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洋一號”科考船3日完成綜合海試任務返回青島母港,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辦公室副主任李波表示,本次海試任務中成功進行深海裝備應用,標誌着中國在深海重大裝備的設計、製造方面已具備產品化開發製造能力。


中國在深海重大裝備設計製造領域已具備產品化開發能力

中國“大洋一號”科考船完成2018年綜合海試任務,於3日上午返回青島母港。此次海試中,中國自主研發的“海龍”、“潛龍”系列潛水器共完成12次下潛,獲得大量試驗數據和豐富調查資料。


本航次任務分爲A、B兩個航段,共計45天,總航程6208海里。A航段中,中國自主研發的“海龍”系列潛水器共計完成8次下潛,完成4500米級深潛試驗。B航段中,中國最先進的自主潛水器“潛龍三號”共完成4次下潛,下潛成功率百分之百。其中,前兩次下潛爲海試潛次,分別完成了綜合性能試驗和最大續航力試驗,全面檢測了50項技術指標,包括最大工作深度、無動力下潛/上浮速度等,潛水器2節速度續航力達到42小時48分鐘,航程156.82公里,創下中國自主潛水器深海航程最遠紀錄。


李波表示,這次海龍、潛龍深海裝備的成功海試和應用,標誌着中國在深海重大裝備的設計、製造方面已具備產品化開發製造能力。


他認爲,伴隨國家海洋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深海技術裝備將向着全海深、智能、綠色、大數據方向進一步推進,通過發展“深海深地”鑽探的“深龍”技術,海底、水體、海面、太空、陸基一體的“雲龍”技術,綠色高效海底資源開發的“鯤龍”技術,全面推動中國深海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可望通過企業化運作和技術整合,形成國家級的深海裝備品牌和專業化隊伍,以有效支撐海洋強國建設。

中國將在2020年前研製出兩個11000米載人深潛器。此外,中國設計師正在研製四個高科技深水勘探設備,以幫助中國更高效地進行海底開發。

中國在深海重大裝備設計製造領域已具備產品化開發能力

2012年,萬米級深潛器的上一代--"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裏亞納海溝完成7000米級海試,預計也將於今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