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的關鍵期,孩子四五年級的時候

家長們都很關注孩子的“起跑線”,關注孩子的小升初、中考、高考,認爲這些纔是對孩子一生至關重要的節點。

其實,有一個可能影響孩子一生的關鍵期,被大多數家長忽略了,那就是孩子四、五年級的時候。爲什麼這麼說呢?趕緊往下看吧~

四、五年級是孩子厭學情緒的高發期,很多孩子開始討厭學習,討厭寫作業,甚至對父母常說的“要好好學習”等話也會表現出強烈的反感。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0112

孩子厭學情緒的高發期

告訴孩子他在爲誰學習

● 首先,這與孩子的自我意識形成和思維能力的發展有關。

在一年級到三年級的時候,孩子會更多地遵從家長和老師的意見,從不會過多去想“爲什麼”,他們認爲家長和老師的話就是真理。但是,到了四年級後,孩子的思維能力迅速發展,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獨立思維,他們開始思考:我爲什麼要學習?學習不好能怎樣呢?

由於自我意識剛剛出現,這時候的孩子固執地認爲,自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這時,父母的嘮叨和命令不僅會令孩子感到厭煩,而且會給他們一種錯誤的信息:學習時一件很艱苦的事情,他在爲父母而學習。在這種錯誤信息的感染下,孩子就會產生厭學情緒。

● 其次,這與父母不瞭解小學階段知識的難度發展規律有關。

到了四、五年級,學習難度不斷加大,很多孩子都會感覺到對學習力不從心。如果父母還總是不理解孩子,甚至是斥責、打罵孩子,那孩子只能是厭惡學習,從而產生很強烈的厭學情緒。

做父母的,不管你的孩子正處於哪個年齡段,你要想教育好他們,必須提前瞭解他們的心理。做父母的就應該提前向孩子灌輸“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這個觀念。這樣,對於思維正在高速發展的四、五年級孩子來說,這將會促使他們的成績穩步前進,而不是厭學。父母要對孩子多些鼓勵,少些抱怨;多些表揚,少些批評。

孩子在四年級之前,或者在讀四、五年級的過程中,父母還應該提前知道哪些知識呢?或者說,父母應該如何對待孩子呢?

● 方法一: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

很多的父母在孩子的學習上花了大量的心思,但是,容易讓孩子產生誤解:他是在爲父母而學習。父母越是逼着孩子去認真學習,越可能給孩子創造了拒絕學習、反駁父母的機會。

● 方法二:告訴孩子——你要爲理想而學習

現在有很多的家長這樣勸孩子好好學習:“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找不到好工作!”“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娶不到媳婦(找不到好老公)!”“如果你不好好學習,你將來就會成爲社會最底層的人,就要過很艱苦的生活!”……

也許父母們試圖用自己的經歷和經驗來說服孩子要好好學習,然而,父母們卻忽略了這一點:四年級的孩子,正處於思維的高速發展期,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思維,不再像小時候那樣,父母說什麼,他們就信什麼。作爲父母,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他們要爲自己的理想而學習。

在幫助孩子樹立理想時,家長要特別注意一點,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強加於孩子身上,例如強迫孩子把某個不喜歡的職業當做自己的理想。而是要根據還子的特長和愛好,幫助孩子樹立理想。

● 方法三:父母不要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家長這樣教育孩子:“如果這次你考好了,你想要什麼,媽媽就給你買什麼。”“考了這麼少的分,我都替你感到丟人,你還好意思要這要那!”……這種教育只能是害了他們,或者使他們變得越來越蠻橫不講理,或者使他們的成績大幅下降,鬱鬱寡歡,甚至走向抑鬱或自卑。

每一位家長都應該用平常心來看待孩子的成績。學習是學生的職責,學習好是每個學生都應該做到的事情。家長不要因爲孩子的成績好而沾沾自喜,或者用各種各樣的物質來獎勵她,這樣只會讓你的孩子有個錯覺:學習是爲家長學的。

對待成績不好的孩子,家長首先不能打罵他們,其次要鼓勵他們,幫他們分析成績不好的原因,幫他們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並告訴他們:“只要學習一直在進步,成績是次要的。”

家長還要爲孩子創造一個輕鬆地學習氛圍,如與孩子一起討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與孩子一起讀書、一起學習……不要動不動就問孩子成績、放學後就催促孩子去做作業,這樣只能讓孩子有種錯覺:他是爲成績而活。

● 方法四:父母對一至三年級的孩子不要太過嚴厲

在小學一至三年級,孩子是沒有理性思維能力的,父母要求什麼,他們就會做什麼,父母說什麼,他們就會聽什麼。此時,父母的嚴厲可以起到作用。

但到了四、五年級,孩子有了自己的理性思維能力,有了自我意識,當父母再嚴厲地要求他們去學習、再規定他們每次考試必須達到的名次時,孩子就會覺得學習是件很苦的事情,從而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

對於那些還沒有上學,或者剛剛讀小學的孩子來說,父母們不要急於教會他們多少知識,也不要要求他們考多麼好的名次,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纔是最重要的。

02

孩子學習成績定型的關鍵期

幫助孩子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多年的調查發現,四、五年級是孩子學習成績定型的一個關鍵期——那些成績好的孩子中,大部分學習成績會一直保持“好”的記錄;而那些成績不好的孩子中,大部分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很難變得出色。

如果孩子總能取得很好的成績,能夠經常品嚐到好成績帶來的樂趣,那麼他們對學習的信心就能建立起來,就會喜歡上學習。對於那些不好的學習習慣,如不愛思考、粗心等,也會積極地配合家長和老師去改掉這些壞習慣,進而培養一些有助於提高學習成績的好習慣。

但是,如果孩子在成績很差,或成績平平,他們就不會體會到成績所帶來的的成就感,進而就不會對學習產生信心,也不會有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沒有動力、沒有積極性,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孩子只能越學越喫力,越學越沒有信心。

由此可見,孩子在四、五年級取得一個好成績,他們更容易產生學習的興趣,產生學習的自信心,才能愛上學習,進而在以後的學習道路上,一直都保持優異。

在孩子讀三年級之前,家長可以多問快樂、少問學習,但到了四、五年級,家長就應該多關心孩子的學習狀況了。這種關注並不意味着家長要更多催促、督促孩子學習,每天都要對孩子提及學習的事情。而是說,在四、五年級這個學習成績即將定型期,家長要拿出一定的精力,讓孩子體驗學習的興趣、幫孩子建立起學習的信心。

在這個關鍵的時候,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呢?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呢?

● 方法一:經常給孩子“積極暗示”

孩子的自信心除了來自於他們的自我激勵外,還需要來自於父母的賞識和鼓勵。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這樣,家長說他聰明,他就聰明;家長說他笨,他真的會變笨,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講的“暗示”作用。

消極的暗示:“哪裏呀,我家孩子不行”;“我家孩子的功課不是很好”;“我家這孩子,成績還可以,就是記憶力不好”……即使是家長對別人謙虛客套的說法,孩子聽到耳朵裏,也會認爲這是家長對自己的評價。在這種暗示下,孩子也就真的變笨、變差了。正確的做法是,即使孩子真的記憶力不好,在學習方面真的有缺點,家長也千萬不可輕易批評孩子。

積極的暗示:“你很聰明”;“你在媽媽心中是最棒的!”“你將來一定是一個大人物。”

● 方法二:把學習變成一種樂趣

父母逼孩子去學習,雖然有時可以達到一定的作用,但這種方法不能產生長效,而且孩子絕對不會心甘情願地去學習,尤其是到了四年級,如果父母再逼着孩子去學習,孩子就要產生逆反心理了。

明智的父母不是逼着孩子去學習,而是想辦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變“要他學”爲“他要學”!父母的言傳身教、創造一些學習的神祕感,都是很好的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好辦法。

● 方法三:父母要謹慎對待“陪讀”

很多家長每天晚上都輔導孩子做作業、爲孩子檢查作業,這種陪讀現象是毀滅孩子學習信心和學習興趣的最大“殺手”。

1

2

3

4

5

6

EN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