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5日,由中共温州市委党校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温州蓝皮书:2019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发布。

本书对2018年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进行了全面、多维度的分析,以实证研究为基本方法,以官方权威数据和第一手调查数据为依据,内容翔实、观点鲜明、对策可行,是社会各界了解温州、研究温州的重要文献。

2018年温州经济社会运行总体良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超出政府目标0.3 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比例演变为2.4∶39.6∶58,新旧动能转换接续良好,发展质量进一步向好。社会发展平稳有序,失业率处于较低水平,CPI处于较低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稳增长,确保财政对公共事业的投入,公共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显著增强。2018年温州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快速增长,境外并购成为对外投资的主要形式。温州是全国拥有最多国家级境外园区的地级市,已建成3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和1个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总数占全省的三分之二。

扫描或可以购买本书哦~

01

2018年温州经济总量跃上6000亿元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蓝皮书指出,2018年,国际经济形势动荡多变,经济运行风险和不确定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为增强。在此背景下,温州地区生产总值依然取得了7.8%增长,虽比上年降低0.6个百分点,但比温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预期目标提高0.3个百分点,经济总量跃上6000亿元级台阶,第一、二、三、四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7.8%、7.9%、8.0%、7.8%,四个季度的经济增长均高于杭州、宁波,季度之间经济波动在0.2个百分点以内,经济运行稳定良好。区域内11个县(市、区)中有7个增长超过7.8%,保证了全市经济增长处于中高速区间,4个县(市、区)低于全市平均增长水平。乐清市、鹿城区经济体量双双进入千亿元级,分别达到1078.52亿元、1024.31亿元,全市乐清市、鹿城区、瑞安市、龙湾区、瓯海区五个市(区)进入全省县域经济30强,乐清市与平阳县以9.2%的增速并列县(市、区)增速第一,鹿城区同比增长6.8%,是唯一增速低于7%的县(市、区)。

工业产销情况良好,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921.2亿元,同比增长8.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461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96.2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分行业分析,全市规上工业33个大类行业中,28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13个行业增速超过10%。五大传统支柱产业同比增长10.7%,其中电气、泵阀和服装增加值分别增长11.4%、26.8%和11.6%,比规上工业平均高出3.0个、18.4个和3.2个百分点。规上大企业带动作用显著,增速达10.8%,比规上工业平均增速高出2.4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继续增强。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484.9亿元,增长8.2%,三次产业比例变为2.4∶39.6∶58,其中第三产业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增速比一产、二产分别高出6.2个和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4%。

02

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与上年相比呈现“两降一升”

2018年,投资、消费、出口分别增长8.1%、9.0%、12.5%,与2017年相比,投资、消费增速分别下降3.8个和1.6个百分点,出口则增加3.3个百分点,呈现“两降一升”。

投资增速稳健,投资结构良好。受温州投资环境改善、温商回归以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投资增速依然较为稳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年略有回落,但分别高出全国和浙江省2.2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房地产投资以及重点领域投资稳步推进,工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达到10.4%和14.9%,民间投资达到12.4%,重点领域里交通投资、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2.5%、14.6%、30.3%。

消费市场总体平稳,价格小幅上涨。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7.1亿元,同比增长9%,与上年相比出现小幅下降。从商品零售类看,2018年全国汽车消费疲软,汽车类消费增长-2.4%,据温州车管所统计,2018年温州汽车上牌数224603辆,同比增长-3.75%。全市汽车消费占限上消费品零售比重达44%,汽车消费下滑对全市消费总额的增长影响较为显著。实体零售商业萎缩,2018年全市24家百货、31家超市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分别仅增长3.7%和1.6%。网络零售交易额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全市实现网络成交额1968.2亿元,比2017年增加近400亿元,同比增长25.5%,居全省第3位。消费升级类商品则保持了较快增长,通信器材类增长25.9%,文化办公用品增长11.3%,化妆品增长22.5%,建筑及装潢材料增长41.1%,家具增长42.3%,中西医药品增长29.1%。旅游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334亿元,同比增长18.8%,游客接待量11917万人次,增长15.8%。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增长良好,全年实现销售总额4204.36亿元,同比增长12.1%。受乡村振兴带动,各县乡村旅游带旺住宿和餐饮消费,文成、平阳、永嘉、苍南、泰顺增长率均超过30%,分别达到85.5%、55.2%、48.9%、34.3%、45.3%。文成县聚焦产业旺、生态美、乡风淳、治理优、百姓富,谋划了1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投入资金13亿元,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的文成样板,效果显著。

CPI小幅上涨,全年CPI上涨2.3%,仅有食品烟酒和医疗保健类价格超过CPI,分别上涨4%和3.1%,其余如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分别上涨0.8%、2.2%、1.3%、0.7%、2.1%,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同比降幅为0.4%。

外贸增长势头良好,出口走势由剧烈波动转向稳步复苏,跨境网络零售出口贸易快速发展。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507.2亿元,增长13.6%,出口总额1302.43亿元,增长12.5%,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省第三。从出口地区看,中美贸易摩擦未对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全年对美货物出口226.7亿元,同比增长21%,占对外出口总额的17.3%。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延续较快增长势头,实现出口值474.85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与2017年基本持平。对欧盟出口达357.22亿元,增长8.5%。从出口结构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继续增长,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出口值分别达到38.2亿元和601.5亿元,两项合计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接近50%,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从贸易主体看,民营企业依然是出口主力,出口值为1190亿元,占出口总额的91.4%。从贸易方式看,跨境网络零售出口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出口额52.5亿元,同比增长31.4%。

03

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更趋充分和平衡,城乡居民的获得感、满足感日益显著

蓝皮书指出,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6097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7478元,分别增长8.2%和9.2%。财政政策的实施凸显“惠民生、促转型”,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874.14亿元,其中民生支出670.47亿元,增长12.4%,占总支出的比重为76.7%,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更趋充分和平衡

教育投入继续增长,教育供给侧改革有序推进,教育公平更加彰显,民办教育改革加快发展。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收入188.99亿元,比上年增加9.85亿元,增长率为5.5%;生均一般公共财政教育支出17028元,比上年增加632元,增长率为3.86%;完善学生精准资助机制,惠及25万学生,资助金额4.03亿元。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新改扩建学校(幼儿园)296所,其中幼儿园74所,新建创新实验室132个、学科教室47个、功能室达标(示范)校160所,建成中小学笼式足球场37个,全市中小学生均教育装备投入达到871元,比上年人均增加249元,同比增长40.03%。

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温州教育大数据上线,收集数据2.4亿条,有助于提升未来全市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校园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96.3%,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基本建成了实时的网络学习环境,中小学生在线答疑平台实现县(市、区)全覆盖,2000多名市级骨干教师常态化开展答疑,惠及50万中小学生。

高等教育追赶发展。温州医科大学入选第四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批眼视光行业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位居省属高校第一;温州大学启动创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省重点高校;温州肯恩大学被列为教育部和浙江省支持建设的国际化高水平大学;全市高校6个学科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前1%,20个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建成市级重点专业14个、特色专业11个、示范实验中心和实训基地18个、创新创业示范基地9个。

民办教育进入规范提升阶段。下发《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及9个配套子文件,形成3.0版的温州民办教育“1+9”政策体系。新引进和在建民办学校品牌项目23个。

社会力量兴办体育事业国家试点取得初步效果。2018年,温州作为全国唯一社会力量办体育的试点城市,根据试点要求积极探索体育类社会组织培育、政社脱钩。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健全相关体制机制以及创建国家运动健康城市。试点以来,社会资本在体育设施和体育产业已累计投入20多亿元,威斯顿智体小镇等一批体育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市目前体育场地总面积达1800多万平方米,位居全省第一;实行“管办分离”,全年185项体育赛事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社会力量承办,政府采购金额3000万元。组建职业体育俱乐部,打破体育竞技人才政府包办的单一培养模式,在雅加达亚运会上,10名温籍运动员取得了10金4银1铜的历史最优成绩,其中4名是社会力量培养输送的。打造“十分钟健身圈”使百姓获得感大大提高,2018年新建20家百姓健身房,累计建成70余家“百姓健身房”。“百姓健身房”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联合各体育协会组织开展送科学健身进百姓健身房活动,环境设施优良,最高收费1元/天,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有效推动了全民健身科学化工程,为创建国家运动健康城市夯实基础。

04

2019年温州生产总值增速大概率处于7.5%~8%

2019年,从中央政策取向来看,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从宏观经济来看,世界经济仍处于下行通道,由美国现政府采取的单边主义贸易政策给全球贸易带来的争端不断,直接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一些主要经济体对2019年的经济增长做了下调。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正确把握宏观政策取向,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强化逆周期调节。经济蓝皮书(2019)预测出口贸易仍将增长,但增速回落。

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韧性强,经济基本面稳定的局面不会改变。从最新的经济运行数据来看,2019年3月,全国社融增量反弹至2.86万亿元,M2增速创13个月新高,3月人民币贷款大幅回升,出口同比增速14.2%,PMI指数逐步回升到50.5,经济出现向上运行态势。

从温州来看,2019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强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深化、都市能级提升、社会治理创新、基层基础夯实、民生福祉增进”六个主攻点,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全年工作的首要任务,着眼于“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重塑民营经济新标杆”,强调以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主载体,着力培育新动力、形成新动能,让温州经济实力更强、更壮、更有后劲。基于温州经济的基本面和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课题组认为,2019年在“两区”建设的带动下,积极用好国家战略叠加的机遇,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将得到较大改善,市场主体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主体活力将得到更大程度激发。只要我们坚持深化改革,用好政策工具,优化公共服务,有效应对风险,区域经济社会将会持续保持稳定健康向上发展态势。课题组乐观预测,2019年温州生产总值增速大概率处于7.5%~8%,社会发展依然平稳有序。

05

2019年工业经济运行继续整固筑底

2018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前值7.8%,微幅提升0.6个百分点。全年产出增长速度月度进程高起低走,不同于上一年低起平走的情形,月度同比增速指标上半年起伏明显,下半年以来逐月稳步加速(见图1)。进入二季度后累计增速一度高见9.8%,此后逐月放缓,直至稳定于8.4%~8.5%,10月、11月两个月连续停留于年内低点。

2018年季度调整后的工业增加值增速隔月间歇性出现正负交替,从环比数据节奏上看,回落压力在收窄,而上升力度在积聚放大,进入三季度后,环比增速从9月的-0.89%缩小至10月的-0.43%,而11月的提振则达到1.79%的幅度(见图6)。这也再次确认了工业内增长积极因素更多,本地工业经济运行的韧性不变(见图6)。不仅此前“工业经济内生新动能尚未确认,工业自生增长缺乏有效驱动支撑”得到进度数据支持,而且反映出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即推动工业经济的增长加速的有效支撑力量在过去两年中不见峥嵘,增长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堪虞。简单来说,当前本地驱动力量积聚不足,工业经济运行不具备在近期走出提速增长态势,工业经济将继续整固筑底。

从更长的时间轴观察,工业增速环比表现已经迈过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二季度以来的收缩调整。截至目前,此前分析中“新动能缺乏”“进取能力不够”的困难并未排除或缓解,需要更长的平台期以逐步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形成“真正驱动未来工业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引擎”,而增速则可能因此出现“稳中有忧”。

此外,产出扩张与销售指标收敛的背离,表明进入2018年以来,偏弱的需求替代此前库存的去补轮动,主导产能节奏调整。另外,“库存去化弱周期”后的“新一波库存重新回补”已然终结于2018年上半年。企业生产节奏持续放慢态势则可能在更早的2019年第二季度观察到。总体来看,预期2019年工业经济总体运行形势保持整固筑底。

06

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

“消灭薄弱村”工作成效明显

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54.57亿元,同比增长32.83%;经营性收入33.92亿元,同比增长29.7%;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村3592个,占比从2017年的36.4%提高到66.47%;总收入超100万元的经济强村1211个,较2017年新增358个。

全面完成土地确权工作

农村土地确权通过审计署的延伸审计。按照“三权分置”要求,进一步拓展土地经营权权能,2018年全市流转面积124.73万亩,流转率62.54%,开展股份合作2.05万亩。农房抵押贷款余额135.63亿元,同比增加15.24%;农民资产受托代管融资38.81亿元;闲置农房盘活1612幢,完成年度目标的143.92%。开展农业生产托管,形成集约规模效应,2018年全市土地托管服务面积73.81万亩,包括耕、种、防、收四个环节,接受托管服务农户近16万人。

农村改革发展成就彰显

永嘉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民营资本参与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模式”作为全省26条经济类改革典型经验向全省推广;瓯海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推荐申报省经济体制改革试点;鹿城、永嘉获新一批农业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07

2018年温州市城乡居民收支实现较快增长,城乡收入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

2018年,温州市城乡居民收支实现较快增长,城乡收入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但总体收入水平仍然偏低,收入增速依旧偏慢,城乡收支绝对差距不断扩大,居民消费意愿不足等问题,仍需要引起关注。

2018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920元,同比增长8.7%。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097元,同比增长8.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78元,同比增长9.2%。全市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213元,同比增长9.0%。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709元,同比增长9.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568元,同比增长7.7%。

08

2018年,温州金融运行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

2018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较快,全市信贷运行总体呈现“存款增长稳、贷款投放快、不良贷款降”的格局,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信贷投放指标在全省排名有所上升,巩固了全市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的态势。208年12月末,全市不良贷款余额130亿元,同比下降37亿元;不良率1. 29%,比年初下降0.6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双降”态势。 2018年,全市银行机构利润总额224.3亿元,同比增长48. 4%;实现净利润190.1亿元,同比增长62. 8%。银行经营效益回升主要得益于资产减值损失下降和投资收益增加。证券交易有所萎缩,保费收入稳健增长,温州企业债券融资步伐加快,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等直接融资工具发展较为迅速。

09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扎实推进、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取得重要进展

2018年,温州文化发展情况总体较好,在道德建设、移风易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非遗保护和传承、文艺精品创作、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走出去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出现了一些亮点。

2018年,世界温州人博物馆、南怀瑾书院于世界温州人大会之际对外开放。新建并对外开放城市书房20个、百姓书屋20个、文化驿站20个、农村文化礼堂706个,全市总数达68家、41家、60家、1882家。48个省级中心镇或5万人口以上的镇的县级文化馆分馆建设完成。

全市新增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1个,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2个,省级文化强镇3个,省级文化示范村(社区)5个。“温州市‘城市书网’公共图书馆现代服务模式”以全国第一的佳绩通过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验收。

2018年,率先对五马街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改造,通过挖掘历史文化,打造了温州科举试院展示馆、信河街地下文化长廊、大众电影院通道文化长廊等一系列重要文化展陈节点,五味和、温州一百、金三益、温州酒家等一批“中华老字号”重返五马街,五马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展示温州传统历史文化的形象“窗口”。

10

2018年温州生态环境质量实现较大提升,公众满意度达到81%

2018年,温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超额实现预定目标,全面完成七类重污染行业1852家企业整治任务,完成主要污染物省定减排任务;省控站位Ⅲ类以上水体占比近三年首次突破75%,瓯江、飞云江水质保持全优,县级以上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市区空气优良率达95.1%,比去年提升5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一;市区空气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提前2年达到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标准。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为100%。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达81%。

11

2018年温州市消费投诉量较上年增长22.91%,主要集中于日用百货、交通工具、食品饮料、维修服务等领域

2018年,温州市共受理消费者投诉31026件,其中商品类投诉占比达60.71%,服务类投诉占比达39.29%。商品类投诉持续增长,通信器材、交通工具投诉量上升幅度最大;服务类投诉总体回升,餐饮、维修等投诉量有所下降。

蓝皮书指出,2018年,温州教育培训投诉同比增长186.96%,成为消费投诉的新热点;房屋装修类投诉大幅增长,增幅高达170.20%,出现经营者跑路现象;汽车投诉增长率快速回升,二手车投诉同比增长76.52%;预付式消费投诉2379件,主要分布在美容美发和健身行业;网络购物类投诉首次出现回落,同比下降12.6%,主要原因为标签标识不规范。

近期精彩推送

新书速递 | 首部《中国就业发展报告》来了

报告精读 | 房地产蓝皮书: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16(2019)

报告精读 | 汽车工业蓝皮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报告(201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