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神霧環保市值從380億到30億,麻煩沒完沒了)

落魄了兩年的“神霧系”,再度出現在資本市場的關注焦點上。

5月29日晚間,神霧環保(300156.SZ)公告稱,公司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因神霧環保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同日,神霧環保控股股東神霧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霧集團”),神霧環保董事長、實控人吳道洪也分別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神霧集團及吳道洪因涉嫌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值得一提的是,信息披露違規也是近期監管層關注的重點,近期已有*ST赫美(002356.SZ)、*ST秋林(600891.SH)等多家上市公司因此被立案調查。

5月30日,本報記者就此聯繫吳道洪,吳道洪表示,“不接受記者採訪,謝謝。”

從環保明星股到被立案調查,“神霧系”的轉折實在太快。

5月30日,神霧環保開盤下跌,截至記者發稿,跌幅已達9.54%;“神霧系”另一家上市公司*ST節能(000820.SZ)亦開盤下跌,目前已經跌停。

事實上,與此前市值高點相比,兩家公司市值均已縮水超過90%。神霧環保從2017年最高的380億市值,到5月29日收盤僅剩30億,*ST節能則從2017年最高的287億市值,到5月29日收盤僅剩17億。

立案調查麻煩纏身

實際上,此次被立案調查之前,神霧環保已經收到北京證監局的“罰單”。

5月23日,神霧環保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神霧集團及相關當事人於近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下發的《關於對神霧環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監管措施的決定》([2019]41號)、《關於對吳道洪採取責令改正行政監管措施的決定》([2019]40 號)、《關於對盧邦傑採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監管措施的決定》([2019]45 號)及《關於對神霧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採取責令改正行政監管措施的決定》([2019]35 號)。

吳道洪是神霧環保董事長、整個“神霧系”的掌舵人;盧邦傑則是神霧環保前董祕。

其中涉及的違規問題則是10億元的違規擔保。

證監局調查顯示,2015年、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期間,你公司未履行公司用印程序、股東大會審議程序以及信息披露義務,爲控股股東神霧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借款提供擔保,累計金額約10億。

根據相關規定,證監局對神霧環保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要求公司應加強內控,對上述擔保事項進行清理,並按規定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對吳道洪採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要求其對上述擔保事項進行清理,通過償還主債權等措施,消除擔保責任對上市公司的不利影響,要求其勤勉盡責,保證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公平;對神霧集團採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要求公司對上述擔保事項進行清理,通過償還主債權等措施,消除擔保責任對上市公司的不利影響。

這也僅僅是“神霧系”困局的冰山一角:公司早已深陷債務逾期,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與資金援助方的合作更是波折不斷。

從明星到衰落:困局如何解?

說起“神霧系”的故事,真是一波三折。

從2017年5月被媒體質疑後,“神霧系”股價就震盪下行。

在經歷了分析師怒懟自媒體的事件後,雖然有機構人士力挺,神霧系仍難逃二級市場的波動。

2017年7月,公司宣佈停牌籌劃資產重組,但在2018年復牌之後,股價卻繼續探底。

隨後,神霧環保發行的“16環保債”違約,神霧方面也表示引進戰投紓解困境。

然而,已經接近兩年的時間,引進戰略投資者仍未落地。

此前,2018年5月,神霧環保曾公告已與戰略投資者金沙江資本控股企業上海圖世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上海圖世”)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書》和《增資協議書》。上海圖世擬出資15億元認購神霧集團增發股份及提供流動性支持,其中以3.5億元認購增發股份,其餘11.5億元用於支持神霧集團及其子公司。

然而,隨後實際到位的款項並不多。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8月1日,11.5億元的款項實際僅投入5990萬元。

隨後,2018年8月,神霧集團與上海圖世、青島伯勒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青島伯勒”)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協議約定由上海圖世(募集資金規模15億元)、青島伯勒(募集資金規模35億)雙方對神霧集團及其下屬子公司或相關項目進行投資。

青島伯勒將於2018年12月底之前簽署相應的增資擴股協議,並於神霧集團旗下兩家上市公司2018年年度審計報告出具並確認後的3個月內,以增資擴股的方式向神霧集團增資4.032億元。

然而,今年3月,神霧環保公告稱,截止到2019年1月25日,青島伯勒與神霧集團及相關股東未能就神霧集團增資擴股事項達成協議。與此同時,青島伯勒與上海圖世及神霧集團下屬子公司所涉及的各項目公司原股東未能就投資條款、金額等事項達成一致。

青島伯勒給予神霧環保單方口頭回復表示:“因市場環境急劇變化、其與神霧集團和相關各項目公司股東就增資協議及股權轉讓協議等條款未能達成一致,協議無法繼續履行,希望協議各方終止合作框架協議”。

對此,神霧環保當時也表示,擬採取四項措施:

1.公司加緊與相關債權人積極協商和解方案,通過採取包括但不限於展期、部分償還等方式,爭取儘快與相關債權人就債務解決方案達成一致意見;

2、在相關政府金融工作部門協助監管下,積極溝通公司註冊地銀行到期借款的續展事宜;

3、積極響應國家、省、市及地方政府號召,結合各級政府關於妥善解決民營企業資金困難所採取的一系列紓困政策,努力爭取相應紓困資金用於解決短期流動性問題;

4、據向控股股東神霧集團瞭解,爲妥善處理上市公司流動性問題,防止外溢系統性風險的產生,神霧集團及上市公司各金融債權人自發組織設立了債權人委員會。

事實上,民營上市公司在過去一年遭遇的融資難問題已經成爲普遍現象,尤其環保類行業由於自身特點,更加劇了相關公司在大環境中的困難。

典型的如東方園林(002310.SZ),也因發債問題備受關注,資金鍊陷入壓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