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工程、計量生物、信息系統、生物統計,以及文理交叉、文科和技術結合、藝術和科學結合等形式的交叉學科,也與人工智能學科一樣,成爲不少高校爲本科學生開設的專業。“高校發展要有長遠的眼光,依據社會的發展需要,確定重點發展的方向,進行交叉學科及其專業建設,還要結合本校學科與專業的實際情況,利用優勢資源建設富有特色的交叉學科與專業。

大學本科開設交叉學科專業是大勢所趨?專家:不能“盲目強爲”,也不能“無所作爲”

社會在進步發展,人類接受知識的能力也在提升。正如很多學科知識以前只在大學階段學習,如今也進入了中小學階段,以交叉學科設立爲本科專業實屬正常。這也是高校爲培養未來科技人才進行的探索。

5月18日,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同時舉行了校園開放日活動,並各自宣佈了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消息:清華大學新增了“人工智能學堂班”,首批預計招生30人,北京大學則將在2019級正式設置“機器人工程”本科專業。

將人工智能作爲本科專業,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並非國內首例,在兩個月前,教育部公佈的《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中,顯示天津大學新增了8個本科專業,其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智能電網信息工程、智能製造工程、網絡空間安全、人工智能5個新專業均與人工智能領域密切相關。《通知》還稱,除了天津大學外,此次在本科階段開設了人工智能專業的高校有34家。

作爲一門典型的交叉學科,人工智能成爲本科專業,折射出交叉科學在現代科學體系下日益受到重視的現狀。金融工程、計量生物、信息系統、生物統計,以及文理交叉、文科和技術結合、藝術和科學結合等形式的交叉學科,也與人工智能學科一樣,成爲不少高校爲本科學生開設的專業。

順勢之爲

以北京大學舉例,2007年,隨着北京大學元培學院的成立,哲學系、政府管理學院和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現在爲國家發展研究院)和元培學院走到一起,衍生出“政經哲”專業。該專業的學生可以在學習哲學、政治學的同時,學習法學、社會學和國際關係學等學科。而在此之前,元培學院還開設過古生物學專業,整合利用生命科學與地球科學既有的優質課程資源,建立了獨立的培養體系。

2017年,清華大學的科學史專業正式開始招收本科生。該系主任吳國盛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設置科學史本科計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由於中國大學體制長期以來過度分科化發展,文理兼通、科學與人文並重的素質教育和通識教育一直缺乏制度層面的基礎和保障。

“交叉學科專業的興起,是因爲社會與科學發展對一些既有學科提出了交叉融合需求,這些既有學科僅在自己的領域深耕,已經無法解決快速發展的社會與科學麪臨的一些新問題,所以就需要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即兩個或多個既有學科交叉融合,形成新的交叉學科。”浙江師範大學教育評論研究所所長、教授劉堯在接受採訪時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縱觀歷史,人類曾爲了更清晰地認識這個世界,將對自然界的認識分割爲不同系統,進而讓學科劃分變得更爲精細。但這種分化雖然讓每項學科得以深入發展,也同時孤立了自然界的現象,對於其內部聯繫認識不足。

漸漸的,科學家們開始意識到學科之間人爲樹立的壁壘並不利於科學的發展,於是交叉學科開始興起。這種綜合多學科的研究,在填補了各門學科邊緣地帶空白的同時,還往往會出現新的科技爆發點。

“在我國計劃經濟時期,高校專業劃分很細,人才培養與各行業緊密結合,崗位針對性強而專業口徑小。1980年,我國高校有1039種本科專業,社會職業種類不過2000種,基本上是一個專業對應兩個職業。在我國進入市場經濟時代以後,高校專業目錄經過幾次較大規模調整,專業種類數不斷縮小,專業口徑逐步加寬,增強了畢業生對職業的適應性。”劉堯介紹說。

儘管如此,在社會和科學快速發展的今天,一些既有專業培養的人才,依然難以滿足職業不斷更新換代的發展需求。“因此,將交叉學科引入本科教育,開展交叉學科人才培養探索,已經是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劉堯進一步解釋道。由此看來,我國的一些大學在加強交叉學科建設的基礎上,先行開展交叉學科人才培養探索,是推進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倒逼之舉

交叉學科前置既體現了其在科學發展中的重要性,也表明社會對於交叉學科人才的需求,已經倒逼高校對人才培養、學科設置進行調整。

例如,人工智能技術近幾年井噴式的發展,讓該領域人才需求也變得緊俏。而要培養高質量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就必須考慮根據人工智能學科領域自身的特點來建立相對應的培養體系。

對此,日本國立埼玉大學名譽教授、南方科技大學計算機系教學教授程京德說:“作爲人類最基本的能力,作爲區分人類與其它動物的本質特徵,以及作爲人類認識自然、認識人類社會、自主創造科學與技術的必不可少的能力和手段,‘人類智能’應該成爲科學研究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對象。而關於‘智能科學’的理工科交叉領域課程很有必要前置到本科。”

大學本科開設交叉學科專業是大勢所趨?專家:不能“盲目強爲”,也不能“無所作爲”

北大元培學院的“政經哲”專業,則爲全球經濟一體化輸出人才。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研究員盧曉東曾在一篇文章中談到,很難否認,政治與經濟緊密聯繫在一起,而在其背後,則是不同候選人早已形成的哲學背景和價值觀立場……爲了對複雜的變化形成合理的預判,需要政治專家、經濟專家和哲學專家會集在一起進行充分的研究和討論,這是跨學科對話。

吳國盛也曾在回答媒體關於爲何將科學史專業作爲本科專業時表示,科學史系可以成爲文、理、工、藝、醫諸學科交叉互融的學術平臺,以及本科通識教育和研究生科學人文之卓越教育的課程平臺。

“社會在進步發展,人類接受知識的能力也在提升。正如很多學科知識以前只在大學階段學習,如今也進入了中小學階段,交叉學科設立爲本科專業實屬正常。這也是高校爲培養未來科技人才進行的探索。”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別敦榮指出,科技發展所致,人才培養所需,交叉科學成爲本科專業似乎是大勢所趨。但也有專家表示出了隱隱的擔憂。中科院自然科學史所所長張柏春就曾經見識過科技史專業在本科階段的起落。

“從2000年開始,內蒙古師範大學曾經嘗試在本科開設科學技術史專業,以‘科技管理’爲名,爲了讓學生們打好科學基礎,科學技術史專業大一大二的學生先去數學系和物理系學習,然後再回到科技史與科技管理系學習歷史學的研究方法。”張柏春在採訪時回憶。

然而,現實卻是多數學生因爲在入學前選擇專業時,本來就不是出於愛好而學習科技史,所以在學習數學、物理等知識後,有些學生選擇更換專業。“科學技術史是名副其實的交叉學科,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科學基礎與史學研究方法。長期以來,學習科技史的研究生在本科階段多數是學理工科的,因爲對科技史感興趣纔會轉入該專業。對於這些學生,在研究生階段,我們主要是加強史學訓練,讓他們掌握史學研究方法。”張柏春介紹道。

對於史學與科學基礎都尚薄弱的本科生,張柏春認爲如果只是教授其科學技術史知識,可能容易些。但如果要進行系統的史學和科學訓練,即兼顧兩者,就有一定困難。實踐證明,本科階段開科技史課程是很好的安排。那些對科學技術史有足夠興趣的學生,到了研究生階段轉向研究科技史是一個比較好的路徑。這也是歐美國家百年來發展科技史學科的基本經驗。

摸索之行

需要繼續摸着石頭過河的不僅是科技史專業,其他交叉學科也是如此。劉堯認爲,一些高校會利用自己優勢學科和優質師資,面向職業領域的需求先行開設交叉學科專業,但並不是所有高校要一哄而上。雖然交叉學科及其專業建設是未來高等教育發展的方向之一,但高校不能“盲目強爲”或“無所作爲”。

事實上,對於交叉學科本科專業的設立,高校也並非是打無準備之仗。比如,在今年開放日宣佈之前,北大工學院已經在“北京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的基礎上,融合北大控制科學與工程、航空航天和製造工程、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等4個雙一流學科的實力,聯合人工智能、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心理與認知科學等一流學科的力量,重點籌建“機器人工程”本科專業。

今年通過審覈的天津大學,於2018年5月就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圍繞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培養、人工智能基礎和技術研發、人工智能科研平臺和團隊培育以及社會服務功能進行建設。幾乎同時,復旦大學與清華大學也成立了人工智能技術學院。

大學本科開設交叉學科專業是大勢所趨?專家:不能“盲目強爲”,也不能“無所作爲”

面對來勢洶洶的人工智能,程京德冷靜思考本科階段的人才培養問題,並在去年IEEE SmartWorld國際會議上發表了題爲《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課程設置模式》的論文。他認爲,目前所謂“人工智能”,並沒有建立起具備專業特色的獨立課程教育體系;許多所謂“人工智能”專業的課程設置,與傳統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相比,無非是增加了一些近年熱門的課程,卻很少刪除掉傳統的計算機科學課程。“這與‘人工智能’本質上並沒有脫離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仍然是一門工科的現狀相符。”在論文中,程京德也提出了建立具備“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特色的獨立課程教育體系模式。

其他交叉學科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劉堯表示,若要開設交叉學科專業,高校首先要開展交叉學科建設,再進行交叉學科專業建設,最後明確交叉學科專業定位。“交叉學科是一個學科,而不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科的簡單混合,所以先要按照學科的要求進行建設。比如,學科梯隊、學科帶頭人、實驗室、研究基地、研究方向、研究項目、學科管理制度等是否達到基本要求。”然後,再製訂專業培養目標與培養方案,建設專業師資隊伍、實驗室等。劉堯解釋說。對於交叉專業定位,劉堯強調說:“之所以將其單獨提出,是爲了避免一些高校把交叉學科專業辦成業已存在的主修—副修專業或雙學位專業。事實上,交叉學科專業是交叉學科支撐的專業,不是主修一個專業再副修一個專業,而是不同既有學科的相互融合形成的具有獨立培養體系的專業。”

在設立專業過程中,劉堯還對學科建設提出了意見。首先高校要樹立“三個立足”的建設理念,即立足未來、立足實際和立足特色。“高校發展要有長遠的眼光,依據社會的發展需要,確定重點發展的方向,進行交叉學科及其專業建設,還要結合本校學科與專業的實際情況,利用優勢資源建設富有特色的交叉學科與專業。”

其次,高校既要發掘既有學科與專業優勢,加大優勢學科與專業建設力度,又要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確立、培育交叉學科與專業,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促進其健康發展,還要着眼於未來和長遠發展,以交叉學科與專業建設爲導向,提升全校學科與專業建設的整體水平。

第三,實施交叉學科與專業一體化建設策略。高校要充分認識交叉學科建設的重要性,以及交叉學科與專業建設的互補性,堅持走交叉學科與專業建設一體化發展道路。爲此,高校要制定切實可行的交叉學科與專業一體化建設規劃,以保證交叉學科與專業建設同心同向、互相促進、協同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