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機是空戰的核心主力,承擔了戰爭中最最嚴酷的場面,現代戰爭起步都是空襲開始,所以戰鬥機面對的敵人都是非常兇悍的,而且戰鬥打響後,飛行員就基本沒有退路,生存和死亡,成功和失敗只有一個選項,這種嚴酷考驗對敵我雙方都是如此。

所以,世界各個強國都高度重視戰鬥機機隊的建設和訓練,戰鬥機飛行員也成爲當之無愧的空中嬌子讓人景仰,各國最優秀的英才參軍的第一選擇都是飛行員,戰鬥機飛行員,即使在空軍戰鬥機飛行員內部,普遍存在追求先進戰鬥機駕駛資格的風氣,中國飛行員白龍的願望是從殲16改飛殲20,當然,成功了!

重戰如何在空戰中“鹹魚翻身”

戰鬥機掛載先進導彈出徵,這是常態,也是使命,更是榮耀

但是,榮耀的背後往往是傷痕,俗語說:成就有多大,代價就有多大,要空戰取勝,就要努力訓練,逼近甚至超越飛機的設計基線,不斷忍受高過載,高低溫高振動複雜交戰環境給飛行員帶來的種種極度不適,飛行員不舒服,飛機同樣也不舒服。

下面讓我們通過一些圖片體會一下,飛機有多不舒服。

這是一架空軍的殲10B戰鬥機,地勤人員正在進行進行維護前起落架

由於圖面太大,我們部分截圖放大看看,或許可以發現一些想不到的細節。

前起落架零件表面的白色保護漆脫落,這就是降落衝擊帶來的後果

前起落架在戰鬥機載荷分配中,載荷分擔比較小,大體在3成左右,真正的嚴峻考驗是主起落架,承受着飛機重載着陸的第一波衝擊,這也是飛機設計師最最擔心的地方之一:起落架故障在飛機機械故障中算是一個巨頭,所以設計使用和維護都要相當上心。

這是殲10B主起落架,可以看出支柱和撐杆都非常強壯,承受30噸的衝擊力

讓我們放大看一看細節,就知道,起落架很不輕鬆,真的很不輕鬆。

起落架的操縱電纜也嚴重磨損,有意思的是,下面的管路支架和管路之間是松配合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上紅圈內,管路的保護層磨損過度脫落,而下紅圈內,明顯可以看到金屬編制保護層也和黃色保護支架磨平了,變得毫無金屬光澤黯淡下來,或許有人會問,爲何不將支架和管路綁緊一點,現在這麼磨損有點嚇人?

原因是,不能彎曲綁緊了,飛機降落時,強大的衝擊之下,起落架支柱會上下大幅度浮動,假如支架和管路綁緊了,管路反而容易在支架附近遭受到巨大的彎曲載荷,過早開裂失效,現在這種設計,不是很好,但是也儘量約束了管路,不要過分亂動,造成事故,當然這種設計在更新一代的戰鬥機中,幾乎消失不見,因爲表皮磨損太大,經常需要檢查更換。

長春開發日展出了中國的攻擊猛龍,掛載先進空地導彈和干擾吊艙

其實,戰鬥機飛行員不僅僅機械磨損,管路磨損,電子設備也有磨損,比如天線,我們也可以在長春航空開放日看到一些端倪。

對於長期在空氣中遭受高速高壓氣流吹襲的零件來說,金屬材料不怕,但是非金屬材料比較怕衝擊,怕頻繁的高速吹襲,下面讓我們看看殲10B長期飛行的傷痕。

高速飛行的氣流吹襲使得殲10B垂尾天線罩開裂脫落,學名叫風蝕

進氣道下方通訊天線也遭到大風吹襲表面開始脫落

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雷達天線罩大多是玻璃鋼材料製造,或許國產玻璃鋼技術還稍微欠佳一點,需要改進耐久性,而類似的事前不僅僅發生在殲10B身上,殲16戰鬥機也有類似的問題。

這就是新出廠的殲16戰鬥機,尾部看起來完好無缺,光滑平整

但是交付部隊飛行一段時間後,卻出現了嚴重變形的情況,從玻璃鋼常見故障來說,長期高低溫環境,外加強烈的陽光照射老化,開裂變形,這種故障發生很常見,假如需要長壽使用,故障發生少,那就需要特別控制好工藝過程參數和材料品質,也不是很容易的事。

殲16垂尾尖端玻璃鋼天線罩,在環境載荷下開始老化變形

有的朋友就問,玻璃鋼零件這麼不結實,換成金屬的不就行了?

這是功能性材料,換成金屬材料後,壽命更長,更耐高低溫,但是卻喪失了通訊能力,玻璃鋼天線罩內的天線就被“活活憋死”了,外界信號進不來,裏面信號出不去。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複合材料工業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還需要開發更耐用耐磨的產品,改進加工工藝。(作者署名:大水)

《出鞘》完整內容請關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搶先查看(查看詳情請搜索微信公衆號: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完整首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