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T歸零再現“維權事件”,持有者“劍”指崑崙萬維

文|嚯嚯

編輯|文刀

1月15日,一篇《獨角獸上市公司或涉嫌數億美元跨國欺詐》的爆料文章在幣圈瘋傳,矛頭直指A股上市公司崑崙萬維董事長周亞輝,以及將他列爲主要投資人的區塊鏈項目ICST。

去年,區塊鏈視頻內容分享平臺ICST通過ICO、私募等方式募資達250萬美元。

創立的一年時間裏,手握巨資的ICST既沒有完成白皮書裏規劃的路線,也未踐行對代幣投資者的承諾,反而接連被爆出創始人涉嫌詐騙被捕、代幣遭交易所下架等醜聞。

當初的投資者成了維權者,他們指控崑崙萬維董事長周亞輝利用他收購的互聯網項目Starmaker爲ICST背書融資,而項目的幕前團隊則是他的“發幣白手套”。

有接近白碩的人士稱,白是崑崙萬維總裁辦的助理。對此說法,周亞輝和白碩均未回應。

目前,ICST官網已無法打開,代幣也幾近歸零。投資者回本無望,他們決定蒐集證據遞送監管部門。

ICST歸零再現“維權事件”,持有者“劍”指崑崙萬維

ICST歸零 持有者“劍”指崑崙萬維

整理好爆料文章後,陳曦將它發佈到了網上,“沒辦法,ICST的項目負責人一個被抓,另一個躲起來了。”

陳曦手裏還持有大量的ICST,該幣的幣價停滯在0.0029元,近乎歸零。

去年7月,ICST短暫登陸過數字資產交易所FCoin,上線後,幣價從0.15元一路下跌,另一名ICST持有者馮昕回憶,幣價在四個月內跌沒了95%,“當時每天成交額只有幾萬元。”

馮昕有過統計,11月,ICST曾連續6天時間保持在0.00000006美元,“當時只需要6USDT,就能買1億個ICST,市值基本歸零。”

成立於去年1月ICST宣稱是一個區塊鏈視頻內容分享平臺。據代幣持有者介紹,去年,ICST通過ICO、私募等方式融資共計250萬美元,當時的私募價格爲0.036美元。

當初,ICST官網上所列的項目負責人分別爲Jerry Ji Guo和白碩。如今,官網已經無法訪問,但ICO項目信息披露網站Trackico上收錄了團隊信息。

ICST歸零再現“維權事件”,持有者“劍”指崑崙萬維

Jerry Ji Guo已不是自由身。去年11月,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將他逮捕,指控他竊取了價值超過350萬美元的加密貨幣、涉嫌ICO欺詐等八項罪名。

代幣持有者們稱,另一位聯合創始人白碩處於“不露面”的狀態。在陳曦看來,白碩只是ICST的幕前操盤者,“背後的主導者是上市公司崑崙萬維董事長周亞輝。”

崑崙萬維在海外有着“小騰訊”之稱,2008年成立後,以首款遊戲《三國風雲》正式進入網頁遊戲領域,僅三年時間就在港澳臺、東南亞、日韓、歐美等主要市場建立起全球化的發行運營網。

2015年1月21日,崑崙萬維在深交所掛牌上市。

儘管以頁遊佔據了行業的一方地位,但遊戲業務下滑也成爲這家上市公司的現實。

2018年8月,崑崙萬維半年報顯示,上半年該企業的營收爲17.68億元,其中,遊戲業務收入6.53億元,營收佔比爲36.9%,同比下滑22.15%;社交網絡收10.11億元,同比增長29.30%,佔總收入的57.2%。

從公開資料看,崑崙萬維對網遊業務的投入已經逐步下降,公司主要的利潤來源則來自於投資收益。

周亞輝的身份不僅僅是網遊上市公司崑崙萬維的實控人,更是互聯網創投圈的黑馬投資人,一度因一年投出5家獨角獸公司而被媒體譽爲“養獸人”。

互聯網金融公司趣店在美股上市,投資聖手周亞輝因此套現3.45億元而“一戰封神”。

去年1月27日,周亞輝在崑崙萬維的十週年慶典上首次表態“要ALL IN區塊鏈”。之後,他的名字出現在ICST白皮書的投資人列表中。

被ICST列出的投資人僅有兩人,另一個被掛出來的名字是幣圈知名投資者李笑來。不過,在Jerry Ji Guo被捕後,李笑來稱自己“被站臺”。

周亞輝這位上市公司老闆從未在公開場合否認過他和ICST的關係,“他和這個項目脫不開關係。”陳曦說。

與白碩有過線下交流的馮昕告訴蜂巢財經,他當初是因爲看到項目的上市公司背景才決定投資ICST,“和白碩要不到錢,背後的金主纔是關鍵。”

落地承諾未果 資金去向成迷

在陳曦和馮昕眼裏,周亞輝和ICST的關係不僅僅是白皮書上所寫的“投資人”,“他收購Starmaker就是ICST融資的背書方。”

ICST的白皮書顯示,項目的落地場景正是Starmaker,這個面向C端用戶的唱歌錄製、分享平臺被ICST稱爲“合作方”。

白皮書所列的開發計劃裏,2018年Q2-Q3的原型開發階段裏就提到“Starmaker會成爲ICST協議上第一個案例APP”,要將ICST的“版權認證、爭議解決系統、內容共享收入分成系統和用戶激勵系統”等基礎組件功能面向這類內容分發APP。

Starmaker也沒有藏着掖着。去年6月,其官方推特宣佈,正在和ICST在區塊鏈上進行合作。

ICST歸零再現“維權事件”,持有者“劍”指崑崙萬維

ICST幣在發行構想中,不僅是StarMaker平臺用戶的內容共享激勵和收入,還是可以被回購的資產。

白皮書的回購機制也與StarMaker的運營利潤掛鉤,“在StarMaker平臺接入ICST後,每個季度將StarMaker平臺當季淨利潤的25%用於回購ICST幣。”

有現成的應用場景,又有實體平臺的回購計劃,再加上週亞輝的投資背書,這一切讓ICST看上去光環閃爍。

然而,這些構想都沒有實現。ICST官方Github賬號的官方代碼庫最後一次更新時間停留在去年9月,代碼已停更4個多月。

陳曦認爲,ICST沒有踐行商業落地的承諾,StarMaker更像爲ICST融資的一個幌子,控股人周亞輝不但借ICST在幣圈融了一波錢,還拿到了另一家他持股的上市公司的融資,“一物兩賣。”

公開資料顯示,美股上市公司Opera Limited曾在去年11月5日宣佈,向StarMaker投資3000萬美元。官網上的投資新聞中顯示,2016年周亞輝就收購了StarMaker。

Opera也是崑崙萬維的持股企業。據崑崙萬維在2018年8月發佈的半年度財務報告顯示,其對Opera的佔股比例爲48%,周亞輝在6月擬任其所控制的公司 Opera Limited 的CEO,因此卸任了崑崙萬維總經理一職。

也就是說,周亞輝任CEO的Opera,給他收購的StarMaker投了3000萬美元,而以ICST又在StarMaker和周的背書下融了250萬美元。

“這麼多錢,做不出一個ICST的落地?更大的疑問是我們投的錢又進了誰的口袋裏?”陳曦的語氣中滿是質疑。

項目志願者“反水”加入維權大軍

ICST落地進展緩慢之時,投資人曾將前期套現的希望寄託於“上交易所”。

蜂巢財經獲得的一份聊天記錄顯示,白碩曾在去年年中時承諾ICST將登陸全球成交量排名前五的數字資產交易所。2018年7月,ICST登陸了FCoin的創業板FOne。

投資者期待ICST的市場表現之時,ICST的幣價一落千丈,並在上交易所的4個月後爆出了項目創始人因詐騙被捕的利空醜聞。

令投資者更爲不滿的是,這一消息被坐實了20多天後,ICST微信公衆號“全球ICST”才發佈了公告,撇清與Jerry Ji Guo之間的關係後稱,ICST的開發團隊及合作方並未受到此事件的影響。

12月3日,FCoin發佈退市預警公告,ICST被列入了退市名單中。這距離創始人被捕還不到一個月,而在面對投資者詰問時,另一位聯合創始人白碩則躲躲閃閃。

劉尚濤已經無法忍受白碩的迴避態度,他是ICST的持有者,也是社區志願者。

去年6月,他加入社區負責部分社羣的運營工作,“沒有工資,純粹因爲看好項目,幫忙發發週報,管管社羣。”他說,此前的ICST場外交易羣、投資羣都變成了維權羣,他手裏的ICST一個也沒賣,全部砸在了手裏。

1月14日當晚,劉尚濤加入了維權大軍,與他一同“反水”的還有另外20多個羣的羣主,“作爲負責人,白碩不站出來直面投資者的困難,很多人以爲我是項目方的人,他們太沒擔當了。”

有接近白碩的人士稱,白是崑崙萬維總裁辦的助理。蜂巢財經多次聯繫白碩,對方的手機始終處於無人接聽的狀態。

針對ICST的維權風波已經至少發酵了3次,陳曦說,項目團隊至今未出面表態,“我們已經聘請了中美兩國的專業機構爲全套證據做公證保全,會把資料遞送到監管部門。”

截至發稿,陳曦創建的維權羣已經在一天時間內聚集起170人,“受損的絕不止這些。”

(文中維權投資者名字均爲化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