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伊利方面委托律师提起诉讼,关于伊利被造谣的事件正式进入司法程序。然而,关于此事的网络讨论仍在继续。值得注意的是,伊利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和普通股民们也开始发声,他们自发力挺伊利,要求法律严惩造谣者,并提出了“我们的损失谁来赔?”的愤怒之问。

造谣者请注意,广大投资者正喊你来赔钱!

造谣者请注意,广大投资者正喊你来赔钱!

投资者的愤怒是有道理的。3月26日,关于伊利的谣言发出后,造成伊利股价大幅波动,比当天最高市值蒸发了130多亿,投资者损失惨重。事实上,伊利在资本市场长期表现出色,投资伊利的股民也大都获得了可观的收益,他们当然不希望这样一支绩优股毁在谣言上。“我们的股票损失找你算帐!”通过网络,他们对造谣者表达自己的不满。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媒体平台的丰富多样,造谣的成本变得非常低。就像一位股民说的那样,别有用心的人张张嘴、动动笔,企业就会蒙受巨大损失,相应的投资人就可能赔到哭。由于受众普遍有一种“猎奇”心理,所以对名人的内幕非常关注,再加上舆论经常情绪化、非理性,很容易被带节奏,所以网上经常会出现各种“神转折”,但是就算企业通过正面发声辟谣了,也很难彻底消除影响。

另一方面,企业、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一般也不愿意与“小编”们纠缠,因为诉讼成本太高,回报又太低,很多企业更愿意通过“私了”的方式解决,这就更给很多人造成了“小媒体、大记者”的错觉,使造谣成了一些人获利的手段,同时也成为商战中攻击对手的武器。而知名企业和企业家自然成了造谣的重灾区。除了伊利之外,还有很多企业和企业家中枪。

比如2015年,某微信公众号发了一篇名为《王健林:淘宝不死,中国不富,活了电商,死了实体,日本孙正义坐收渔翁之利(荐读)》的文章,冒用王健林名义恶意诽谤、污蔑淘宝网及网购电商。这篇文章逼得万达不得不诉诸法律,才解决了此事。2016年底,曹德旺接受采访时说了一句实话,却被演绎成“曹德旺要跑”的话题。所以,娃哈哈的宗庆后曾经非常无奈地说:“我们没有什么其它困难,最大的困难是网络谣言给我们造成的。”

柳传志曾说,企业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能发展到今天的程度,企业家功不可没。但是,企业家更多的精力本来应该是把企业做强做大,但是由于“被失联”、“被调查”、“被边控”等问题,不得不动用企业宝贵的资源去处理,其实是对社会是巨大的损失。

造谣者请注意,广大投资者正喊你来赔钱!

以伊利为例,这次的谣言已经对企业品牌形象和领导者的个人声誉都造成了负面影响。尽管伊利在事发后第一时间报案并发布公告,但是股市的波动造成投资者真金白银的损失,却很难挽回了。尤其是很多小散户,抵抗风险能力越差,这次波动甚至影响到了日常生活。“赔的我啊,这个长假啊,真是恨得心里难受。”一位投资者在网上的留言中这样写到。

根据法律,造谣者可能面临行政、刑事和民事三种指控,对于情节轻微的可能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拘留和相对较低的罚款。而对于情节严重的,即“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另外,受伤害的一方还可以提起民事赔偿诉讼,以伊利案为例,不仅伊利方面可以要求赔偿,受损失的股民也一样可以要求赔偿。

随着伊利方面拿起法律武器对造谣者及幕后黑手进行反击,很多投资者也表示,要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在股市中的损失。可以想象,对于造谣者,这笔赔偿一定会是天价,但在不少投资者看来,“总不能就这么算了”,必须让造谣者付出代价。

谣言止于智者,在如今互联网时代或许已经不够用了,必须让谣言止于法律。对于每一个人,在造谣之前,还是仔细掂量一下能否承受可能付出的法律代价;而对于为了一己私利的恶意造谣者和幕后黑手,则必须严惩,绝不姑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