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是胎兒與母體之間聯繫的紐帶,裏面有兩根臍動脈和一根臍靜脈,是胎內輸送營養和氧氣的渠道。平常需保持臍帶的乾燥,因爲如果臍帶經常溼溼的,很容易使臍帶產生肉芽組織,嚴重時會發臭,因此,臍帶護理是父母不可忽視的工作。

父母在護理新生兒臍部時需要特別注意臍疝,它是新生兒常見問題,尤其以早產兒最常見。

此爲在肚臍部位出現鼓起膨出的現象。有些新生兒,尤其是未足月的早產兒,臍帶脫落後在肚臍處會有一個向外突出的圓形腫塊,這就是“臍疝”。

小如黃豆大小,大的可像核桃,當新生兒平臥,安靜時,腫塊消失,而在直立、哭鬧、咳嗽、排便時腫塊又突出。

用手指壓迫突出部,腫塊很容易回覆到腹腔內,有時還可以聽到“咕嚕嚕”的聲音,如果把手指伸入臍孔,可以很清楚地摸到臍疝的邊緣。通常在2~3歲前即會消失。

發生臍疝的原因:新生兒臍帶脫落後,臍孔兩邊的腹直肌尚未合攏或腹肌的腱膜有缺陷,一旦腹腔內壓力增高,腹膜便向外突出而造成疝。臍疝的內容物是腸管等組織的一部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