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学生营养餐集中统一配送中心覆盖范围以外的农村边远学校,大力推广“学校+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实行大宗物品订单种植、定向采购、定点服务,引导合作社推进农产品种养业基地建设,不断提高供给能力。同时,坚持需求引导与产业培扶有机结合、建基地与搭平台有机结合、扶贫与扶智有机结合的“三结合”原则,完善组织方式,建立链接机制,实现学校、公司、合作社、农户在产销和利益分配上无缝对接,确保学校有供应、公司有产业、产品有销路、农民有收入、脱贫有成效。

近年来,黔西南州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校农结合”扶贫模式,扩大覆盖面,扶贫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州共有1450所学校采取“校农结合”模式,与基地、合作社、公司签约2499个,累计采购农产品6.3万吨,销售资金4.8亿元,覆盖贫困人口4.4万人。

一是建好“一个中心”。积极推进学生营养餐集中统一配送中心建设,开展学生营养餐集中统一配送。以学生营养餐集中统一配送中心为圆点,半小时车程范围内的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营养餐集中统一配送;一小时车程范围内的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未实行集中供餐的,由中心配送食材,学校进行加工。目前,除兴义市外,全州其余县区均已实现学生营养餐全覆盖。

二是培育“一个基地”。在学生营养餐集中统一配送中心覆盖范围以外的农村边远学校,大力推广“学校+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实行大宗物品订单种植、定向采购、定点服务,引导合作社推进农产品种养业基地建设,不断提高供给能力。如,望谟县郊纳镇生态种养业基地有效解决了学校“买菜贵”和贫困群众“卖菜难”问题,促进学校营养餐提质增效和贫困户增收的同时,也探索出一条教育扶贫的好路子。

三是形成“一套机制”。建立一套“校农结合”风险防控有效机制,杜绝在“校农结合”实施过程中出现贪腐行为。制定“校农结合”各种安全风险管控预案,加强对产品交易、集中供给等全过程的监督和管控,着力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坚决遏制各种事故发生。同时,坚持需求引导与产业培扶有机结合、建基地与搭平台有机结合、扶贫与扶智有机结合的“三结合”原则,完善组织方式,建立链接机制,实现学校、公司、合作社、农户在产销和利益分配上无缝对接,确保学校有供应、公司有产业、产品有销路、农民有收入、脱贫有成效。

四是打造“一个示范点”。每个县至少打造1个示范点,努力形成营养有质量、供求有保障、价格有优惠、基地有赢利、就业有平台的“校农结合”示范典型。示范点注重政府统筹、产业培植、农民增收、产销精准对接、督导考核,与驻村帮扶紧密结合、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与减贫摘帽紧密结合,确保群众实现红上红、保底红、劳务红、土地红的增收目标。截至目前,已打造望谟县效纳镇邮亭村、兴义市捧乍镇堡上村等9个“校农结合”精准扶贫示范点,在当地发挥了较强的示范引领作用。

“贵州改革”微信2019年第226(总第971期)

相关文章