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教父把脈中國酒店業:直擊六大痛點、提出四大創新

【酒店高參】在中國飯店業品牌價值榜峯會上,中國酒店業教父魏小安先生提出現在是行業最好的時代,同時也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與挑戰。他針對目前存在的六大問題提出了四大解決方法,以IP爲先導,以品牌作爲制勝法寶,引起了行業人士的普遍關注。

行業教父把脈中國酒店業:直擊六大痛點、提出四大創新

我記得前幾年研究過會議酒店的標準,集中就是關鍵的講臺多長、多寬、多平、多高,要有什麼樣的角度都有規範,但是今天我們這個問題還沒有解決。應該說這是我們行業的一個差距。我今天實際上是說一個酒店創新IP先導,我就說一個我們現在行業的現狀,就是一個泛住宿業的現狀。

我們回過頭來問一下幾個問題,第一個什麼是酒店?以住宿爲主體的服務設施可以稱爲酒店。現在這樣的定義太多了,而酒店以文化性爲特點,以超越性爲本質,以住宿爲主的綜合性服務企業,應該這麼來理解。

第二個酒店的盈利模式變了,尤其是供求關係在變化,決定了酒店盈利模式的變化。我們原來強調服務性,現在強調增值性,之後又強調集團性和互聯網便利性。店小二時代已經過去了,很多飯店老總還是習慣我是店小二,從強化服務的角度這句話沒有錯,但是從現代酒店的運營角度來說這個肯定錯了,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行業教父把脈中國酒店業:直擊六大痛點、提出四大創新

中國現代酒店先驅白天鵝賓館

這兩年有三個現象引人關注,第一個就是途家模式,供給側的變化,是閒散房屋的再利用,有的項目是從房地產銷售開始就融入。二是分權度假,泛酒店的深化。1998年分時度假開始,之後基本都失敗,2014年分權度假開始,似乎是一個房地產的一劑良藥。第三就是OTA與酒店的矛盾公開化。 第三個部分產品模式、運營模式、營銷模式都是花錢,都會發生長遠的變化。由此我們看看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數量增長,品質不能同步。

有時候覺得很奇怪,我們老關注我周邊的這幾家酒店運營得如何,我這個城市的酒店形式如何,關注這個是很對的,因爲這是你的直接對象。但是我們放大一下就不得了了,所以現在我們的問題就是酒店的數量是越來越增長,但是品質不能同步。

有一度應該說旅遊飯店的品質達到了我們服務業的最高端,應該這麼說一直到今天,我們仍然是一流的。雖然被人吐槽,我們被人“黑”,有的時候是高級黑,有的時候是直接黑,比如這幾天熱門的酒店衛生問題,這就是“直接黑”。說歸說,我相信一條我們酒店的服務品質在中國的服務行業仍然是一流的。可是品質在下滑,不能同步。

2.硬件提升,軟件不能同步。

如果現在講豪華,講奢華,我們硬件不得了,但是我們軟件不能同步。別的不用說,直接一個表徵就是你的房價。

3.成本增長,效益不能同步。

這是我們這麼多年的一個困難。原來一句話叫宏觀報喜,微觀報憂。

4.種類增加,人才不能同步。

隨着酒店市場的細化,酒店本身產品的細化,我們的很多專業性的人才現在不能同步,具有普世性的人才很多,但是比如說度假酒店的人才、商務酒店的人才、會議酒店的人才乃至更細一步的這種人纔不能同步。

行業教父把脈中國酒店業:直擊六大痛點、提出四大創新

5.渠道增加,市場不能同步。

按理說我們現在可選擇的渠道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原來就是自己賣自己,現在有這麼多渠道給我們選擇,但是我們是不是跟上來了?

6.專業增加,秩序不能同步。

一說起來現在管理越來越嚴格,但是市場秩序到底如何?這也是問題,因爲總體而言,我認爲中國的旅遊市場秩序現在是市場上最好的時期,而現在渠道不同了,媒體不同了,有一點事情就覺得不得了。

80年代的時候我們的酒店困難,90年代的時候持續發展,到了新世紀以後仍然持續發展,我們的市場秩序、服務質量現在是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但是最重要的是這些年房地產的價格增長了5到10倍,飯店的房價增長了呢?如果算前些年的賬,基本上50%。比如說比起15年以前我們增長了50%,如果算這五年的賬我們又在下降,比如說我2017年比起2014年我們的酒店尤其是高端酒店的房價正在下降,這是我們現在存在的問題。所以很自然,從長遠來講,供不應求的態勢還會持續。

行業教父把脈中國酒店業:直擊六大痛點、提出四大創新

現在民宿發展如火如荼

如何放眼下一步,就是多變化。

1.市場變化

市場進入低谷,我們整個行業陷入緊運行。經濟變化不確定,所以不確定,從酒店投資角度來說就需要穩投資。旅遊的變化也在轉型。原來很熱的一些東西現在開始冷,原來冷的領域現在開始熱,存在一系列的隱憂,需要我們有相應的對策。

總體來說供過於求的格局長期持續,短期能解決嗎,我看不出來,長期能解決到哪一步我也看不出來。還有就是求高求“豪”的狀態仍然持續。比如說最近一個禮拜的熱點就是上海的深坑酒店,50多億的投資,12年的工期,現在變成網紅。我那兩天正好在上海,我還說能不能去看一看——不行,路都堵了,想都不要想。可是我看了看材料我覺得這是個作品,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有一批頂級的公司出來,我贊成高,我不贊成“豪”。

真正高端的產品絕不追求豪華,我們中國的很多酒店大而不當、貴而不實、費而不惠,土豪之風到現在剎不住。市場的惡性競爭開始顯現,這都是一些長遠的趨勢。

行業教父把脈中國酒店業:直擊六大痛點、提出四大創新

上海“深坑”酒店

所以從整個行業格局來說,尤其是從泛酒店業這個視角來看,這就要求酒店創新。

第一個就是手段創新,就是旅遊電子商務,大家都很關注的,現在各個方面都在進入。當然這裏面很簡單的一點就是我們不能認爲加入互聯網了,就算是可以了,絕不這麼一個概念。這種手段創新互聯網加到哪個行業,這個行業的傳統業態就減弱,之後就興起了新業態,比如說互聯網加到傳統商業,實體店大規模的下滑,可是電商起來了。互聯網加到了我們酒店行業,我們酒店行業傳統業態怎麼解構?我們會興起什麼樣的新業態?

阿里的無人酒店開張了,海底撈的無人餐廳開張了,實際上這就給我們一種挑戰,而且是非常現實的挑戰。所以我們就得爭取抓住一新,我現在還沒想好也沒看出來,我們新在哪裏,我們看到了我們的弱,就是酒店的銷售職能大幅度下降,第二個弱就是將來機器人進入酒店,我們現在酒店的員工的數量會大幅度下降。所以智慧旅遊根本在於市場,我們就要適應現實需求,挖掘潛在需求,創造新興需求,引領未來需求,反正是發現需求者即主動,得需求者得天下,這是很自然的。

2.外部創新

我們傳統的酒店行業也面臨着去產能、去庫存的嚴峻局面,應該達到供求關係大體平衡。2014年全國星級酒店12803家,納入統計11180家,客房150萬間,固定資產原值五千億,意味着產能過剩10%到30%左右,減少兩千家可以平衡,減少三千家全面盈利,減少四千家狀態良好。

但同時泛住宿業迅速發展,尤其是分享經濟模式,途家將在一年之內掌握超過百萬間可用客房,所以我們要超越傳統的飯店業,超越住宿業,這裏面城市化發展提供一個廣闊的前提。很簡單,我們的空間要利用,這裏面一個根本性的思路是融入城市發展,彌補城市短板,對應新型需求,轉變發展格局,所以我覺得這是我們一個外部創新的結合。

比如說我們很多老酒店都在城市最好的位置,現在很多酒店經營都不景氣,這時候我們不要對應旅遊,旅遊的發展對我們酒店不重要,重要的是城市化的發展,所以你要研究一種綜合體模式。比如說企業非常重要,可以聚集到城市中的企業服務,藉助周邊優勢全面轉換;文化服務綜合體,爲文創企業發展構造平臺;醫療服務綜合體,藉助周邊優勢,全面轉換;衆創空間綜合體,建設衆創、衆包、衆籌的平臺;教育服務的綜合體,好學校擴充,資源充分利用;社區服務綜合體,生活服務全面深化。

我提出了六類城市綜合服務的概念,很多酒店可以走這條路,現在北京有些酒店已經開始轉換了。實際上這些酒店日常的經營客戶已經在變,所以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勢制宜,商業模式、運營模式也開始轉換,假設說全國有三千家酒店完成這樣的轉換,我們這個行業現有的酒店就騰出了發展空間,騰出了利潤空間,這是外部創新。

3.內部創新

轉型能解決根本的供求關係問題,但是多數酒店不能轉型,尤其是城市品牌性酒店,思路可以調整。空間可以利用,根本還在於日常經營。

第一就是空間挖潛。傳統酒店空間浪費偏多,利用率嚴重不足,推動空間、建築空間、運營空間尤其是一些大酒店,大而無當,華而不實,費而不惠。

第二是時間挖潛,增加時間的利用率,提高項目的結合率。我們經常看到偌大一個酒店晚上冷冷清清,可是旁邊的一路小餐館熱火朝天,他們接待的就是酒店客人。

第三就是小型綜合體模式,就像我說這個酒店,這個酒店按酒店運營非常困難,如果轉換成綜合體,叫綜合經濟體的模式就不同了,這還不是小型,這等於是一個大型的綜合體的模式。

第四就是分包模式。我對應各種各樣的小企業,我採用分包衆籌把這個酒店盤活。

現在酒店頭上五把刀。工業發展促進能源成本上升,紅利減弱形成人力費用上漲,多方稅費亂收影響預期收益,結構因素強化增長供求不均,追求奢華導致惡性增長態勢。這些不能指望政策。多年以來我們酒店行業始終在一個政策歧視環境。很簡單對一個行業的優惠就是對其他行業的歧視。我們只要求一條,就是公平性政策。直到今天爲止我們還是在一個政策不公平的環境,這時候你還談優惠政策,我只說一條別歧視我就不錯了。

怎麼降成本呢,一是靠文化來降低建設的成本。反正我現在有一個感覺,我們很多文化主題酒店你說他不追求奢華,所以一俊遮百醜,文化範兒十足,而很多設施功能不足就遮掩過去了。這個酒店感覺挺好,就是住人不舒服,爲什麼?就是基本功能上是有些缺陷的,可是我們對功能的有些要求略微下降一點,靠文化來補充,這個是可以做到位。酒店首先就是建築空間,按規律來說,應該是功能決定結構,決定結構外觀。我們現在很多時候是外觀決定了結構,結構決定了功能,就讓我們功能天然就不好,這就錯了。

第二、靠特色降低營銷成本。比如現在一個最時髦叫網紅打卡,上個禮拜到深圳開會有點時間我說看一個酒店,老總帶我轉了一圈,轉了一下七個網紅打卡的地方,網紅到這裏打一個卡得帶來多少人,他們給我的義務營銷對酒店的作用太大了,這就是一種特色。我就問我們酒店研究過這個問題嗎,我說酒店有幾個網紅可以打卡的地方?

第三、靠科技降低能源成本。應該說現在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但是我們酒店行業採用得不足。因爲酒店行業十大類上千種材料都要依靠科技支撐,我們只是科技的應用者,可是我們主動應用不足,所以就讓我們的成本相應增加了。

第四、靠精細降低物料成本,這點是很自然的。

第五、靠保養降低運營成本。

第六、靠嚴格降低管理成本。這就靠我們一點一滴的精細化管理。

第七、靠小費降低人力成本。小費這個事情反正我關注很多年,還專門開過關於小費的研討會。

第八、靠合作降低競爭成本。現在這個時候市場沒有那麼樂觀了,就必須要靠嚴格控制成本,挖潛力。

行業教父把脈中國酒店業:直擊六大痛點、提出四大創新

4.全面創新

現代酒店是一個工業化時期的產物,所以必然形成標準化、體系華、品牌化,依靠城市化形成聚集化,這種多年來中國酒店走的一條必然的路,我們恰恰是從一個工業化的初期走向工業化發展的後期,這是就是我們酒店40年,當代酒店是後工業化的成果,我們需要追求個性化、特色化、精準化、科技化,非標產品就大行其道,這就需要我們謀劃全過程的產品,爭取全過程的利潤。

現在商務酒店過剩,高星級酒店下沉,外管酒店過剩、全面下沉,原來他們說只去一線、二線城市,現在三線、四線城市也都去了,這樣就壓縮了中國酒店的發展空間、運營空間和利潤空間。新產品層出不窮,精品酒店、度假酒店、鄉村酒店、文化主題酒店通過傳統設施改造,以小聚大、以文集精、以特取勝。同時形成一個複雜的結構體系,所以我們現在行業的結構要求合理化,追求高級化,這就體現在行業不虧損,中線達到行業平均利潤率高線通過創新實現超利潤。

這就要求有一系列的跟進的創新,服務創新是第一類,然後是服務的向外拓展。所以很自然未來十年的中國是向世界第一進發的經濟體,同時也是世界第一貿易體,世界第一服務體,也是一個世界第一的旅遊體,所以很自然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中國服務應該是從中國服務到中國環境,服務在國際上最早的應用就是給中國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所以我們可以達到世界第N的文化體。

展望未來十年的世界,全球一體化持續發展和變化,政治經濟格局沒有根本變化,會發生大的變化,但是多極化趨勢開始發展,危機的危有人承擔,危機的機有人把握,這就會強化世界性的兩極分化。未來知識經濟和虛擬社會主導人類社會,所以未來十年的中國服務“均服務”的態勢產生,發展優勢顯現。

第二就是高服務的品牌集中,市場優勢顯現,一系列的高服務實際上有一批高端酒店已經產生,這種高端一定高文化。

第三就是“文服務”的經典創造,積澱優勢顯現。

第四就是“精服務”的理念推廣,國際優勢顯現。

同時“泛服務”的鏈條形成,我們的集羣優勢顯現。

最後就是“雲服務”的體系完善,網絡優勢顯現。所以總體而言,我們如果講文化,美國製度、歐洲文化、亞洲人情集大成者可以建設世界第一的服務體驗綜合體,創造幸福生活。我們看到最大的希望就在我們中國,所以很自然選擇製造品牌是選擇一種生活品質,選擇服務品牌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未來十年我們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服務,創造服務業的品牌從酒店開始。

這樣的話就需要我們在品牌方面下一點更大的功夫,來使我們中國酒店品牌熠熠生輝。我們現在的一些缺點被放大了,那我們需要調整,很多東西還是要進一步突出,進一步宣傳,真正把這個行業的優勢顯現出來,使我們的品牌能夠在中國服務業的品牌市場形成一個高端化,在總體的品牌的格局裏立出我們的品牌。

現在嚴格的說我們酒店的品牌,以往是老酒店的老品牌,比如說像北京飯店,多少百年酒店,這是一部分;再一部分就是集團酒店、連鎖酒店、集團性的品牌,這種品牌嚴格來說不是品牌,只是知名度,知名度高就是品牌,知名度後面應該是美譽度,現在很多知名度很高,美譽度未必好,但是我們也應該走到這一步。

一般講IP不是一般的知識,而是核心資產化的知識,不是一般的資產,而是以知識爲依託的資產,IP的過程創造、積累、培育、成型、品牌拓展,時間就是系統知識、品牌形成,產權保護、市場推進,嚴格來說旅遊領域已經形成IP,一個成功的項目突出了一個人物,形成了一種模式,開創了一片發展,形成了IP。

同樣酒店品牌需要IP的先導,IP的發展意味着價值創造和價值獲取的方式變化,我們原來就是一張牀一張牀地賣,一個菜一個菜地燒,這是我們的價值創造,把它賣出去這是我們的價值獲取;現在有了IP就不同了,所以圍繞着人員流動形成要素流動,形成效率提升和體驗深化。

現在要求是酒店景區化、酒店生活化,眼耳口鼻身心神的全面感受。因爲需求在不斷地變化,所以就需要我們超越智慧旅遊,尋求智慧模式,這個過程中一切都在變,所以在旅遊IP先導過程中,時間空間化,空間時間化,我們展示歷史實際上在展示時間,空間展示了時間的變動,體現在旅遊的方方面面,時空變換,在時間上是連續地,在空間上是繼起的,在理念上是傳承的,在文化上是提升的,時時有場景,處處是舞臺,人人是演員,個個是觀衆,這是一個更高境界的沉浸式酒店場景的產生。這就需要我們重新認識酒店,重新定義酒店。

酒店現在已經不是簡單提供住宿產業的行業,而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反正我這兩年看過一些好酒店,我就感覺給我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但是有些東西就一個要求性價比,誰也不是一個大頭,就是服務人員也不希望挨宰。所以這種生活方式,超越日常生活,超越單一的功能的服務企業,超越傳統文化,同時又是這一切的綜合和提升,所以賓至如歸已經落後了,應該是賓至勝家,公寓式生活創造了新的方式;親子性的酒店開創了新的格局,選擇客人,當好主人,營造場景,深化體驗,所以我覺得在我們酒店行業克服困難的過程當中,我們一定會走出一條新路,需要IP先導,需要品牌取勝。

作者介紹:

魏小安,著名旅遊經濟和管理專家、旅遊、酒店研究專家。有“中國酒店業教父”美譽。現任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中國旅遊協會休閒度假分會會長、全國休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

行業教父把脈中國酒店業:直擊六大痛點、提出四大創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