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古城是一座沒有城牆的古城,據說是因爲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築起城牆就像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一樣,故不設城牆。她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古城內光滑的石板路、手工建造的土木結構房屋、無處不在的小橋流水,無一不在向世人展示着她的恬靜清幽。濃烈的人文氣息,豐富的民族文化,加上豔麗的自然風光,慵懶的生活節奏,使得人們來了就不忍離去。

麗江山水文化歷史:麗江古城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成就,麗江古城包容着豐富的民族傳統文化,是研究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史料。

麗江古城是古城風貌整體保存完好的典範。依託三山而建的古城,與大自然產生了有機的統一,古城瓦屋,鱗次櫛比,四周蒼翠的青山,把緊連成片的古城緊緊環抱。城中民居樸實生動的造型、精美雅緻的裝飾是納西族文化與技術的結晶。古城所包涵的藝術來源於納西人民對生活的深刻理解,體現人民羣衆的聰明智慧,是地方民族文化技術交流融匯的產物,是中華民族寶貴建築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論是古城的街道、廣場牌坊、水系、橋樑還是民居裝飾、庭院小品、檻聯匾額、碑刻條石,都滲透地方人的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充分體現地方宗教、美學、文學等多方面的文化內涵、意境和神韻,展現歷史文化的深厚和豐富內容。

麗江文化麗江景點:翠色山巒下,商居掩古城。花溪迎曲巷,歲月久悠增。

瀘沽湖位於雲南省寧蒗縣與四川鹽源縣之間,因湖的形狀如曲頸葫蘆而得名。湖東南面約三分之二屬於四川,西部三分之一在雲南。湖面海拔2685米,是雲南省最高的湖泊,有“高原明珠”之稱。環湖是感受瀘沽湖魅力的最佳方式。不管是單車、乘車甚至徒步,沿途的湖光山色和質樸的摩梭村莊能讓你頻頻駐足。最爲繁華的大洛水村,有摩梭民俗博物館,在這裏你可以迅速惡補一下摩梭文化和民俗。

麗江古城依山而建,街巷依水流而設,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當年也是茶馬古道的交易市場所在。從四方街延伸出光義街、七一街、五一街和新華街四條主幹道,四條路又衍生出縱橫交錯的街巷,構成了今天以四方街爲中心的麗江古城。

麗江景點古城建築:街道依山勢而建,順水流而設,以紅色角礫岩(五花石)鋪就。

登高攬勝,古城巧妙地利用了地形,西有獅子山,北有象山、金虹山,背西北而向東南,避開了雪山寒氣,接引東南暖風,藏風聚氣,佔盡地利之便。

臨河就水,古城充分利用泉水之便,使玉河水在城中一分爲三,三分成九,再分成無數條水渠。使之主街傍河、小巷臨渠,使古城清淨而充滿生機。

走街入院,古城建築全爲古樸的院落民居,房屋構造簡造、粗獷,而庭院佈置和房屋細部裝飾豐富而細膩,居民喜植四時花木,形成人與自然的美好和諧。

入市過橋,古城佈局自由靈活,不拘一格,民居、集市、道路、水系組織聚散合理,配置得當,再加上石、石橋、木橋、花鳥蟲魚、琴棋書畫、民風民俗,生髮出無窮意趣,使古城獨具魅力。

古城建築麗江美食:作爲“中國最美的少數民族古城”,美食以納西菜色爲主,小喫和火鍋,麗江有很多的美食聚集地,不同的季節也有不一樣的應季風味。​

麗江美食以納西菜色爲主,除此以外,在古城內外會看到不少成都、四川飯館,大多是由從各地到麗江從商的人所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納西菜有三疊水、八大碗、至高部,菌菇類如松茸、雞樅、羊肚菌,不僅名貴,且味美滋補,也是麗江獨有的佳餚。

麗江雖然不以美食而著稱,但是麗江卻有很多有代表性的特色小喫,這其中以雞豆涼粉、納西烤魚、麗江粑粑、吹肝等最受歡迎,“麗江粑粑酥油茶”這一句話在雲南境內流傳很廣,以前馬幫的時候,一出去就是幾個月,大家就帶些這樣的粑粑路上喫,因此將它作爲禮物饋贈給遠方的親朋好友也是個很好的選擇。酥油茶是麗江人經常喝的一種飲料,是與粑粑一起食用的主食,可以“促進人的體力及延長壽命”。

麗江美食街古城民俗:來到這裏一定要去聽聽這兒最原始的聲音。

明清寺廟壁畫,就是著名的“麗江壁畫”或“白沙壁畫”。它是明代領主經濟繁榮,納西族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發展本民族文化的結晶。這些壁畫分佈在白沙,大研鎮,束河,中海,漾西,雪嵩等村鎮的十多處寺廟中,是於明出至清乾隆年間陸續製作完成的。

麗江納西古樂,來到這裏一定要去聽聽這兒最原始的聲音,還有著名的宣科老人的表演。宣科老人對音樂方面很有研究,爲音樂作出很大的貢獻,現年老人已經八十歲了,卻依然說話風趣幽默,普通話英語都相當標準流利。表演的這些老人穿着很古樸,樂器也很古樸,彷彿要將我們帶到古時音樂鼎盛時期。

麗江民俗

大家有沒有被麗江的景色與生活節奏所吸引到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