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NVMe固态硬盘的包装上可以看到NVM Express标志,下图所示为东芝RC100固态硬盘,它使用了64层堆叠的东芝BiCS闪存,PCIe 3.0 x2接口,是SATA固态硬盘的理想接班人。SATA固态硬盘具备良好的向下兼容性,能够安装在当代和过去各种具备SATA接口的电脑当中,这是它的显著优势。

普通个人电脑CPU已经从单核发展到12核,但机箱里有些事物已经20余年未变。它们因何而生,又为何成为经典?

ATX主板设计:

ATX主板设计规范早在1995年就已诞生,至今已有近25年历史,而它依然在影响你当前购买的最新款台式PC!后来的微型mATX、ITX其实都没能完全跳出ATX的影子。

ATX主板设计规范在设计中考虑到了主板布线和散热等因素影响,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期待新规范的诞生。最近在台北电脑展上华硕就展出了一款名为Prime乌托邦的概念产品。

它的特点在于主板正面由水冷及OLED显示屏覆盖,CPU供电元件移至主板背面以便水冷散热,显卡等PCIE设备同样移动到主板背面,避免阻碍机箱风道。但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里,为了机箱和各种配件的兼容性,ATX主板规范依然是主流。

ATX电源规范:

ATX不光是主板的设计规范,同样也是PC供电的规范。翻出仓库一块十几年前的老电源,你会发现它的接口跟现在新电源竟会有八分相似。包括24PIN主板供电和4针D形电源接口依然在当代电脑中发挥作用。

当然,除了这些老接口之外,当代电源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CPU和显卡供电压力,为他们提供了额外的12V供电接口。4针硬盘供电接口也逐渐进化为15针的SATA接口。

SATA接口

SATA(串行ATA)规范在2000年制定完成,取代IDE成为个人电脑硬盘接口标准,距今已有近20年历史。

SATA生于机械硬盘时代,却依旧活跃在当今固态硬盘之中。SATA固态硬盘具备良好的向下兼容性,能够安装在当代和过去各种具备SATA接口的电脑当中,这是它的显著优势。

为了适应过去机械硬盘的工作方式,SATA增加了Trim指令来帮助固态硬盘执行闪存垃圾回收,帮助保持性能。下图为东芝TR200固态硬盘,使用了3D堆叠的BiCS闪存,在提升容量的同时,增强了性能与使用寿命,依然是目前老电脑升级的首选。

SATA发展到3.0标准后接口带宽的提升就已停滞,后来的SATA Express接口也没能成功为其续命。

好在SATA现在已经有了新的接班人:M.2 NVMe接口。在NVMe固态硬盘的包装上可以看到NVM Express标志,下图所示为东芝RC100固态硬盘,它使用了64层堆叠的东芝BiCS闪存,PCIe 3.0 x2接口,是SATA固态硬盘的理想接班人。

NVMe固态硬盘使用了PCIE通道作为数据传输载体,因而可获得比SATA更高的读写速度。除此之外,作为专为闪存而生的新协议,NVMe还添加了对HMB主机内存缓冲特性的支持,不但能够令固态硬盘体积缩小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还能增进性能提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