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里说,刘邦此人既脸皮厚又心够黑,所以能取得成功。其实刘邦除了厚黑外,还有识人之明,还有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所以他能最终成为中华大地的王者,荣耀千古。

而在那个年代也是英雄辈出,诸如项羽,诸如让刘邦最恐惧的他……

让刘邦最恐惧的人 面对项羽 刘邦还能屡败屡战 败给他一次 刘邦不敢再战

显然项羽是刘邦这辈子最大的对手,而项羽也是将刘邦至于死地最多的一位英雄。

但是面对这位曾多次将自己至于绝境的绝世英雄,刘邦对其并不极度的恐惧。

诸如在鸿门宴上,明知道去了,那是九死一生,可是刘邦依然去了,并能从容应对。

鸿门宴后,项羽势大,刘邦被封为汉王,在艰苦卓绝的蜀地,面对实力远胜于己的项羽,他也毅然在韩信等人的帮助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兵关中……

还有就是在彭城之战中,盖世英雄项羽,率三万劲旅,便打得五六十万的汉军几近全军覆没,刘邦再一次面临绝境,他也能设法脱身,最后卷土重来。

总之一句话就是,面对项羽这样子的盖世英雄,刘邦就算心存畏惧也是轻微的,面对这样子的强敌,他依然能百折不挠,屡战屡败,最终取得成功。

可是在灭了楚项羽后,刘邦还经历了人生中的一次大败,而对于此为英雄,刘邦却再也没有卷土重来的心思,而是乖乖的献上美女金钱,以求安全。

此人就是冒顿单于。

让刘邦最恐惧的人 面对项羽 刘邦还能屡败屡战 败给他一次 刘邦不敢再战

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杀死其父头曼单于,自立为单于,并且东击东胡,西攻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统一了匈奴各部,逐渐强盛起来。接着又趁楚汉相争之际,夺取了蒙恬为汉人争取到的河套之地,继而威胁汉朝北方边境。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刘邦称帝,大封诸侯,其中异姓诸侯王有七位,包括了本文一位重要人物,韩王信。

韩王信与匈奴交战,败多胜少。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秋季,冒顿单于亲率军队,以10万铁骑围攻马邑,韩王信只得多次派使者与匈奴求和。

刘邦怀疑韩王信暗通匈奴,致书责备韩王信,韩王信担心会被诛,便与匈奴约定共同攻汉,以马邑之地请降。随后韩王信与匈奴挥师南下,进入雁门关,攻下太原郡。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冬季,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出征匈奴,同时镇压韩王信叛乱。

大军一开始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战果,大败了韩王信和匈奴的联军,这让刘邦和汉军都产生了轻敌的心理,最终刘邦不顾谋士娄敬的劝阻,轻敌冒进,被冒顿四十万大军,围在了白登山七天七夜,最终还是凭借陈平之计,贿赂冒顿的阏氏,才得以脱困。

此战其实汉军并不算是全败,毕竟四十万匈奴大军兵围白登,猛攻了七天七夜,也没有攻破汉军的防御。足见当时的汉军在经历了楚汉之争后,战斗力也是十分强悍的。

也就是说,刘邦此战是败了,但不算大败,至少比起彭城之战来说,那是小巫见大巫。

可是最终结果是,刘邦终身不敢再打匈奴,报仇雪恨,而是选择纳刘敬的建议,要嫁长公主与匈奴和亲,吕后不答应,日夜哭泣,刘邦改以宗室女为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并派刘敬作为使者陪同前往。此外汉朝每年送给匈奴大批棉絮、丝绸、粮食、酒等。自此,汉与匈奴约定结为兄弟,各自以长城为界,两国的关系得到暂时的缓和。

让刘邦最恐惧的人 面对项羽 刘邦还能屡败屡战 败给他一次 刘邦不敢再战

为何刘邦不敢再战匈奴,不敢再战冒顿呢?

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国力决定的,虽然匈奴当时的综合国力,可能和汉朝不相上下,可是经过数年的战争,中原疲敝,百姓民不聊生,汉朝的国力不足以支撑刘邦再打一次匈奴。

第二也是实力决定的,面对项羽,刘邦还能有所作为,毕竟民心所向以及其对项羽的了解,他知道自己有卷土重来,最终取得胜利的机会。而面对匈奴,到草原荒漠作战,汉人在当时是无法取胜的。

第三是没必要。白登之战让匈奴也认识到了,他们是灭不了汉朝的,所以匈奴对汉朝并没有致命的威胁。汉朝可以通过贡献美女钱粮,以微小的代价,换得自己的安全。虽然汉朝贡献给匈奴的美女钱粮不少,但是对于举国之战所需的耗费来说,那还是微小的。

第四是刘邦还有其他重要事情要做,攘外必先安内,汉朝国内的事情,在当时对于刘邦来说才是当务之急。刘邦要解决国内的反对势力,也就是各方诸侯,要处处防备吕后,生怕自己死后,吕氏会篡权,这些才是对刘邦的刘姓江山更大的威胁,刘邦被这些事搞得都焦头烂额了。

第五可能是英雄迟暮了,毕竟白登山之败后,刘邦已经年近六旬,在古代已经是老头一个了,什么报仇雪恨,什么雄心壮志,什么再创荣耀之心也淡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