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的自律。从“他律”到“自律”,是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关键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评价,从而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的机制。

常听到有家长说:“我们家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总是静不下心来,一会儿吃点零食,一会儿吵着要看电视”。也许在父母眼里这是因为孩子太小,太调皮,其实,这正是孩子自律性差的表现。

自律,通俗说就是一种自控力,即克制自己想做某事的冲动。缺乏自律性,其实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自律的五条支柱:认同事实(acceptance)、意志力(Willpower)、面对困难(Hard Work)、勤奋(Industry)以及坚持不懈(persistence)。如果你把每个词的首个字母取出来,你便会得到“一条鞭子(A WHIP)”。这条鞭子便是鞭策你自律的关键。

自律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自律的人,会让自己活得越来越高级。

乔帮主曾经说过,自由来自自信,自信来自自律,正所谓,能自律者方得自由,没有自律的自由就像一盘散沙,都不用用风吹,走两步就散了,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成为一名拖延症患者,或者人神共愤的迟到专业户,就要赋予他们自我约束的能力,自由和自律就像天枰两端的两个砝码,不管往那边倾斜都会失去平衡,如果不忍心让娃受折磨,就别给他自由过了火。

只有更自律,才能更自由。那么,自律有那么难吗?会不会很难做到?其实不然,大多数人和我们一样,只不过他们早早地学会了自律。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的自律。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性?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是一个连续发展的整体,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阶段。从“他律”到“自律”,关键是加强孩子对道德概念及其意义的理解,使道德认识成为个人行动的自觉力量。

1.培养孩子同伴间的合作

同龄人的交流使儿童在发现自我、形成社会知觉、获得情感支持的同时,也促进了道德理解。

同龄人之间的矛盾、不协调、冲突,让儿童借助于协商、对话、交流等形式,了解了其他人的观点、思想,这对道德认识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家长要重视孩子同伴之间的交往,为其提供机会,并在出现问题时给出正确引导。

2.制定并遵守规则

“他律是自律的基石。”对于孩子而言,他们的自律源于家庭规则的建立。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则的争先恐后势必会造成社会的混乱,要想孩子自律,首先就要学会遵守规则。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给予孩子正面的影响,在日常行为中为孩子树立遵守规则的好榜样。家长要让孩子了解各种规则,行人车辆要遵守交通规则,和小朋友玩游戏要遵守游戏规则,各种体育运动要遵守竞赛规则,还有要礼貌待人啦、按时作息啦、做事不影响别人啦等等,并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遵守规则给予孩子监督指导。

当然,这也需要父母们有足够的自控能力,别轻易放弃执行。让孩子知道,每个人的行为都应该在一定的规则和边界内。

3.培养孩子道德评价能力

从“他律”到“自律”,是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关键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评价,从而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的机制。

发展过程中,家长尤其要注意实事求是地给孩子做出评价示范,培养孩子对自己道德行为结果进行评估,对自己未来的道德行为进行预想。

教会孩子自律,才是真正的富养。

棒棒贝贝希望每一位家长、小朋友都能够将“自律”贯彻到生活中,成为一个越来越优秀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