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這場戲中戲的歌劇中,小丑角色在舞臺上用匕首殺了自己的妻子——人們終於“意識”到,小丑的“面具”下,其實是活生生的人,他們也有喜怒哀樂,他們也有可能變得殘忍而嗜血。雖然很少有小丑的相關研究,不過歐洲人民喜聞樂見的馬戲團表演,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新奇形象,其中就有各種類型的“畸形人”。

如果你喜歡歐美電影,必然會遇到小丑的形象;如果你喜愛恐怖片,更會覺得小丑形象深入人心。

“小丑”的歷史:它怎麼就成了恐怖片的經典形象?

今天,我們就認真的分析一下,一個本來滑稽可愛的角色,咋就被人整的這麼恐怖了?

研究小丑歷史的話,要先從古希臘說起。在當時人們的宴會上,就已經有了專門負責逗人發笑的演員。在古希臘戲劇中,也有專門的喜劇角色。但是,他們只能算是喜劇演員或者滑稽演員,和小丑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小丑”的歷史:它怎麼就成了恐怖片的經典形象?

1955年的電影《宮廷小丑》

真正現代意義的小丑,出現在大約14世紀的歐洲宮廷中。中世紀的歐洲百姓雖然生活在黑暗之中,但是宮廷裏的國王和貴族們,依然可以享受美食、音樂,以及戲劇表演。

宮廷表演的形式多種多樣,喜劇演員就是其中非常受歡迎的角色。正是這時候,最早的“愚者”形象發展成了“滑稽小丑”。小丑們不僅僅是說說笑話,而是顯得更加愚蠢、笨拙、滑稽,以及努力擴大某種缺陷。


也就是說,貴族們通過看小丑的“出醜”,尋求快樂。

“小丑”的歷史:它怎麼就成了恐怖片的經典形象?

中國戲劇舞臺上也有丑角

如果有人稍微瞭解中國戲劇的話,就知道我們的舞臺上,也有專門的丑角。他們負責的恰好也是插科打諢、滑稽搞笑。而且,從扮相上來說,同樣顯得非常誇張——人類尋求快樂的方式是多麼的一致。

大約從16世紀開始,也許是宮廷小丑的數量有點多了,這個職業的競爭很激烈。再加上整個歐洲也開始慢慢的世俗化,小丑們的表演從此走出宮廷,遍佈城市和鄉村。

對於這種愚蠢的、經常被人捉弄和取笑的角色,大家非常的喜愛。更是由於那誇張的扮相,小丑成了小孩子們的快樂源泉——此時的小丑,和恐怖毫無關係。

“小丑”的歷史:它怎麼就成了恐怖片的經典形象?

電影《畸形人》就是以馬戲團爲背景

雖然很少有小丑的相關研究,不過歐洲人民喜聞樂見的馬戲團表演,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新奇形象,其中就有各種類型的“畸形人”。這些天生有肢體缺陷的人,也成了人們滿足好奇心的對象——我們有理由相信,現在經典的小丑樣貌,很有可能是受到了畸形人的影響。

總之,小丑不遺餘力的製造滑稽場景,慢慢的給這個職業“定型化”了。人們不需要你多說話,不需要你聰明,不需要靈活,甚至不需要你有其他的表情——小丑僅僅是一個面具長在臉上的愚蠢傢伙而已。


不過很快,那些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藝術創作者們,開始給小丑賦予更多的“特色”。

“小丑”的歷史:它怎麼就成了恐怖片的經典形象?

《小丑試金石和村姑奧德麗》

莎士比亞的著名喜劇《皆大歡喜》中,那個叫做試金石的小丑,就不僅僅是把人逗笑了。他很有智慧,能把生活中的小故事提升出大道理來,比如那句著名的“傻子自以爲聰明,但是聰明人知道他自己是個傻子”。

“小丑”的歷史:它怎麼就成了恐怖片的經典形象?

《吉爾斯》

18世紀的法國著名畫家讓·安東尼·華託創作了《吉爾斯》,這個名叫吉爾斯的法國戲劇丑角,是一個被放逐的,而且遭到同伴嘲諷的可憐傢伙。油畫中的這個丑角,孤獨的站着,顯得脆弱、無助,甚至能讓人感覺到他的恐懼。

而同樣是莎士比亞的《李爾王》中,小丑也具有了很強的諷刺作用——小丑的形象被改變了,但是至少還是能逗人發笑的。


著名的意大利歌劇《Pagliacci》(《丑角》)改變了這一切。

“小丑”的歷史:它怎麼就成了恐怖片的經典形象?

國家大劇院製作的歌劇《丑角》

意大利作曲家羅格里諾·列昂卡瓦洛,出生於1848年。1890年的時候,他給音樂出版商寫了一封信,上面提到:“當我還是幼孩時,父親是蒙塔爾特的法官,那時在鄉村的巡迴劇團中,有一演員因妒嫉而於演出後殺死他的妻子,我的父親主審此案……我想將這故事譜成歌劇。”於是,短短5個月之後,《丑角》誕生了。

在這場戲中戲的歌劇中,小丑角色在舞臺上用匕首殺了自己的妻子——人們終於“意識”到,小丑的“面具”下,其實是活生生的人,他們也有喜怒哀樂,他們也有可能變得殘忍而嗜血。

當然,此時的小丑依然是舞臺上的演員而已,在大衆的心目中,他們只不過“戲路”更寬了一些。

“小丑”的歷史:它怎麼就成了恐怖片的經典形象?

廢棄遊樂場充滿了恐怖感

隨着1929年的大蕭條,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都被波及,原本欣欣向榮的娛樂業,自然也遭遇了重大打擊。各地都出現了大量被廢棄的遊樂場,因爲長時間沒有人維護,這些地方漸漸變得很恐怖——人們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種對廢棄遊樂場的恐懼,這就爲現實中的“小丑恐懼症”打下了基礎。

“小丑”的歷史:它怎麼就成了恐怖片的經典形象?

約翰·韋恩·蓋西

約翰·韋恩·蓋西,在1972年至1978年之間,謀殺了33個年輕男孩。而他平時在社區中非常活躍熱心,而且加入了一個“小丑俱樂部”,經常打扮成小丑的模樣參加各種活動,給人們帶來快樂。

沒有人能想到,這個看起來“人畜無害”的形象,竟然是個連環殺人魔。


敏銳的媒體開始抓住這個熱點,連篇累牘的報道“小丑”、“殺人魔”,不斷的強化小丑在人們心目中的恐懼。

“小丑”的歷史:它怎麼就成了恐怖片的經典形象?

趁熱打鐵的,各種恐怖小說和恐怖電影,開始迅速跟進,不斷的創作以小丑爲主角的恐怖片。比如斯蒂芬·金編劇的《小丑回魂IT》,就成了很多人的童年陰影。

在同時代的恐怖片中,還有很多很多。比如1988年的《外太空殺人小丑》、2003年的《死亡小丑》、2003年的《胖子小丑殺人狂》、2004年的《恐懼小丑》……

如此之多的作品把小丑定位成恐怖形象,再加上現實中的小丑殺人狂,這個曾經給人們帶來快樂的形象,再也無法翻身了。

“小丑”的歷史:它怎麼就成了恐怖片的經典形象?

希斯萊傑的小丑

2008年,註定要載入影史的經典之作《蝙蝠俠:黑暗騎士》,希斯·萊傑的“小丑”又改變了人們的看法。

把任何讚美之詞放到希斯·萊傑的身上都不爲過,他塑造了蝙蝠俠世界中,無法超越的小丑形象。

這個大反派瘋瘋傻傻,是邪惡的代表,不停的幹壞事。但是,他是一個非常飽滿的反派形象,我們知道了小丑的悲慘童年,知道他打破一切規則的個性,在電影中的那個罪惡城市,小丑成了另類的閃閃發光的“反派”。

人們開始喜歡這個複雜多變的小丑了……隨着希斯萊傑的離去,他所塑造的小丑,註定了要成爲絕唱。

“小丑”的歷史:它怎麼就成了恐怖片的經典形象?

希斯萊傑的小丑

一直到現在,小丑的形象基本固定了,他們成了標準的恐怖形象。從電影銀幕到現實生活,都會引起人們的不安和恐慌……

當然,人們對小丑形象的恐懼,還有研究者用“恐怖谷理論”進行了分析。本文主要是寫小丑的歷史形象變遷,所以就不討論這一點了,有興趣的可以查閱相關資料。

好了,小丑的歷史就簡單說到這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