鯀禹治水是怎麼回事 鯀禹治水出自哪裏

大禹治水是怎麼回事

大禹治水:又稱爲鯀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故事,源自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氾濫。作爲黃帝的後代,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唐堯、虞舜二帝,分別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事宜。

 

大禹率領民衆,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封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爲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衆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曾"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禹成功治理共水,世人便把他敬爲神人,尊爲“大禹”“神禹”,將他與天地相齊名,所謂天大、地大、禹大。當時人們甚至把整個中國叫“禹域”,意爲大禹治理過的地方,從而把治理江河、戰勝洪災的所有美好願望,都寄託在大禹身上。“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大禹幾乎成爲無所不能的天神。

 

《詩經》讚美道:“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

 

《尚書》曰:“禹平水土,主名山川。”《左傳》雲:“美哉禹功!明德遠矣。微禹,吾其魚乎!”《史記》中也說:“大禹平活水土,功齊天地”。

 

鯀禹治水出自哪裏

 

《山海經·海內經》 山海經——海經——海內南經卷十八。《山海經》是中國第一部描述山川、物產、風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神話傳說的大彙編。全書共十八篇,分爲《山經》和《海經》兩個部分。《山經》即《五藏山經》五篇;《海經》包括《海外經》四篇,《海內經》四篇,《大荒經》四篇和又一篇《海內經》。它以描述各地山川爲綱,記述了許多當地的神話傳說。其中《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鯀禹治水》、《黃帝擒蚩尤》等神話傳說,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

 

《山海經》傳世版本共計18卷,包括《山經》5卷,《海經》13卷,各卷著作年代無從定論,其中14卷爲戰國時作品,4卷爲西漢初年作品。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山海經》版本複雜,現可見最早版本爲晉郭璞《山海經傳》。但《山海經》的書名《史記》便有提及,最早收錄書目的是《漢書·藝文志》。至於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認爲是禹、伯益,經西漢劉向、劉歆編著,才形成傳世書籍,現多認爲,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已無從確證。《山海經》影響很大,也頗受國際漢學界重視,對於它的內容性質古今學者有着不同的認識,如司馬遷直言其內容“餘不敢言也”,如魯迅認爲“巫覡、方士之書”。所以,《山海經》是一部早期有價值的地理著作。

 

《山海經》是一部記載中國古代國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巫術、宗教、醫藥、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現象地負海涵、包羅萬匯。除了保存着豐富的神話資料之外,還涉及到多種學術領域,例如:哲學、美學、宗教、歷史、地理、天文、氣象、醫藥、動物、植物、礦物、民俗學、民族學、地質學、海洋學、心理學、人類學……等等,可謂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山海經》是中國記載神話最多的一部奇書,也是一部地理知識方面的百科全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