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十大魔神,就是以蚩尤爲首的十位英雄,每個人都有各自強大的力量,更是充滿着神話色彩。他們在戰鬥中的光輝事蹟大家可能瞭解甚少,今天就帶大家重新認識下上古十大魔神的魅力風采。

 

 

  一、魔神蚩尤

 

上古十大魔神蚩尤

  上古十大魔神蚩尤

  蚩尤是上古黃河下游東夷部落的傑出首領。據野史《龜甲記事》記載:蚩尤出生於黃河下游的一個氏族首領的家庭,因受深埋於庭下的盤古斧神氣的影響而擁有天生神力,出生時一聲哭啼便驚起山潭中休眠的三條孽龍,族人預言此子日後必成大器。後來,黃帝氏靠強大的武力從黃河上游出兵於版泉之戰擊敗了位於黃河中游的炎帝氏部落建立了黃河流域最強大的華夏部落,華夏部落不斷東進,擊敗了黃河下游很多部落。蚩尤的部族不願臣服於軒轅,便聯合黃河下游的九個部族組成九黎族對抗黃帝。

 

  九黎與華夏之戰中,蚩尤聯合刑天與夸父,又得水神康回與風伯雨師的幫助,一連打敗黃帝七十二戰。後來黃帝請來北極紫薇太皇大帝的女兒殭屍始祖女魃才於涿鹿之戰中擊敗蚩尤.蚩尤於逐鹿之野兵敗被應龍所殺,頸血飛天形成蚩尤之旗封天,使女魃、應龍等不能迴天,爲東夷部落的南遷提供了機會。屍體歸葬濮陽西水坡,稱“帝丘”。 蚩尤,死於涿鹿之戰。

 

  

 二、戰神刑天

 

上古十大魔神刑天

  上古十大魔神刑天

  刑天是上古炎帝部落東部的一個部族的首領,後來加入了東夷部落,成爲九黎族的主要首領。據《山海經》記載:刑天與黃帝廝殺,最後被黃帝砍斷了頭,把他葬在常羊山麓。刑天雖斷了頭,卻仍不泯志。他以乳頭爲目,以肚臍爲口,操盾牌、大斧繼續揮舞,與黃帝再決雌雄.而《元陽志略》中稱:刑天擁有聖靈之石,持戈戚與應龍戰於逐鹿,打的天昏地暗難分難捨,於是黃帝乘機乘龍從後偷襲,砍下他的頭顱,但刑天依舊屹立不倒在戰場上嘶殺不已。後來九天玄女派玄天玉女給刑天說了一句話,他才倒下,後安葬於常羊山略。刑天,死於涿鹿之戰。

 

  刑天原是一個無名的巨人,他在與黃帝的大戰中,被黃帝砍掉了腦袋,這才叫刑天。當炎帝還是統治全部落的天帝的時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他生平酷愛歌曲,曾爲炎帝作樂曲《扶犁》,作詩歌《豐收》,總名稱爲《卜謀》,以歌頌當時人民幸福快樂的生活。

 

  後來炎帝被黃帝推翻,屈居到南方做了一名天帝.雖然忍氣吞聲,不和黃帝抗爭,但他的兒子和手下卻不服氣。當蚩尤舉兵反抗黃帝的時候,刑天曾想去參加這場戰爭,只是因爲炎帝的堅決阻止沒有成行。蚩尤和黃帝一戰失敗,蚩尤被殺死,刑天再也按捺不住他那顆憤怒的心,於是偷偷地離開南方天廷,徑直奔向中央天廷,去和黃帝爭個高低。

 

  武器,刑天使的是戚,是一種巨斧,還有一塊青銅方盾,古代稱爲幹。

 

  刑天左手握着青銅方盾,右手拿着一柄閃光名爲“戚”的大斧,一路過關斬將,砍開重重天門,直殺到黃帝的宮前。黃帝正帶領衆大臣在宮中觀賞仙女們的輕歌曼舞,猛見刑天揮舞“干鏚”殺將過來,頓時大怒,拿起寶劍就和刑天搏鬥起來。兩人劍刺斧劈,從宮內殺到宮外,從天庭殺到凡間,直殺到常羊山旁。

 

  刑天與黃帝廝殺,最後被黃帝砍斷了頭,把他葬在常羊山麓刑天雖斷了頭,卻仍不泯志他以乳頭爲目,以肚臍爲口,操盾牌大斧繼續揮舞,與黃帝再決雌雄。

 

  而元陽志略中稱:刑天擁有聖靈之石,持戈戚與應龍戰於逐鹿,打的天昏地暗難分難捨,於是黃帝乘機乘龍從後偷襲,砍下他的頭顱,但刑天依舊屹立不倒在戰場上嘶殺不已,後來九天玄女派玄天玉女給刑天說了一句話,他才倒下,後安葬於常羊山略,刑天死於涿鹿之戰。

 

  

  三、星神夸父

 

上古十大魔神夸父

  上古十大魔神夸父

  夸父是上古苗蠻部落三苗部族夸父營的巨人部落的首領,後來北進加入東夷部落民間雜史書林通志中記載:夸父與女魃戰於逐鹿之野,女魃在地面上打不過夸父,便長出血蝠之翼飛上天空,渾身圍住烈火。從地面上望去,猶如中間有隻黑鳥的太陽夸父使出法術使身高增高數倍,揮着桃木仗繼續追趕女魃,直至被烈火蒸乾了身體,飢渴疲憊,終於被活活累死了,夸父死於涿鹿之戰。

 

  在黃帝時期,北方大荒中,有一座大山,拔地而起,高與天齊,故曰“成都載天”。那山削巖絕壁間雲霧繚繞,松柏挺立,一派雄偉壯麗的景色。在這仙境般的大山上,居住着大神后土傳下來的子孫,叫夸父族。他們個個身材高,力氣大,專門喜好替人打抱不平。當南方蚩尤被黃帝打敗,派人來夸父族救援時,夸父族多數覺得應該幫助弱者,於是決定出兵參加反對黃帝的戰爭。蚩尤族人得到了夸父族人的幫助,如虎添翼,再和黃帝作戰時已經勢均力敵,相持不下了。黃帝的軍隊的暫時敗北,急的黃帝一籌莫展。於是上泰山去找各路神仙幫忙,有一個自稱“玄女”的婦人前來拜見黃帝,教他兵法。接着又有人給黃帝送來了昆吾山的紅銅,供他造寶劍用。這把寶劍斷金切玉,削鐵如泥,顯示了上古青銅時代的冶煉技術。從此,黃帝籍此所學行軍佈陣。

 

  在涿鹿大戰中,終於擊敗聯軍並殺死蚩尤,剩下的夸父族人跑回了原住地。不久,大地發生了嚴重的旱災,太陽象個大火球,烤得大地龜裂,江湖涸乾,一片荒涼。夸父族全體出動找水抗旱,但江湖涸乾,到哪找水呀?夸父首領氣急了,發誓要把太陽摘下來。太陽見夸父真發火,也有點心慌,加快速度向西落去。夸父首領撥腳就追。太陽滑行得更快了,一面向夸父射出熱力,想阻止他前進。夸父儘管汗如雨注,卻不肯停步。追呀追呀!夸父瞬息間已追了萬里。看看快追到太陽落下的地方——禺谷,“看你往哪逃!”夸父高興極了!太陽眼看無處可逃,冷笑幾聲,殺了個回馬槍——將所有的熱量一齊向夸父射去。

 

  夸父一陣頭暈目眩,眼前金星亂迸,口乾舌焦,雙手不覺軟垂。“不能倒下去!”夸父一面鼓勵自己,一面俯身去飲黃河的水,想喝點水後再捉太陽。哪知他喝乾了黃河,連渭水也喝乾,還是感到口渴難忍。倔強的夸父決心去喝大澤的水,再去和太陽較量。大澤又叫瀚海,是鳥雀們孳生幼兒和更換羽毛的地方。夸父剛走到大澤邊,還沒俯下身來,一陣頭暈,轟地一聲,象座大山似的頹倒了。夸父遺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把手杖奮力往太陽拋去,閉上眼睛死了。第二天早晨,太陽神氣活現的從東方升起,一看頹然而倒化成大山的夸父,也不由暗暗欽佩夸父的勇氣。說也奇怪,經太陽光一照,夸父的手杖竟化成一片桃林,滿樹掛着碩大的果實。

 

  那是這位熱心公益、不辭勞苦的夸父巨人族的領袖夸父,爲後人最後一次留下的好處啊!夸父追日的行爲是一種大無畏的精神,雖然不切實際,卻也顯示出原始社會人們心靈和思維的簡單。

 

  歷史上的夸父應該是戰死的,他是共工之曾孫。黃帝打敗蚩尤,擊敗榆罔後,欲圖中原,與共工展開激戰,共工部族敗,被黃帝所圍,夸父不忍心看到全族覆亡,於是組織突圍,並自行斷後。逃至函谷關時,被黃帝部將應龍射殺,但共工已經逃走了。黃帝后人爲醜化夸父,把其說爲是自不量力的追日者,纔會有許多傳說說夸父是一位“精神病患者”,喜歡在太陽下“裸奔”,最終到了太陽落下的地方,喝乾了黃河、渭水的水,想去雁門關大澤飲水並在途中渴死了。

 

  

  四、水神共工

 
上古十大魔神共工

  上古十大魔神共工

  神話傳說中的共工是在女媧政權時期的造反部落,原爲女媧政權下的水正,主管治水方面。後與女媧爭奪統治權,女媧派火正(“祝融”乃後世火正官職的統稱)部族打敗共工部。共工帶領部落逃亡過程中,將不周山的預測氣象用的簡單儀器破壞了,導致女媧無法瞭解氣象變化,無法預知洪水並作出應對,最後洪水肆掠,許多部落死傷慘重。女媧在洪水中帶領部下伐木爲舟,進行救援。後面又帶領人們治水,治水以各種“石料”和“蘆灰”爲主。故而有了後來“共工怒觸不周山”、“女媧造人”、“女媧煉石補天”之說。

 

  共工是九天玄女的弟子,是玄天玉女的師兄元陽志略中稱:共工又名康回,業水以爲法九天玄女與女媧不和,便派共工去幫蚩尤與被女媧支持的黃帝爲敵,炎帝在逐鹿南野襲擊蚩尤的部隊,共工前去迎戰,一人獨當炎帝坐下的祝融力牧句芒英照等四員大將亦不佔下風。後來女媧在不周之山設壇封天,使蚩尤的部隊不能後退,共工大怒,對天大罵天神不公而後一頭撞塌不周山而死,破了女媧的封天陣,使九黎族的部隊可以在戰敗後逃亡共工,死於涿鹿之戰。

 

  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之後,水神共工一向與火神祝融不合,他向火神發動進攻。擔當先鋒的大將相柳、浮游,猛撲火神祝融氏居住的光明宮,把光明宮四周長年不熄的神火弄滅了。大地頓時一片漆黑。火神祝融駕着遍身冒着烈焰的火龍出來迎戰。所到之處,雲霧廓清,雨水齊收;黑暗悄悄退去,大地重現光明。水神共工惱羞成怒,命令相柳和浮游將三江五海的水汲上來,往祝融他們那裏傾去。剎時間長空中濁浪飛瀉,黑濤翻騰,白雲被淹沒,神火又被澆熄了。可是大水一退,神火又燒了起來,加上祝融請來風神幫忙,風助火威,火乘風勢,熾熾烈烈地直撲共工。共工他們想留住大水來御火,可是水瀉千里,哪裏留得住。火焰又長舌般地捲來,共工他們被燒得焦頭爛額,東倒西歪。共工率領水軍且戰且退,逃回大海。他滿以爲祝融遇到大水,肯定會知難而退。因此立在水宮,得意起來。不料祝融這次下了必勝的決心,他全速追擊。火龍所到之處,海水不由滾滾向兩旁翻轉,讓開了一條大路。祝融直逼水宮,水神共工他們只好硬着頭皮出來迎戰。代表光明的火神祝融獲得了全勝。浮游活活氣死,相柳逃之夭夭,共工心力交瘁,無法再戰,狼狽地向天邊逃去。

 

  共工一直逃到不周山,回頭一看,追兵已近。共工又羞又憤,就一頭向山腰撞去,“嘩啦啦”一聲巨響,不周山竟給共工撞折了。不周山一倒,大災難降臨了。原來不周山是根撐天的大柱,柱子一斷,半邊天空就坍塌下來,露出石骨嶙峋的大窟窿,頓時天河傾瀉,洪水氾濫。著名的“水火不相容”典故即源於這場大戰。後來纔有了女媧煉五彩石補天的事蹟,大地重回正常。

 

  

 五、風伯飛廉

 
風伯飛廉

  風伯飛廉

  古史箴記中稱:風伯飛廉鹿身雀首,頭生尖角,通身豹紋,尾如黃蛇,幫助蚩尤一方參加華夏九黎之戰,曾聯合雨師屏翳擊敗冰神應龍後被女魃擊敗,於涿鹿之戰中被擒殺,死於涿鹿之戰。

 

  風伯名字叫做飛廉,他原來是蚩尤的師弟。他的相貌奇特,長着鹿一樣的身體,佈滿了豹子一樣的花紋。他的頭好象孔雀的頭,頭上的角崢嶸古怪,有一條蛇一樣的尾巴。他曾與蚩尤一起拜一真道人爲師傅,在祁山修煉。

 

  修煉的時候,飛廉發現對面山上有塊大石,每遇風雨來時便飛起如燕,等天放晴時,有安伏在原處,不由暗暗稱奇,於是留心觀察起來。

 

  有一天半夜裏,只見這塊大石動了起來,轉眼變成一個形同布囊的無足活物,往地上深吸兩口氣,仰天噴出。頓時,狂風驟發,飛沙走石,把玩意兒又似飛翔的燕子一樣,在大風中飛旋。飛廉身手敏捷,一躍而上,將它逮住,這才知道它就是通五運氣侯,掌八風消息的"風母"。於是他從"風母"這裏學會了致風,收風的奇術。

 

  蚩尤和黃帝部落展開的那場惡戰,傳說蚩尤請來了風伯、雨師施展法術,突然間風雨大作,使黃帝部衆迷失了方向。黃帝佈下出奇制勝的陣勢,又利用了風后所製造的指南車,辨別了風向,才把蚩尤打敗。被黃帝降伏後就乖乖地做了掌管的神靈。風伯作爲天帝出巡的先鋒,負責打掃路上的一切障礙。每當天帝出巡,總是雷神開路,雨師灑水,風伯掃地。風伯的主要職責,就是掌管八面來風的消息,運通四時的節日氣候。

 

  

  六、雨師屏翳

 

上古十大魔神雨師屏翳

  上古十大魔神雨師屏翳

  古史箴記中稱雨師屏翳:形如七寸細蠶,背生鱗翅,幫助蚩尤一方參加華夏九黎之戰,曾聯合風伯飛廉擊敗冰神應龍後被女魃擊敗,於涿鹿之戰中被擒殺,死於涿鹿之戰。

 

  最早的雨神叫屏翳,翳是戴着羽冠或身穿羽衣的樣子,因爲最初的巫師祈雨,都要身穿羽衣,打扮成鳥兒的形象,所以雨師就被稱爲屏翳。

 

  在傳說中常常和風伯一起出現。曾是黃帝的屬臣,《韓非子·十過》稱:“昔者黃帝合鬼神於西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但之後則隨同蚩尤與黃帝作戰,《山海經·大荒北經》“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從大風雨。”蚩尤敗退之後,雨師是司雨之神,但不能確認其究竟爲誰。《楚辭》中稱雨師名“玄冥”、“萍翳”、“屏翳”,《抱朴子》則說“山中辰日有自稱雨師者,龍也。”而《搜神記》說“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至高辛時,復爲雨師,遊人間。今之雨師本是焉。”世間流傳種種說法繁多,甚至有稱衛公李靖爲雨師者,雖然顯得荒謬,但足以看出作爲一個農業大國,漢族民間對於作物生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降水的重視。值得一提的是地支之中“醜”之神爲雨師,所以漢族民間往往在己丑日祭祀雨。

 

  

 七、冥神神荼

 
冥神神荼

  冥神神荼

  龜甲記事中稱神荼爲魑魅魍魎之首,歸順於蚩尤,後來在涿鹿之戰中被擒,降於軒轅被女媧任命爲冥府之神,和冥神鬱壘一起掌管冥界。

 

  傳說東海里有座風景秀麗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樹,樹頂有一隻金雞,日出報曉。這棵桃樹的東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幹,樹梢一直彎下來,捱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門。朔山住着各種妖魔鬼怪,要出門就得經過這扇鬼門。每當清晨金雞啼叫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就必須趕回鬼域。在鬼域的大門兩邊站着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將它們捉住,用繩子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所有的鬼魂都畏懼神荼、鬱壘。

 

  這樣在漢族民間就流傳開用降鬼大仙神荼、鬱壘和桃木驅邪、避災的風習。他們用桃木刻成神荼、鬱壘的模樣,或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掛在自家門口,用以避邪防害。這種桃木板被稱做“桃符”。桃符,顧名思義,以桃木爲材料。在古代,桃木有“鬼怖木”之稱,桃木驅鬼辟邪的信仰由來已久,並且從來都關乎於門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