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场戏中戏的歌剧中,小丑角色在舞台上用匕首杀了自己的妻子——人们终于“意识”到,小丑的“面具”下,其实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他们也有可能变得残忍而嗜血。虽然很少有小丑的相关研究,不过欧洲人民喜闻乐见的马戏团表演,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新奇形象,其中就有各种类型的“畸形人”。

如果你喜欢欧美电影,必然会遇到小丑的形象;如果你喜爱恐怖片,更会觉得小丑形象深入人心。

“小丑”的历史:它怎么就成了恐怖片的经典形象?

今天,我们就认真的分析一下,一个本来滑稽可爱的角色,咋就被人整的这么恐怖了?

研究小丑历史的话,要先从古希腊说起。在当时人们的宴会上,就已经有了专门负责逗人发笑的演员。在古希腊戏剧中,也有专门的喜剧角色。但是,他们只能算是喜剧演员或者滑稽演员,和小丑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小丑”的历史:它怎么就成了恐怖片的经典形象?

1955年的电影《宫廷小丑》

真正现代意义的小丑,出现在大约14世纪的欧洲宫廷中。中世纪的欧洲百姓虽然生活在黑暗之中,但是宫廷里的国王和贵族们,依然可以享受美食、音乐,以及戏剧表演。

宫廷表演的形式多种多样,喜剧演员就是其中非常受欢迎的角色。正是这时候,最早的“愚者”形象发展成了“滑稽小丑”。小丑们不仅仅是说说笑话,而是显得更加愚蠢、笨拙、滑稽,以及努力扩大某种缺陷。


也就是说,贵族们通过看小丑的“出丑”,寻求快乐。

“小丑”的历史:它怎么就成了恐怖片的经典形象?

中国戏剧舞台上也有丑角

如果有人稍微了解中国戏剧的话,就知道我们的舞台上,也有专门的丑角。他们负责的恰好也是插科打诨、滑稽搞笑。而且,从扮相上来说,同样显得非常夸张——人类寻求快乐的方式是多么的一致。

大约从16世纪开始,也许是宫廷小丑的数量有点多了,这个职业的竞争很激烈。再加上整个欧洲也开始慢慢的世俗化,小丑们的表演从此走出宫廷,遍布城市和乡村。

对于这种愚蠢的、经常被人捉弄和取笑的角色,大家非常的喜爱。更是由于那夸张的扮相,小丑成了小孩子们的快乐源泉——此时的小丑,和恐怖毫无关系。

“小丑”的历史:它怎么就成了恐怖片的经典形象?

电影《畸形人》就是以马戏团为背景

虽然很少有小丑的相关研究,不过欧洲人民喜闻乐见的马戏团表演,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新奇形象,其中就有各种类型的“畸形人”。这些天生有肢体缺陷的人,也成了人们满足好奇心的对象——我们有理由相信,现在经典的小丑样貌,很有可能是受到了畸形人的影响。

总之,小丑不遗余力的制造滑稽场景,慢慢的给这个职业“定型化”了。人们不需要你多说话,不需要你聪明,不需要灵活,甚至不需要你有其他的表情——小丑仅仅是一个面具长在脸上的愚蠢家伙而已。


不过很快,那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艺术创作者们,开始给小丑赋予更多的“特色”。

“小丑”的历史:它怎么就成了恐怖片的经典形象?

《小丑试金石和村姑奥德丽》

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皆大欢喜》中,那个叫做试金石的小丑,就不仅仅是把人逗笑了。他很有智慧,能把生活中的小故事提升出大道理来,比如那句著名的“傻子自以为聪明,但是聪明人知道他自己是个傻子”。

“小丑”的历史:它怎么就成了恐怖片的经典形象?

《吉尔斯》

18世纪的法国著名画家让·安东尼·华托创作了《吉尔斯》,这个名叫吉尔斯的法国戏剧丑角,是一个被放逐的,而且遭到同伴嘲讽的可怜家伙。油画中的这个丑角,孤独的站着,显得脆弱、无助,甚至能让人感觉到他的恐惧。

而同样是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中,小丑也具有了很强的讽刺作用——小丑的形象被改变了,但是至少还是能逗人发笑的。


著名的意大利歌剧《Pagliacci》(《丑角》)改变了这一切。

“小丑”的历史:它怎么就成了恐怖片的经典形象?

国家大剧院制作的歌剧《丑角》

意大利作曲家罗格里诺·列昂卡瓦洛,出生于1848年。1890年的时候,他给音乐出版商写了一封信,上面提到:“当我还是幼孩时,父亲是蒙塔尔特的法官,那时在乡村的巡回剧团中,有一演员因妒嫉而于演出后杀死他的妻子,我的父亲主审此案……我想将这故事谱成歌剧。”于是,短短5个月之后,《丑角》诞生了。

在这场戏中戏的歌剧中,小丑角色在舞台上用匕首杀了自己的妻子——人们终于“意识”到,小丑的“面具”下,其实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他们也有可能变得残忍而嗜血。

当然,此时的小丑依然是舞台上的演员而已,在大众的心目中,他们只不过“戏路”更宽了一些。

“小丑”的历史:它怎么就成了恐怖片的经典形象?

废弃游乐场充满了恐怖感

随着1929年的大萧条,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被波及,原本欣欣向荣的娱乐业,自然也遭遇了重大打击。各地都出现了大量被废弃的游乐场,因为长时间没有人维护,这些地方渐渐变得很恐怖——人们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对废弃游乐场的恐惧,这就为现实中的“小丑恐惧症”打下了基础。

“小丑”的历史:它怎么就成了恐怖片的经典形象?

约翰·韦恩·盖西

约翰·韦恩·盖西,在1972年至1978年之间,谋杀了33个年轻男孩。而他平时在社区中非常活跃热心,而且加入了一个“小丑俱乐部”,经常打扮成小丑的模样参加各种活动,给人们带来快乐。

没有人能想到,这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形象,竟然是个连环杀人魔。


敏锐的媒体开始抓住这个热点,连篇累牍的报道“小丑”、“杀人魔”,不断的强化小丑在人们心目中的恐惧。

“小丑”的历史:它怎么就成了恐怖片的经典形象?

趁热打铁的,各种恐怖小说和恐怖电影,开始迅速跟进,不断的创作以小丑为主角的恐怖片。比如斯蒂芬·金编剧的《小丑回魂IT》,就成了很多人的童年阴影。

在同时代的恐怖片中,还有很多很多。比如1988年的《外太空杀人小丑》、2003年的《死亡小丑》、2003年的《胖子小丑杀人狂》、2004年的《恐惧小丑》……

如此之多的作品把小丑定位成恐怖形象,再加上现实中的小丑杀人狂,这个曾经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形象,再也无法翻身了。

“小丑”的历史:它怎么就成了恐怖片的经典形象?

希斯莱杰的小丑

2008年,注定要载入影史的经典之作《蝙蝠侠:黑暗骑士》,希斯·莱杰的“小丑”又改变了人们的看法。

把任何赞美之词放到希斯·莱杰的身上都不为过,他塑造了蝙蝠侠世界中,无法超越的小丑形象。

这个大反派疯疯傻傻,是邪恶的代表,不停的干坏事。但是,他是一个非常饱满的反派形象,我们知道了小丑的悲惨童年,知道他打破一切规则的个性,在电影中的那个罪恶城市,小丑成了另类的闪闪发光的“反派”。

人们开始喜欢这个复杂多变的小丑了……随着希斯莱杰的离去,他所塑造的小丑,注定了要成为绝唱。

“小丑”的历史:它怎么就成了恐怖片的经典形象?

希斯莱杰的小丑

一直到现在,小丑的形象基本固定了,他们成了标准的恐怖形象。从电影银幕到现实生活,都会引起人们的不安和恐慌……

当然,人们对小丑形象的恐惧,还有研究者用“恐怖谷理论”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是写小丑的历史形象变迁,所以就不讨论这一点了,有兴趣的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好了,小丑的历史就简单说到这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