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次寶寶排便,家長都要仔細檢查,直到確定異物已經隨糞便排出爲止。另2/3情況下,寶寶會出現一系列異常症狀:如嗆咳、不願進食、噁心、嘔吐、大量流口水、唾液帶血,甚至窒息等情況,這時嚴重懷疑吞入異物。

5月25日,晚高峯時,邯鄲交警渚河大隊接到支隊指揮中心傳來的指令,一輛廣平來邯鄲就醫車輛正在路上急駛,車上有一名1歲的幼兒不慎吞食異物,急需趕往邯鄲市第三醫院救治。

下午17點左右,家住邯鄲廣平的王先生見1歲的兒子不停哭鬧,與愛人反覆查看才發現,孩子不知道因吞嚥了什麼物體導致劇烈咳嗽,臉被憋的通紅。王先生讓愛人抱着孩子上車,駕車前往市第三醫院,由於市區道路不熟悉路況,心急如焚的王先生向民警進行求助。

到達指定地點後,接應黑色求助車輛,指揮中心通過視頻跟隨的方式,確保沿途路口暢通無阻,短短不到10分鐘時間,黑色求助車輛就停靠在市第三醫院急診樓門前。到達急診後,又按照醫生囑咐,需轉往中心醫院進行救治,民警即刻駕車引領求助車輛前往市中心醫院。

到達中心醫院後

擔心家長們太過緊張慌亂了手腳

引領的民警一路上都在“碎碎念”

直到找到了急診的醫生爲嬰兒進行急救

民警懸着的心才放下時,卻聽到醫生說:“孩子情況十分複雜,急需轉院至河北省兒童醫院。”

民警再一次引領求助車輛迅速趕往高速路口,到達高速北口收費站,在確認一切安排妥當後,民警才安心的返回到工作崗位。

民警事後瞭解到,男孩已脫離生命危險。

警惕孩子誤吞異物!家家都有,必須收好!

1.寶寶吞入異物,兒科很常見!

每天,兒科的門急診室裏,因吞入異物而就診的患兒不在少數。80%以上發生於6歲以下的孩子,2~5歲最常見。

這一年齡段的寶寶,好奇心十足,又沒什麼安全意識,通常拿到什麼東西都往嘴裏送。兒科專家總結的十大“異物殺手”包括:

兒童吞入的10大“異物殺手”:花生、紐扣、瓜子 、拉鍊、硬幣 、吊墜、筆頭筆帽、電池、雞骨、魚刺等。這些小東西被吞下後,會跟隨食物一起,沿消化道下行。但各種異物硬度不一、形狀不同,有些能跟隨大便一起排出;有些卻會被卡在消化道狹窄處,必須依靠醫療手段才能解決。

2 如何發現寶寶吞入異物?

多數情況,寶寶是在大人觀察不到的時候誤吞了異物,比如玩具上的小零件不見了、寶寶自述喫掉了一個小東西等。

1/3的情況下,寶寶完全沒有任何症狀!但爲了保險起見,防止寶寶吞入像電池、磁鐵、尖銳物品這類安全隱患很大的東西,家長還是要引起足夠重視。

另2/3情況下,寶寶會出現一系列異常症狀:如嗆咳、不願進食、噁心、嘔吐、大量流口水、唾液帶血,甚至窒息等情況,這時嚴重懷疑吞入異物。如有必要,儘快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3接下來,家長該怎麼辦?

不要催吐或導瀉

催吐可能造成異物被誤吸入氣管,引起窒息,異物上行還有劃傷消化道的危險;喫瀉藥導瀉,使異物經腸道迅速排出,也不是個好方法,容易加重異物對腸道黏膜的損害。

注意區分:假如寶寶誤吞的是藥物、毒物,辦法就不一樣了,必須儘快催吐,用筷子或勺柄按壓舌根部,刺激嘔吐,把沒吸收的藥物、毒物成分儘快排出。

觀察排便狀況

大多數異物,在胃腸道停留時間不超過2~3天;當然,也有少數異物經3~4周才能排出。每次寶寶排便,家長都要仔細檢查,直到確定異物已經隨糞便排出爲止。

途中,如果寶寶出現腹痛、便血、發熱、嘔血等情況,那說明已引發消化道損傷,必須及時就醫。

無害的小異物,促進排出

如果吞入的異物個頭較小,邊緣光滑,無太大危險性,預計能跟大便一起排出,寶爸媽就可以多給寶寶喫一些含豐富纖維素的食物,比如芹菜、菠菜、紅薯等,促進腸蠕動,加快異物的排出。

危險性高的異物,內鏡取出

如果是尖銳的異物(如螺絲釘、曲別針、魚刺等),或危險係數較高的異物(前文提到的電池、會釋放鉛元素的玩具零件等),則最好在內鏡下儘快取出。

如果內鏡也不能保證安全,則應通過X線確定位置,連續3天在腸道中下行的危險性異物,需擇期考慮手術取出。

審覈:孟繁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