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婉兮 封面/千圖網

1

先講一條駭人的新聞。

事情發生在21年前。當時,有個19歲的女孩和男友同居了,兩人一起住在某鐵礦單身宿舍內。

有一天夜裏12點多,男友幹完活回家,見女友還沒把飯煮熟,頓時無名火起。矛盾由此爆發,兩人先是劇烈爭吵,後來又發生肢體衝突。

女孩用鍋鏟在男友背上敲了一下,此舉徹底激怒男方。他乾脆把她按在牀上掐死,隨即拋屍潛逃亡命天涯。

現在,我想着重談談慘案的導火索——女友沒做飯。

咱們先不說女孩到底該不該做飯,也暫且別追究細枝末葉,只聊聊男方當時的暴跳如雷,因爲這樣的情境在生活中實在太常見了。

大部分下班回家的男士,的確會因此而怒氣沖天,“我在外辛辛苦苦幹一天,回家竟連口熱乎飯都喫不上!”

讀者小A就遇到過一次。

那天晚上8點多,她從後臺發來信息,言語間滿是傷心失落。

兩個小時前,丈夫下班,見菜沒洗飯沒做家中冰鍋冷竈,一張臉就猛地拉下來。他把公文包重重摔在沙發上,開口便是斥責:“你一整天在家待着,連個飯都不做?”

當時,小A正在給孩子喂藥,心情不免焦躁,也毫不客氣地回敬了一句:“我是你請的保姆嗎?”

這下好了,戰爭挑起,兩人針尖對麥芒吵了將近半小時,倒把生病的孩子嚇得哇哇大哭。小A也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我又不是故意不做飯,他一點都不體諒全職媽媽的難處。”

說實話,我能理解男人們的心情。

在外奔波一天,最能安慰周身疲憊的,便是家中那一桌熱氣騰騰的飯菜,解了飢腸轆轆,也緩了風塵僕僕。

但他們的理直氣壯,恕我實在無法苟同。

那或多或少地反應了潛意識中的大男子主義,沒直接說出口,卻無時無刻不在暗示:你是女人,你必須做飯做家務。

哪怕妻子也和他一樣拼殺在職場上,哪怕她也同樣掙錢養家。

2

現在已經9102年了,但許多人,包括許多女人,依然固執地把廚房定義爲女人的戰場。

很久前看過一部電視劇,女孩第一次去未來婆家,飯後便積極地擦桌子洗碗。男友探頭探腦地想進廚房去幫忙,母親卻攔住他:“廚房不是男人該進的地方。”

男孩訕笑了一下,也就心安理得地看電視去了。

但如果換一個場景,男孩跟着女友去見家長呢?

他們很少有主動收拾的意識,哪怕表現出來了,準丈母孃也多半會說你坐你坐,這些活兒用不着你來。

這是普遍存在於中國家庭的最常見情況。

在婚姻締結之初,人們便下意識地把做飯洗碗作爲任務分派給女方,並用“賢惠”加以定義,形成代代相傳的考覈標準。

或許是因爲,女人已經在廚房裏忙碌了幾千年。

從前生產力低下,身強力壯的男人肩負打獵種植的重任,用一身力氣去換全家口糧;女人們心細手巧,也就順理成章地烹飪、紡織,分工合作共同撐起家庭。

但現在不一樣了,純粹依靠體力勞動過日子的時代已經遠去了。

其實家庭模式乃至社會格局,背後都是生產力在調動。

進步的社會將女性也推到了臺前,她們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不必再靠子宮和廚房來彰顯價值。遺憾的是,許多丈夫都還沒意識到這一點,他們依然把做飯視作妻子的責任和義務。

或許有人會說:可是男的不會做飯啊。

可又有誰是天生就會的呢?只不過是我們的社會氛圍和家庭教育,都沒教會他們這一點。

許仙說得好:“燒飯、洗衣。可不是老天造人就定給女人做的。”

要知道,最頂尖的廚師和美食家可都是男人啊!

只不過扮演“丈夫”這個角色時,他自然而然地把這一項技能拋開了。

3

聖人有句話:君子遠庖廚。

原意是說:

君子對於飛禽走獸,見到它們活着,便不忍心見到它們死去;聽到它們哀叫,便不忍心喫它們的肉。所以,君子總是遠離廚房。

可人們卻望文生義,將它曲解爲男人不該進廚房,還理直氣壯地表示,“我這可是遵循聖人的教導。”

不久前,好友小霜就因此而和丈夫大吵一架。

當時,兩口子酒足飯飽,小霜努努嘴示意丈夫洗碗,可對方卻一動不動,眼睛只牢牢盯住手機屏幕。

其實也不是第一次了。

丈夫是婆婆捧在手心的疙瘩肉,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地長大,幾乎沒有任何自理能力。

婚後經老婆調教,這才磕磕絆絆地學會了煮麪熬粥煎雞蛋,但對家務始終抱着“能逃則逃”的消極態度,總是想方設法把活兒推給妻子幹。

小霜見他裝傻,聲調便提高了不少:“我做飯很累了,碗得你洗!”

丈夫磨磨蹭蹭地起身來,邊收拾餐桌邊嘟囔:“好吧,我勉爲其難幫你洗一下。

“什麼叫幫我?你沒喫飯?”小霜氣不打一處來,火氣蹭蹭從心底竄出,全部化作了嘴上的刀子。

男人卻不示弱,振振有詞地把自己的父母搬出來做例子講道理:“我們家都是我媽做飯洗碗,我媽可以,憑什麼你就不行?”

兩口子脣槍舌劍鬧了一場,冷戰持續了將近一週纔算完。

都說家是兩個人的,家務卻爲什麼只是女人的呢?

廚房裏的煙火氣息,能構建真實具體的幸福。但它的締造者和維護者,是且必須是婚姻裏的兩個人。

4

“做飯的男人最帥氣!”

這是近年來特別流行的一句話,所謂“帥氣”當然不一定是客觀事實,但那樣的主觀感受,就足以使妻子的幸福感爆棚了。

不瞞諸位,我在婚姻中的最幸福時刻之一,就是和老公一起做飯時。

他負責切菜炒菜,我就剝蒜、擇菜,兩人邊幹活邊聊着一天的見聞,在噼裏啪啦的爆炒聲中笑作一團。

這樣的生活世俗卻溫馨,熬煮百味人生、調勻酸甜苦辣,讓人覺得未來可期,日子能緩緩地悠然地過下去。因爲身邊的ta懂得分擔責任,是認真對待生活,用心經營婚姻的。

曾聽一位男性友人吐槽妻子太作:我命都可以給她,她卻老是說我不愛她。

妻子翻了個白眼:我要你的命幹什麼?我只不過要你擦擦竈臺洗洗碗。

許多人都是這樣的,一說愛情,立刻就聯想到生死相許,滿腦子都是小龍女和楊過式的悲壯悽美,抑或韓劇中的生離死別。

許多人也都對伴侶信誓旦旦,如果到了那天,我一定會怎樣怎樣,說得眼泛淚光,彷彿自己已經是故事中的主人公。

但事實是,遇見上述情況的概率微乎其微,捐器官擋子彈這種驚天動地的愛,你真的不一定有機會去實現。

能實現的,無非是平凡日子中的瑣碎小事;最考驗夫妻感情的,也不過水池裏的那一堆髒碗。

說到底,經營婚姻到底從何經營?

不是說盡甜言蜜語講盡大道理,而是在生活的各個細微之處用心,比如做飯、洗碗、拖地、刷馬桶一類的小事情。

畢竟普通人的婚姻就是過日子而已。

如果說婚姻是一場修行,那廚房纔是它的最主要道場。

凡夫俗子一日三餐,其實我們都在最簡單的事情裏,接近最本真最可貴的東西。

5

可能有人會問:我是真的不愛做飯,不做可不可以?

我的答案是;當然可以!

你看上海那對老夫妻,結婚59年都沒在家做過一頓飯,不也恩恩愛愛地走到了金婚?

前提是你們三觀一致、錢包夠鼓,都能享受在外就餐的過程,且不影響夫妻感情。

可惜,丈夫大多會因此而大發雷霆;飯都不會煮,我娶你回來做什麼?!

你看,廚房真的就是老公的照妖鏡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