焦点是中美关系状态的具体表现。但更大的图景是,在过去一年里,不断加剧的中美关系紧张已经逐渐具体化,它现在越来越像是一场更长期的中美竞争。

报道称,2019年的香会将聚焦这个问题的各个方面。中国将派国防部长参加此次对话会,这是近十年来的首次;美国代理国防部长沙纳汉预计将进一步概述美国“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的防务问题。这会在未来几天令中美关系的动态成为焦点。

此外,中美竞争可能还会笼罩本届香会的其他方面。与往届对话会一样,该地区其他国家的发言以及它们对他国所提问题的回答将值得关注,人们可以据此判断它们如何评估中美竞争这个变量。

报道认为,中美竞争可能也会影响本届香会的其他会议,包括关于朝鲜半岛安全和亚洲安全秩序演变的全体会议,以及同时举行的各种特别会议。2019年特别会议的焦点之一是南太平洋的竞争等,这证明了安全问题与其他领域存在交叉。

报道称,2019年的香会预计将聚焦中美关系,但无疑也会有其他值得关注的事态发展。然而,考虑到2019年对话会之前亚洲安全环境的状态,可以肯定地说,中美竞争的话题将笼罩这个亚洲最重要的安全峰会。

(2019-05-29 10:01:00)

【延伸阅读】美专家:美企图尽早下手阻止战略对手 中国不会听之任之

参考消息网5月28日报道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5月25日发表对美国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所长戴博的专访文章。戴博在专访中称,中美当前绝不仅仅是贸易冲突,美国已将中国视为必须提前遏制的战略对手。文章摘编如下:

视中国为“意识形态对手”

《法兰克福汇报》记者问:戴博先生,当前对中美冲突的分析涉及范围很广,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谈判战场一直到新冷战。我们目前究竟正在经历什么?

戴博答:首先,我们必须清楚,这种冲突不是特朗普自己选择的。我们正面临大国崛起带来的历史和结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在许多方面给美国蒙上阴影。不少美国人认为中国不仅仅构成经济挑战,也是意识形态上的竞争对手。当然,还有风格极其粗暴的特朗普的因素。

问:意识形态上的竞争对手——这听起来不仅仅是贸易冲突……

答:这绝不仅仅是贸易冲突,这是关于世界秩序的重新调整。认为中国企业华为对美国构成国家安全风险是一个明显的迹象,表明这不仅仅关系到关税。特朗普刚刚引爆了最大的炸弹。如果我们现在认为,“这只是他可以撤回的谈判策略”,那么我们必须考虑这对美国的代价有多大。

宣扬“不能太迟遏制中国”

问:他的决策对美国的代价有多大?

答:首先,有33家美国大公司是华为的供应商,包括谷歌和高通。所有这些公司都不允许向华为出售任何产品。其次,即使华盛顿收回这一举措,中国也将根据经验决定在未来自给自足。中国人不希望陷入受到美国及其旗舰公司威胁的境地。不要忘记,如果特朗普撤回这一举措,他将失去信誉。只进行大规模威胁的政策最终会失效。

问:那么,考虑到这样的成本,特朗普为什么这样做?

答:只有美国政府将其理论建立在中国是苏联那样规模的潜在对手之上,这么做才有意义。也只有遵循这样的前提,才能说明美国愿意忍受巨大的损失是合理的。

问:特朗普从谁那里获得了必须“不能太迟遏制中国”的理论?

答:中国是美国真正的战略挑战,这是美国两党的共识。但有迹象表明,这一理论的代表肯定是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约翰·博尔顿以及国家安全委员会中支持文化冲突新理论的其他委员。当然,特朗普前任首席顾问斯蒂芬·班农仍然是一个因素。他是“应对中国当前威胁委员会”的成员。他说过一句话:“100年后我们回顾往昔,想知道为什么我们没有做更多。”

问:如果特朗普遵循博尔顿和班农的提议,那么除了对抗还有其他选择吗?

答:特朗普认为,他的对华政策将有助于他的2020年大选。2016年,中国是竞选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现在他表现得很坚决,并强调要兑现承诺。他认为他的基础选民赏识这一点。企业的观点则相反,中国市场对它们非常重要。企业会问,这将走向何方?这对特朗普来说也将适得其反。中国不会对华为问题坐视不管。显然,中国会考虑在最容易打疼美国的地方进行反击,例如稀土出口。中国不会保持被动。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