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劉若英因導演的電影《後來的我們》陷入了一場風波,其中的是非咱就不多說了,咱今天來說說劉若英的爺爺,當年可是一位響噹噹的大人物。

劉若英的爺爺名叫劉詠堯,1909年出生,是湖南醴陵人。

1924年8月,劉詠堯考入了黃埔軍校第一期,跟胡宗南、徐向前、陳賡等人都是同學,也是同期學生中年齡最小的,那年只有15歲。

別看劉詠堯年紀小,打起仗來那可是不要命。黃埔軍校畢業後,劉詠堯參加了國民革命軍的兩次東征,年僅16歲就爭當敢死隊隊長,在戰鬥中多次負傷。戰後,劉詠堯因功被提拔爲營長。

隨後,劉詠堯被推薦到莫斯科中山大學深造,和我軍名將左權成爲同班同學。回國後,劉詠堯在國民革命軍中先後擔任營長、團長,升遷速度很快。

不過,劉詠堯真正的特長並不是帶兵打仗,而是後方的政治宣傳和軍校教育上,還曾長期在戴笠的軍統工作,尤其是在軍統系統下的政訓處,是戴笠的得力干將。

抗日戰爭期間,劉詠堯更是哪裏缺人就去哪裏補漏,一會兒在前線指揮部隊打日寇,一會兒回到後方軍校當校長,一會兒又在軍政部的抗日遺屬工廠當廠長,還在蔣的侍從室當過主任,甚至還曾到湖南大學當過教授,盡顯全才本色。

1945年6月,劉詠堯因卓越的功勳,被授予陸軍中將軍銜。

劉詠堯在軍界素有“儒將”之稱,一生著書多部,涉獵廣泛。1951年,劉詠堯宣佈退出軍界,之後他便開始發展起自己的文學興趣,創辦了《國防叢刊》,著有《人生哲學論》《政治學概論》《世界各國革命史》等著作,同時還擔任着臺灣大學的教授。

別看劉詠堯在戰場上是猛將,但對孫子孫女,卻是疼愛有加,尤其是劉若英,更是被他捧爲掌上明珠。

劉若英曾經回憶說,她小時候因爲在學校裏上課不聽話,被老師打手心,回到家後就去找爺爺告狀。爺爺當時就拍案而起,說:“是誰敢打你?來人,把槍拿出來!”

每每到了這個時候,劉若英總是特別得意,有了爺爺的撐腰,就天不怕地不怕。

等到劉若英工作以後,晚上常常很晚纔回家,劉詠堯每次都要和老伴兒說:“等孫女回來一定要打斷她的腿,省得天天大半夜不回家。”

可是等到劉若英進了家門,他卻又攔着發火的老伴兒,說:“太晚了,趕緊讓她去睡覺吧。”

不過,疼愛歸疼愛,但劉詠堯對劉若英的教育也非常嚴格,劉若英雖然出道多年,卻很少向別人提起過自己的家族背景,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

劉詠堯對黃埔軍校懷有很深的感情,曾聯合臺灣的黃埔同學發起了“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晚年的劉詠堯,每每回想起當年的崢嶸歲月,就激動得掉眼淚。據劉若英透露,爺爺生前最喜歡聽她唱《黃埔軍校校歌》。

劉詠堯一生堅持愛國理念,即使到了人生暮年,仍心繫兩岸關係,曾多次呼籲黃埔的同學爲兩岸的和平盡一份力。

後來,劉若英經常來大陸演出,劉詠堯就經常對她說:“你在大陸身負重擔,兩岸的和平就靠你了。”

甚至在彌留之際,劉詠堯也不忘表達自己的家國情懷,在遺囑寫道:“堯一生爲國盡瘁,戮力疆場,運籌帷幄,或爲國建言,璀璨議壇,獻策良多。惟歲月悠悠,忽忽已年屆九十矣。回首故國河山,猶未歸於一統,不勝其感慨萬千!”

1998年8月22日,劉詠堯將軍病逝於臺灣,享年89歲。

歷史客棧作者:威廷根施坦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