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市面上很多標榜Hi-Fi的音響設備,其實就是靠“歪曲”聲源的本來面目以博取眼球的。它們不能正確地表現音樂關係,不能和諧地回放音樂作品。如此“三觀不正”的設備,爲什麼還會“好評如潮”呢?

相當多的音響發燒友其實是不“聽”音樂的,反覆放的也就是某幾位歌星唱的某幾首歌,追求的是聲音對耳朵的強刺激,並認爲自己是區別於“音樂發燒友”的“器材發燒友”。

並沒有什麼獨立於音樂發燒的器材發燒友,正像沒有不會做菜只喜歡敲菜鍋的大廚,不會出庭辯論只喜歡站在法院門口曬太陽的律師一樣,不能欣賞音樂作品和辨析樂音優劣的音響發燒友,同樣是不成立的,最多算贗品發燒友。

音響設備,除了少部分是工具性的,比如會場擴聲、錄音棚監聽,絕大部分是用來欣賞音樂的,這是終極目的。

自認爲是音響發燒一羣的,一般在理性上都承認要追求不失真的完美再現,而音色複雜、感覺豐富、最難以優質回放的就是古典音樂,沒有之一。

古典音樂無論是樂器音色、演奏技巧、樂隊編排,還是最終的音色呈現,都有很嚴格的規範和悠久的歷史積澱,是有標準可參照,有感覺可拓展的,所以能用來考評設備。經常看到一些“器材發燒友”們寫的,諸如“人聲完美”、“定位很準”之類的話,似是而非。

人聲沒有統一的完美,只有各自的特點,聽李健歌曲錄音的人很多,現場聽過李健唱的人很少,怎麼就判斷出完美了呢?定位準確就更扯了,沒有演奏現場的規範比較,定位準不準哪裏能知道?

所以,評測音響設備的好壞,古典音樂的表現能力,包括樂器的音色、樂隊的場面、情緒的展現等多個維度,是試金石。

音響發燒友必須瞭解樂器本來的音質音色,有大量的音樂會體驗,對作曲家的作品、演奏家的風格有詳細的瞭解,才能知道音響設備弄出來的聲音對還是不對,這需要一定的學習過程。

器材發燒友們經常會爭論比如是1794芯片好還是9018芯片好,其實沒有意義,能完美重現音樂的就是好;新的電路也未必比舊的好,不追求音樂更真更美,標新立異專事搞怪就是不好。

對於音樂,發燒友可以選一個側重點去作爲評判手段,比如音響設備對鋼琴聲的回放是比較困難的,在錄音大致優秀的前提下,市面上90%的音響系統都不能很好地去展現這件樂器。鋼琴動態大、音域寬、諧波豐富,這還不是最難點,其“延音”的準確表現更困難,尤其在協奏曲中,需要音響系統有極高的信噪比和足夠小的互調失真。

樂隊一起來,延音沒有了,亦或從頭到尾鋼琴延音都聽不到,鋼琴成了木琴,這表明音響系統存在很多劣化的技術點。一般說,“點狀音”的樂器,比如定音鼓、琵琶、三角鐵,非常考驗音響的頻響特性和失真度;“線狀音”的樂器,如小提琴、長笛、雙簧管,非常考驗音響的諧波放大能力。鋼琴既有點狀音(快速敲擊琴鍵),也有線狀音(敲擊琴鍵後手不松鍵,或者踩下踏板),所以比較難辦。

所謂“聲場定位好”、“三段平衡”,往往和“點狀音”樂器的呈現水平有關;而“聲音通透”、“完整優美”,往往和“線狀音”樂器的回放水平有關。

而一般發燒友對“大部頭”交響樂之類也是權當作爲整體聽感而用,多個樂器發聲無論是對自身的聽覺或是眼前音響的水平都可以說是考驗。反之鳴奏曲和協奏曲更得他們的歡心,這也恰合了爲何他們偏愛突出單一人聲的音樂。

大學中文系的老師都會說,寫出好的文章需要有古漢語的修養,套過來用,正經意義上的音響發燒友,需要有古典音樂的修養。音響器材是技術和藝術的結合,而考覈技術的正是藝術。

轉載本站內容請標明來源和作者,本站轉載內容均標明作者和出處,如有遺漏請聯繫本站及時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