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最終導致南唐滅亡的,其實是南唐大臣對戰局的隱瞞,當北宋軍隊包圍金陵城後,南唐的大臣們依然阻隔戰敗的消息,直到李煜視察防線,纔看到長江對岸宋軍旗幟飄揚,一排排的戰艦排列在長江對面,等待着進攻。面對強大的北宋軍隊,南唐的軍隊是節節敗退,加上背後還有吳越國趁機進犯,李煜氣的遣使質問吳越國王,說你難道不知道脣亡齒寒的道理嗎,可轉頭吳越國國王就把李煜的信送到了宋廷。

通常人們提到南唐後主李煜,對他的評價是一名成功的文人但不是一名合格的君王,更是把南唐的覆滅全部歸結於他太熱愛詩詞,沉迷風花雪月而導致了治國無方,這其實是有些片面的。

具體來說南唐的覆滅從南唐創立者李昪(biàn)開始就埋下了伏筆,李昪篡奪了吳國皇位後,雖然有治世之能,但多次放棄了擴大南唐邊疆的機會,宰相馮延已譏刺他是隻知固守現有家產,不思進取的“田舍翁”,這在後世的一些儒家看來自然是非常“賢”的皇帝了,休兵養民,但他這樣卻導致南唐失去了發展機會。

被歷史誤解的李煜,亡國不怪他,世人評價:孔明在世也救不了南唐

南唐疆域

其子李璟繼位後,面對強大的北周已經無力抵抗了,只能俯首稱臣。可以說李煜繼位的時候,南唐只剩下了一副爛攤子。

雖然李煜從沒想當過皇帝,只想當一個文人,但天意弄人。在他登基後,李煜也感覺到了北宋的威脅,並試圖做最後的抵抗。

在他接待北宋使者的時候他脫下平時穿的龍袍,僞裝成屬臣的樣子,在北宋使者走後,又在暗中修整兵甲,《宋史》中記載:(李煜)修藩臣之禮,而內實繕甲募兵,潛爲備戰。

當北宋與南唐開戰後,李煜更是放棄了一切幻想,立即和北宋斷交,停止使用北宋的年號,改爲干支紀年,派兵應戰。面對強大的北宋軍隊,南唐的軍隊是節節敗退,加上背後還有吳越國趁機進犯,李煜氣的遣使質問吳越國王,說你難道不知道脣亡齒寒的道理嗎,可轉頭吳越國國王就把李煜的信送到了宋廷。

被歷史誤解的李煜,亡國不怪他,世人評價:孔明在世也救不了南唐

北宋滅亡南唐圖

而最終導致南唐滅亡的,其實是南唐大臣對戰局的隱瞞,當北宋軍隊包圍金陵城後,南唐的大臣們依然阻隔戰敗的消息,直到李煜視察防線,纔看到長江對岸宋軍旗幟飄揚,一排排的戰艦排列在長江對面,等待着進攻。

李煜急忙問軍隊總指揮皇甫繼勳,纔得到戰事的真相,氣急敗壞的他當場將皇甫繼勳斬首,並命令將長江邊的船隻搜索乾淨,增強江邊的防禦力量。

在敵強我弱的態勢下,李煜可以說已經想到了所有的辦法,他堅壁清野,希望依靠堅固的金陵城牆來拖住宋軍。實際上李煜也做到了這一點,在北宋一年多的滅南唐之戰中,宋軍有一年的時間是屯兵南京城下的,趙匡胤也差點因爲北方士兵不適應南方溼熱的氣候而退兵揚州,徐徐圖之。

被歷史誤解的李煜,亡國不怪他,世人評價:孔明在世也救不了南唐

後世影視劇李煜形象

李煜此時甚至想到了向契丹人求救,他寫密信給契丹,希望能得到契丹的援助。

可面對北宋和吳越國的聯軍,最終金陵城還是被攻破,李煜也被俘帶回汴京。但這一切並非李煜的錯,前文說了李煜接手了一個爛攤子,從他爸李璟開始,南唐就已經向北宋稱臣納貢,宋滅南唐的局勢就很明顯了,李煜繼位後,通過種種手段,統治南唐15年,已經是超常發揮了。

當時趙光義也曾問過南唐舊臣潘慎修:李煜真的是一個只會風花雪月的無能之輩嗎?潘慎修回答道:假如他真是無能無識之輩,何以能守國十餘年?”

或許北宋詩人徐鉉寫給李煜的墓誌銘最能代表當時人們對他的評價:雖孔明在世,也難保社稷;既已躬行仁義,雖亡國又有何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