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質元素是構成人體組織、維持生理功能、生化代謝所必需的,人體必需的七大營養素之一。孕婦缺乏礦物質元素會出現牙齒鬆動、腰痠腿疼、四肢無力、經常抽筋、頭暈(經檢查不是感冒、貧血)、產前高血壓綜合症等症狀。因此孕期不可忽視礦物質元素的補充。礦物質在人體內不能自行合成,必須通過膳食進行補充。那麼孕婦宜喫哪些富含礦物質食物呢?下面懷孕網就給大家分享孕婦宜喫的一些富含礦物質食物。

孕婦懷孕初期對礦物質的需求量不大,但3個月以後,由於胎兒的迅速生長和母體內的一系列變化,對礦物質的需要量也迅速增加,尤其是最後3個月需要量增加得更多,因此孕婦應特別對鈣、鐵、碘、鋅等礦物質有所補充。孕婦補充礦物質應合理,具體來說:

1、增加鐵的攝入。

食物中的鐵分爲血紅素鐵和非血紅素鐵兩種。血紅素鐵主要存在於動物血液、肌肉、肝臟等組織中,這種鐵消化、吸收率較高,一般爲11%-25%。植物性食品中鐵爲非血紅素鐵,主要含在各種糧食、蔬菜、堅果等食物中,此種鐵吸收率低,一般爲1%-15%。魚和肉除了自身所含的鐵較容易吸收外,還有助於植物性食品中鐵的吸收,因此,孕婦最好在同一餐中食入適量魚或肉。維生素C能增加鐵在腸道內的吸收,應多喫些維生素C含量多的蔬菜、水果。而藥物補鐵則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因爲過量的鐵元素的攝入將影響鋅的吸收利用。

含鐵較多的食物:以肝臟中含鐵最豐富,其次爲血、心、肝、腎、木耳、瘦肉、蛋、綠葉菜、小白菜、雪裏蕻、芝麻、豆類、海帶、紫菜、杏、桃、李等。穀類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鐵質。

2、增加鈣的攝入。

孕婦在妊娠中期,應多食富含鈣的食品,如蝦皮、牛奶、豆製品和綠葉菜、硬果類、芝麻醬等。應注意不能過多服用鈣片及維生素D,否則會導致新生兒患高血鈣症,嚴重者將影響胎兒的智力。孕婦每日鈣的攝入量可在1000毫克左右。

含鈣較多的食物:豆類、奶類、蛋黃、骨頭、深綠色蔬菜、米糠、麥麩、花生、海帶、紫菜等。

3、增加碘的攝入。

孕婦應多食含碘豐富的食物如海帶、紫菜、海蟄、海蝦等,才能保證胎兒的正常發育。

4、增加磷的攝入。

缺乏磷元素對寶寶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骨骼、牙齒髮育不正常。含磷較多的食物:粗糧、黃豆、蠶豆、花生、土豆、硬果類、肉、蛋、魚、蝦、奶類、肝臟等。

5、增加鋅的攝入

鋅參與了多種蛋白質、核酸合成和分解代謝、各種酶的活性過程,一旦缺乏,就會影響身體的很多生理功能。孕期反應會加重,如嗜酸、嘔吐等現象會加重。含鋅較多的食物:海帶、奶類、蛋類、大豆、茄子、扁豆、紅色肉類、動物內臟;乾果類、穀類胚類、麥麩、花生和花生醬;蛋類、豆芽和燕麥類等。

其他微量元素隨着胎兒發育的加速和母體的變化,需要量也相應增加。預防礦物質元素缺乏的有效方法就是平衡飲食,合理調配食物,這樣的話一般不會影響各種微量元素的攝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